首頁 > 史學文史 > 八王之亂的禍患是從什麼時候埋下的?具體過程是怎樣的?

八王之亂的禍患是從什麼時候埋下的?具體過程是怎樣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八王之亂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王朝更迭,無外乎那幾個原因,外強入侵,內部分裂,權臣奪位,外戚干政。這四個原因,有很多時候又是相輔相成,互爲因果的,由於內部的鬥爭,引來敵人覬覦,實在常見。西晉的八王之亂,就是如此這般。

公元265年,司馬炎逼迫魏元帝禪位,建國號晉,定都洛陽。然而僅經歷短短一代,國家就迎來一場巨大浩劫,歷時十六年,死亡人數高達五十萬。

公元290年,晉武帝病故,死前將皇位傳給太子司馬衷,並且宣佈,由司馬亮和楊駿共同輔政。

八王之亂的禍患是從什麼時候埋下的?具體過程是怎樣的?

世人在談論八王之亂時,多以“皇后賈南風乾政”作爲根源,但筆者卻認爲,禍患從選擇輔政大臣時就已經埋下:

司馬亮是司馬懿第四個兒子,輩分上是司馬衷的“爺爺”;楊駿就更厲害了,其女正是晉武帝的皇后楊芷(不是司馬衷親媽),因此屬於外戚。

歷朝歷代,幾乎都有設置“輔政臣”的先例,這也是一把雙刃劍,輔臣的資歷和威望幫助幼主平定四野,不至於外敵窺視,但同時也會滋生野心。一個皇帝,如果沒有跨過輔政大臣這道坎兒,該朝代也就基本上逃不了由勝轉衰的命運了。

來看看司馬亮和楊駿是否有野心:晉武帝病重,楊駿害怕失勢,於是告請,由自己單獨輔政,晉武帝無力細想,點頭默許;晉惠帝繼位,凡有詔令,皆需楊太后過目;因爲擔心皇后賈南風不好控制,前朝多有打壓她的家人。

這樣一來,局勢就很容易總結了:外戚干政,皇權不穩,皇后和皇帝一條心,太后和輔臣一條心,界限分明的兩個陣營。

公元291年,晉惠帝下詔書,以楊駿謀反,命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進京勤王。

史書道“賈南風設計讓晉惠帝寫下詔書”,真假不知,只是這次事件的階段性結局,是皇帝大獲全勝:楊駿被殺,滅了三族,太后楊芷被貶爲庶人後囚禁,而“功臣”司馬亮和司馬瑋仍不能倖免,獲罪賜死。

八王之亂的禍患是從什麼時候埋下的?具體過程是怎樣的? 第2張

隨後,是八年的平靜,四海之內無亂。

然,實則國家已暗流涌動,由於兩個不穩定因素:

其一,除掉楊駿以後,皇后賈南風勢力漸長,其兄弟叔侄多官居要職。但是賈南風本人沒有兒子,只有三個女兒,這就爲她與太子增添了潛在矛盾。

其二,晉朝依託於士族存在,晉武帝司馬炎爲了制衡士族大家,給了皇室宗族很大的權力,由此,許多司馬氏手中皆有民有兵,久而久之有了謀逆之心。

公元299年,賈南風設計處死太子,緊隨其後的,則是司馬宗族諸王向着皇城蜂擁而入,因爲過程複雜,下面我們從“食物鏈”的視角敘述事件脈絡:

八王之亂的禍患是從什麼時候埋下的?具體過程是怎樣的? 第3張

1 太子死後,趙王司馬倫(司馬懿的兒子,媽媽是柏夫人)以謀殺之罪拿下賈南風,302年,晉惠帝司馬衷被軟禁,中央大權短暫握在司馬倫手中。

2 遠在許昌的司馬囧(司馬昭孫子)、長安司馬顒(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孚的孫子)、鄴城司馬穎(晉惠帝的兄弟)聯手討伐司馬倫,後者兵敗被殺,前者復立惠帝司馬衷,然,擁兵自重。

3 302年,長沙王司馬乂(同樣是晉惠帝的兄弟)攻進洛陽,殺司馬囧,獨攬大權。

4 司馬穎和司馬顒向洛陽發起多次攻擊,無果。

5 304年,東海王司馬越(司馬懿弟弟的孫子)前來助攻,燒死司馬乂,與司馬穎、司馬顒分食成果,分別擔任尚書令,丞相,太宰。

6 這之後的三年,三人相互鬥爭、奪權,先是司馬越企圖政變但落敗逃亡(由此引出來在幽州借烏丸人、羯族人之兵);再是司馬穎棄城而去,留下司馬顒獨大。

7 直到307年,晉惠帝司馬衷暴斃身亡,晉懷帝登基,司馬顒在回洛陽途中遭到暗殺,八王之亂到此爲止。期間穿插了司馬模、司馬騰等小角色,不詳表。

要問八王之亂的影響,那是巨大的,北方經濟遭到破壞,人口死亡過度自然不在話下,最惡劣,還是遊牧民族趁機南下,將統一的政權徹底分裂開來,不久以後,就是南北朝的混亂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