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世人對曹丕的印象爲何大多是不好的?難道是因爲曹植嗎?

世人對曹丕的印象爲何大多是不好的?難道是因爲曹植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世人對曹丕的印象大都是不好的,曹植的一首《七步詩》,讓他揹負了幾千年的罵名。另一個讓他臭名遠揚的根源,是一部《世說新語》的小說。人們對曹丕最初的印象,主要根源就是劉義慶的《世說新語》這部小說。

《世說新語》中的曹丕就是個卑鄙、無能、殘忍的小人。那麼劉義慶是何人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劉義慶,彭城人(今江蘇徐州),宋武帝劉裕的侄子,南朝宋文學家,也是西漢楚元王劉交的後人。曹丕篡漢建魏,說白了奪的是劉家的江山,雖說兩人跨距多個朝代,時間跨度二百餘年,但對於精通文史的劉義慶來說,對漢獻帝禪位曹丕耿耿於懷。

世人對曹丕的印象爲何大多是不好的?難道是因爲曹植嗎?

雖說《世說新語》寫的都是歷史上存在的真人真事,但畢竟是一部小說,不是史料,不足爲信,就像《三國演義》裏很多劇情都與史實大相徑庭。

《世說新語》,說曹丕用毒棗害死了弟弟曹彰也是無稽之談,《三國志》《魏氏春秋》《資治通鑑》都記載是曹彰暴病而亡,若說《三國志》替曹丕篡改歷史可以理解,可《魏氏春秋》、《資治通鑑》考證的是不會做假的。

很多人都認爲,在爭奪世子之位時,曹丕用了很多不光彩的手段。其實,雙方都有智囊團,比的是智慧。再說,曹操那麼睿智老道的政治家,看人的眼光還是有的,特別是自己的兒子,人們一向都是同情弱者。

如果是曹植做了皇帝,也許評價就該反過來了。實際上,認真去了解一下歷史就會發現,曹植除了文學的造詣好一些,其它方面是沒法和曹丕相提並論的,甚至說,曹丕的文學也不比曹植弱。

有史料記載,曹植的醉酒是曹丕借餞行之名故意所爲。要知道曹植也是個成年人,應該知道自己擔負的使命有多重要,怎還能有心思喝醉酒,自己做事不慎就怪不得別人了。

和曹植比起來,曹丕穩重謹慎的多,很少犯錯。曹丕十歲就隨父上戰場,很清楚戰場的殘酷,宛城之戰中親身經歷了兄長戰死,以他的聰明,自然能夠明白,戰敗的原因是曹操的大意造成的。他也懂得有些錯誤是不能犯的,否則連後悔的機會都沒有了。

世人對曹丕的印象爲何大多是不好的?難道是因爲曹植嗎? 第2張

在曹操面前,曹丕他們都希望自己能夠得到父親的重視。而曹操喜歡曹衝是顯而易見的,在曹衝夭折後,曹操又表現出了對曹植的欣賞,這無疑會給曹丕帶來壓力。

一直處於這樣的環境,讓他時時存有危機感,這倒讓曹丕養成了謹慎穩重的性格,做任何事情都會三思而後行。

但曹植卻不同,曹植文人狂的特性很明顯。這種特徵,不僅在他的文學作品中中體現出來,還表現在他對法度的無視。夜闖司馬門,惹怒了曹操。正是因爲這件事,曹植失去了爭奪世子的機會,還害死了公車令。明知不可爲而爲之,這難道還有怪別人的陰謀。

曹丕的謹慎穩重和曹植的放蕩不羈,哪個更適合擔當重任,曹操自然是明辨是非,連自己都管理不好的人,曹操怎會相信他能治理好國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