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楚莊王做了哪些事?他是如何成爲春秋的霸主之一呢?

楚莊王做了哪些事?他是如何成爲春秋的霸主之一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8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楚莊王是春秋時期楚國國君,春秋五霸之一,爲了爭當霸主,楚晉之間進行了長時間的戰爭,雙方互有勝負,楚國在楚莊王十七年的邲之戰中大獲全勝。使楚國的聲威大振,國勢日強,而晉國在中小國中威信下降,失去了支配他們的能力。最終楚莊王飲馬黃河,問鼎中原,實現了自己稱霸的願望。

楚莊王做了哪些事?他是如何成爲春秋的霸主之一呢?

春秋時期,楚國的儲君也就是楚莊王在登基後,爲了觀察朝野的動態,也爲了讓別國對他放鬆警惕,當政三年以來,沒有發佈一項政令。在處理朝政方面沒有任何作爲,朝廷百官都爲楚國的前途擔憂。

楚莊王不理政務,每天不是出宮打獵遊玩,就是在後宮裏和妃子們喝酒取樂,並且不允許任何人勸諫,他通令全國:“有敢於勸諫的人,就處以死罪!”沒錯,這個驕奢淫逸、夜夜笙歌的君主便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楚莊王。

“是時候表演真正的技術了!”沒學過表演的楚莊王像模像樣地演了三年昏君,在蘇從進諫後,卸下粉墨,解散樂隊,整頓內宮,正式登上春秋政治舞臺,開始了他真正的表演 。

楚莊王決定首先向周王示威,於是以討伐陸渾戎爲由,陳兵周境。周朝當時已經是弱不禁風,嚇得尿急的周定王趕忙派大夫王孫滿去楚營勞軍。楚莊王對王孫滿說:“昔年大禹將華夏分九州,鑄九鼎,此九鼎夏商周世代相傳,現存於周都,不知道九鼎的大小輕重如何,你是否能帶我去見識一下呢?”

九鼎是國家最高權利的象徵。王孫滿知道楚莊王的意思:周王能有九鼎,我楚王就不能有嗎?王孫滿對莊王說:“若其有德,鼎雖小亦重;如其無德,雖大猶輕。鼎未可問也!”王孫滿的道德綁架果然湊效。楚莊王也覺得目前楚國確實還不具備一統中原的實力,所以對他的無禮之問做出了誠懇的道歉,同時請求王孫滿轉達他對周王的問候和敬意。

楚莊王的“覺醒”引起了楚國貴族權臣的恐慌,特別是若敖氏家族。若敖家族是和莊王沒有出“五服”的王族,世代輔王。楚莊王前五代之中就有十一人做了令尹,其中也涌現了無數可歌可泣的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蹟。但是後來若敖家族依仗着位高權重,就有點飄了,甚至到了隻手遮天、逾越君權的程度。

楚莊王早早就意識到了這點,決心將其剷除。楚莊王北上討伐一個弱得不能再弱的陸渾戎,向周王示威是目的之一,也許真正的目的是讓若敖家族的狐狸尾巴露出來。

果然不出所料,留守國內的若敖族成員—令尹鬥越椒乘莊王北上,發動叛亂。莊王回師平叛,鬥越椒死於楚國神箭手養由基箭下。莊王盡滅若敖氏家族,也讓其他王族成員徹底領會到了什麼叫“韜光養晦”。但楚莊王不是嗜殺的暴君,甚至還有幾分菩薩心腸。就連孔子在看到他滅了陳國又讓其復國的史載時,都由衷的感嘆:“賢哉楚王!”

平定鬥越椒叛亂後,楚莊王大爽。有一天隆重舉辦“太平宴”,大宴羣臣。宴會上,突然一陣大風吹滅了所有燈盞,有一個人乘黑摸了寵姬姜氏一把。姜氏悄悄對楚王說:“剛纔有人吃我豆腐,我扯斷了他的冠纓,大王只要挨個察看,就能找出這個人。”

莊王不僅沒有追查,反而叫大家卸冠暢飲。後來楚莊王在伐鄭的一次戰鬥中,面臨危險,幸有一偏將拼死保護方纔脫身。楚王對此偏將說:“寡人並沒有施恩與你,你怎麼要這麼拼命保護我呢?”那個偏將回答說:“我就是‘太平宴’上的那個罪人,大王留了我的性命,我只是捨身圖報而已。”

莊王不禁由衷地感嘆:“看來一個人平時積點陰德,關鍵時刻是可以救命的。”後來,楚莊王任用被司馬遷稱爲“天下第一循吏”的孫叔敖爲令尹,楚國因此大治。

楚莊王搞定了國內,覺得羽翼已經豐滿,於是決定北上中原挑事,一雪“城濮之恥”。晉楚爭當老大多年,可害慘了夾在中間的宋、鄭、陳、蔡等小弟們。宋國、鄭國也曾是有頭有臉的老牌諸侯國。鄭莊公、宋襄公都曾在春秋初期蹦躂過一陣子,但到了晉楚南北爭霸,基本上就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屬於“捱打就喊哥,有奶便是娘”的那種情況了。

楚國不好直接向晉國宣戰,於是楚莊王先是北上滅了陳國,接着又攻打依附晉國的鄭國。小弟受人欺負,老大義不容辭地前來幫忙。於是晉楚爭霸的第二戰“邲之戰”打響了。“邲之戰”,晉軍大敗。在晉軍敗退過程中,楚莊王下令不要追擊,說:“城濮失利,貽羞社稷,此戰已雪前恥,晉楚終將議和,何必多殺。”

“止戈爲武”是楚莊王的戰爭觀,也是春秋時期的戰爭觀。於是戰場上出現了和諧歡快的一幕:晉軍在逃跑的路上,戰車陷在泥濘之中,晉軍士兵泥人一樣沒鼻子沒臉地推着車,楚國的追兵趕到,站在一旁嘻嘻哈哈地看着熱鬧。“兄弟,你們倒是跑啊!”“兄弟,不好意思,車軲轆壞了。”

楚軍幫忙修好了車,晉軍跳上車繼續逃跑,邊跑還不忘記挽回一點面子:“我們很少打敗仗,還是你們楚國人逃跑的經驗豐富。兄弟們,謝謝了,來日再戰,後會有期!”

楚莊王打敗了晉國,乘勝又去攻打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救,晉國說:“楚軍來勢兇猛,我們暫且避其鋒芒,你們自己先抵擋一陣再說。”楚國圍宋數月而不攻,晉國也不敢出兵相救,最後宋國只好投降。緊鄰宋國的魯國見勢不妙,馬上和楚國建立了外交關係,齊國也遣使和楚國通好。

至此,楚莊王橫掃中原,飲馬黃河,一時間風頭兩無,儘管他沒有像齊桓公那樣得到周王的認可,但卻是春秋以來最有含金量的“霸主”。

楚莊王稱霸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楚國的先天優勢

楚國從西周算起到秦始皇統一六國,楚國被王翦滅國。楚國建國八百年,不同於其他諸侯國。其他諸侯國都是由周天子分封而來,他們本身就是姬姓諸侯或者周王室的功臣。楚國在周朝一直被稱爲荊蠻,甚至在許多史書上稱楚爲荊國。

楚國的建國是當年楚國祖先熊繹一路披荊斬棘才從周天子討來的爵位。楚國一開始只是一個子爵,屬於最低的爵位。跟他同等爵位的是邾國,如果沒有什麼印象給大家提個醒。這個國家就是當初在宋襄公下面當小弟的國家,屬於魯國的附庸國。當初三家分晉時候,三位諸侯也只是子爵,可見楚國的地位。

雖然起點低,但是楚國向來尚武。經過一百年的發展,楚國已經成爲中原一大威脅,所以周天子才大封江漢流域諸侯。而周昭王也因爲征伐楚國才失去了“成周八師”。尚武的楚國,在進入春秋時期已經是南方的一個龐然大物。

在向周天子討要爵位不得後,自己稱爲王。這就是楚武王,楚國稱王而沒有被攻伐可見楚國之威。而前幾代楚王的主要目標也是吞併江漢流域的姬姓國,所以楚國一直有東周貪食蛇的美譽。

到了楚成王時代,楚國開始爭霸中原,但是城濮之戰被晉國擊敗。楚國進軍中原的努力失敗。之後,楚國的國策依然是繼續吞併小國。到了楚莊王父親楚穆王的時候,楚國開始了向南發展的策略。到了楚莊王時期,在幾代楚王的不停努力下楚國軍力稱雄中南。雖然還有國內勢力的掣肘,只要統合內部力量楚國將無比強大。

外部環境已變

楚國沒有稱霸中原,不是國勢不強,而是生不逢時。之前西周時期,由於周王室的天下共主地位楚國沒有進取中原的空間。而之後,齊桓公晉文公相繼稱霸。在晉文公之後,晉成公又任用春秋大軍事家,一代名將先軫打破秦國,保持晉國的霸主地位。

可以說,之前的楚國不能稱霸真的只是對手太強。而這次卻不同,晉國陷入外姓卿士的內鬥中,趙氏孤兒案就是個例證。雖然晉景公不是昏君,但是朝堂的互相傾軋在不停地消耗着晉國的國力。在之後的戰爭中,這左右的晉國的成敗。所以,楚國如果能一鳴驚人正當時。

楚莊王的能力

楚莊王的能力,這纔是楚莊王能夠稱霸的原因。只是端正態度,並不能稱霸。而空有國力也做不到擊敗強大的晉國。國力再強,也會像他的後世子孫楚懷王一樣成爲笑柄。

而楚莊王就是一個擁有楚國強盛國力,擁有中原霸主衰弱而自身能力又強的契機。說到楚莊王能力強,有什麼證據呢?肯定有,我們一一道來。

首先就是穩定內政。楚莊王繼位之後,貴族內部鬥爭相當尖銳。之後楚莊王通過平定公子儀和公子燮的叛亂以及親自討伐若敖氏來穩定國內政局。若敖氏在楚國一直有戰神的稱號,這對楚國是一個削弱,但是“揚外必先安內”雖然被蔣先生玩壞了,這句話還是相當正確的。

穩定了國內的楚莊王開始發展經濟,畢竟打仗就是在打經濟。沒有好的國力作爲支撐,想稱霸中原是不可能的。這時候楚國大政治家令尹孫叔敖上位,孫叔敖是楚國傑出的政治人物。在孫叔敖的輔佐下,興修水利、輕徭薄賦,連楚國的敵人晉國都歎爲觀止。當時在晉國大臣士會就曾說,楚國政通人和,不能與其交戰。

光會用人,只是君王的一大本領,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本事就是有胸懷。有一個故事就足夠說明了楚莊王的胸懷。在一次宴會中,一陣風吹過蠟燭熄滅。此時有一位將軍就摸了在跳舞的嬪妃,嬪妃靈機一動抓下了那個將軍的纓帶。

如果換做一般君主,看到有人對自己的嬪妃有想法早就暴跳如雷了。而楚莊王沒有,要求所有人摘下纓帶後點燃蠟燭繼續喝酒。之後這位將軍爲楚莊王出生入死,才知道這個就是當年摸了嬪妃的人。有胸懷,是一個君主最該有的氣魄。我們看春秋五霸,包括宋襄公也是高風亮節。

楚莊王正確的外交策略

會用人,殺伐果決平定內亂而後又有楚國強大的國力作爲支撐。楚國稱霸,還差最後一點就是外交。外交在春秋戰國最爲重要。強如商鞅變法後的秦國,也要遵從這個規律。而楚國的外交也相當得到,利用中原各個諸侯國常年的積怨。

第一個就是與秦國結盟。當年的秦國和晉國可是有秦晉之好的典故,可是自從先軫發動的崤之戰後,秦晉連表面的和諧也已經撕破。秦晉常年的戰爭,雖然秦國未能壓倒晉國,但怨恨已深。而楚莊王利用這個策略,聯合秦國使得晉國不敢全力南下。

第二個就是聯合齊國。由於齊國被晉國擊敗,所以齊國爲了報仇也長期聯合楚國。正是有了東西兩個大國牽制晉國,所以在邲之戰之後楚國之所以依然能夠維持霸主地位直到楚莊王去世。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兩大國的存在。

楚莊王做了哪些事?他是如何成爲春秋的霸主之一呢? 第2張

楚莊王稱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稱霸是楚國幾代人努力奠定的基礎。而楚莊王將這個事業推向了巔峯。最好的佐證就是邲之戰。這一場戰役,說是楚莊王交給歷代楚王最滿意的答卷並不爲過。

因爲,楚莊王之前幾次進取中原都被晉景公擋住了,這一次我們可以看出。楚國,上下一心,在楚莊王統御下悍不畏死。而晉國,由於多年內部幾個外姓的傾軋,怨恨加深,政令不通。最後表現在軍事上的,就是晉軍不聽將令招致失敗,楚國君臣一心制霸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