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康乾盛世到底是怎樣的景象?與“江寧織造”有何關係?

康乾盛世到底是怎樣的景象?與“江寧織造”有何關係?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美國漢學家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寫過一本書,叫《康熙與曹寅》,裏面刻畫康熙奸詐陰險的形象,相信許多讀者都印象深刻。該書的另外一位男主角曹寅,曹雪芹的祖父是也。此人是康熙年間的“江南織造”,這個職務很特殊,其存在的意義不但見證了康熙年間中國的經濟繁榮,也見證了康熙皇帝獨特的執政特點。

康熙年間正式通行中央與地方兩級鑄幣權,在地方上固定分爲二十個局,保證地方的貨幣供給平衡。但是,這些局分佈在全國各地,不可能發行量一樣多,如果這樣的話,中央也就沒有必要分權了。譬如經濟相對落後的四川、雲南等地,其貨幣流通緩慢,貨幣發行量自然就不大,而經濟發達、工商業健全的江南地區,貨幣自然流動速度較快,其發行量也相對較大。

康乾盛世到底是怎樣的景象?與“江寧織造”有何關係?

(圖)康熙皇帝,清聖祖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 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

我們知道,南宋以來,迫於北方遊牧民族的壓力,導致中國經濟中心南移,從黃河中游地區轉移到了長三角地區,到了晚明,江蘇、浙江的“兩江”地區已經成爲中國經濟的中心,時人謂之“蘇湖熟,天下足”。及至清代,這個地區的經濟已經相當發達了。據經濟史家統計,“浙江省局”鑄造背後“浙”字與“江蘇江寧局”鑄造背後“江”字,是康熙年間發行最多的地方鑄幣。

因爲該地絲織業發達,因此,明代時該地常設“江寧織造”一職,主要負責給皇宮及貴族供應日常所需的針織品。這種情況在歐洲歷史裏也有,譬如在捷克首都布拉格旁的“黃金小巷”,就是給皇宮提供黃金用品的金匠聚居地。只是自明至順治以來,江寧織造都是由皇宮的內廷太監兼任,屬於宦官之一。

康熙二年,江寧織造一職發生了質的變化。從宦官兼任改爲“內務府”派“包衣”常駐。更名爲“駐紮江南織造郎中”,旋即又改爲“江寧織造郎中”。

什麼是“包衣”呢?這是滿語“包衣阿哈”的簡稱,這個詞最初的意思是“奴才”。在入關特別是封建化之前,滿族實行將人分類的民族歧視制度,一種人是滿族貴族,他們自然是統治者;除卻滿族之外,其他民族就被稱之爲“包衣”,按當時的法律,“包衣”是要爲滿族貴族服務的。

清軍入關後,“包衣”主要指的是歸順滿族的漢族大臣、知識分子。雖然被稱爲“包衣”,但已經爲朝廷、國家所倚重。像年羹堯、曹寅等知名歷史人物,早已不再是“奴才”了,而變成了朝廷的一二品大員,屬於幾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官。

康熙年間,第一任江寧織造就是曹寅的父親曹璽,爾後其家族連任“江寧織造”一職。按照當時的制度,江寧織造級別相當高,僅次於當時的“兩江總督”,屬於中央派駐地方的幾位頭面大員之一。

康乾盛世到底是怎樣的景象?與“江寧織造”有何關係? 第2張

(圖)江寧織造府部份復原模型

筆者認爲,“江寧織造”的意義,並非在於爲朝廷提供絲織品,而是朝廷派駐中國經濟最發達地區的“中聯辦主任”兼“首席經濟學家”。縱觀康熙以來的“江寧織造”官員,一般有三個特點:具有文化號召力,懂經濟,對朝廷忠心。

在清代,江蘇、浙江一帶乃是國家賦稅的重鎮,工商業高度發達,資本主義經濟剛剛萌芽,屬於國家經濟建設的“錢袋子”,猶如今日的經濟特區,而且當地文人墨客彙集,還是當時中國的文化重鎮。因此,中央政府所派駐當地的官員,不但要懂民政、治安,還要懂經濟,既要保持兩江地區的穩定,還要保持當地的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這樣的大任,就落到了“江寧織造”的頭上。譬如周汝昌先生就認爲,“曹家實際上是握有國家經濟特權的大官僚”,已故經濟學巨擘黎詣遠教授也就此定論,“曹雪芹祖上三代,曾任內務府江寧織造 60 年,集紡織生產、行業管理、財政稅收於一身。”

胡適先生對此曾有不同的觀點,他認爲“江寧織造”有特務的工作性質在裏面,歷史學家唐德剛先生曾如是回憶:“胡(適)先生說,江寧織造曹寅是內務府的採購官,同時也是康熙爺的特務,在江南打統戰。”但唐先生也表示“餘不謂然也。”筆者更傾向於唐先生的觀點。“江寧織造”可能會爲中央政府提供江南文人結社、出版的一些情況,謹防“反清復明”這類“異端”思想出現。但是就當時的情狀而言,“江寧織造”更多的責任應該是經濟發展、行業管理的重任,從這點來看,康熙盛世的出現,應與“江寧織造”這個職務的設立有着必然的聯繫。

前幾年客居南京,在三山街附近偶得一枚背“江”的“康熙通寶”,這種錢幣在市場上可謂是多如牛毛,可見當時江浙一帶經濟繁盛到了何種地步。而這一切,應該歸功於康熙皇帝積極穩健的貨幣政策、勇於任用漢族人才的人事制度與中央與地方分權的經濟管理方式。時至今日,這種先進管理理念理應爲後世所吸收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