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禰衡屢次冒犯是曹操,爲何曹操卻一直沒有殺他呢?

禰衡屢次冒犯是曹操,爲何曹操卻一直沒有殺他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禰衡是曹操手下一個謀士,相信很多朋友都沒聽過他的名字,他確實不是一個很有名的人物,但是卻是屢次冒犯曹操卻沒有被殺的人,這就很不尋常了。

說到曹操曹孟德,我們都熟知出於他之口的一句誅心名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唯我主義的人物,竟然放過了一個恃才放曠,屢屢侮辱自己及其文臣武將的狂士---禰衡。這卻是怎麼一回事?

禰衡屢次冒犯是曹操,爲何曹操卻一直沒有殺他呢?

首先我們來看一則有關曹操的故事:建安二年,曹操率軍討伐僞帝袁術,他統帥的十七萬大軍,日費糧食浩大,加上諸郡的荒旱和連年征戰,曹操大軍的糧食接濟不上,只得將借來的十萬斛糧米以小斛分散給兵士食用。這樣一來,奮力作戰的士兵如何能吃得飽,於是軍營中憤恨聲頓起,都說曹操欺騙大家,若非曹操一向治軍嚴謹,只怕亂兵就會使軍中炸營。

而曹操是如何做的呢?只道他將監糧官王垕密召入帳,將其頭顱砍下,傳示軍中各營,將他自己的過錯都推給王垕,污衊他故意行小斛分糧,盜竊軍糧,幸虧曹操慧眼如炬,及時發現,並以軍法處置了王垕。於是,士兵們都唾棄起王垕,佩服起了他曹孟德,心中憤恨也冷卻了下來。

由此,我們認識了曹操的一個特點:心狠手辣,不擇手段。那麼禰衡是如何在他的手下里活了下來的呢。我們先看看禰衡做過什麼事:同樣是建安二年,曹操有一項出使劉表外交任務要尋到一位堪用的人才,於是名士孔融推薦了我們這位主角--禰衡。

可是禰衡雖有名氣,卻從無出仕經驗,曹操並不知道他是否才堪大用,正在猶豫不決,禰衡倒好,先發制人地仰天長嘆:“天下雖闊,何無一英雄也!”。這下曹操饒有興致地問他:“我手下文臣武將數十人,都是當世英雄,你怎麼說天下無人呢?”

禰衡譏笑曹操說:“你說錯了!你手下這些人我都認識,什麼荀彧荀攸郭嘉程昱,張遼許褚樂進李典,不過都是些酒囊飯袋,無用之徒罷了!”曹操見禰衡如此侮辱他的左膀右臂,頓時大怒,爲了羞辱他,便使喚他去做了一鼓吏,爲他的文臣武將擊鼓助興,可是禰衡竟然不穿衣服,面不改色地裸露着身體站在鼓前,自稱顯露父母之形,清白之體,倒是反襯曹操這些人是污濁之人,着實又將了曹操一軍。連吃兩次暗虧,依照曹操的個性,早將禰衡推出去砍了腦袋了。可是最終曹操派遣禰衡作爲出使劉表的使者,饒過了他的性命。

禰衡屢次冒犯是曹操,爲何曹操卻一直沒有殺他呢? 第2張

看到這裏,你也許會認爲,曹操只是因爲愛才所以留下了禰衡的性命,其實不然,曹操啓用禰衡出使劉表,只是一招借刀殺人的妙計。曹操爲何不自己動手殺了禰衡呢。筆者來分析一下原因:

首先,禰衡是一位名士,有道是物以類聚,人以羣分。禰衡自是結交許多當代的名士大家,連孔聖人的後代孔融都對其推崇備至,這就表示禰衡這個人是受到天下名士認可的,如果殺了他,天下的名士便以爲曹操是個識人不明的庸主,不會去投奔他,甚至還會聯合其他諸侯去反抗曹操,這是曹操未來統一天下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其次,曹操是不敢殺禰衡而非不捨殺禰衡,丞相愛才,但並非都是像對待關羽那樣寬容的態度。同樣是恃才放曠,屢犯曹操之忌,楊修就死在了曹操的刀斧之下。深究爲何,無非就是“實力”二字。此時的曹操只是佔據中原兩州之地,天下能夠和他抗衡的有袁紹袁術劉備公孫瓚等等諸侯,曹操着實是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斬殺禰衡,天下大業和小小的羞辱相比,孰輕孰重一目瞭然。而彼時的曹操,已經相繼消滅袁氏兄弟等諸侯,坐擁天下半壁江山,假以時日,劉備孫權都不能與之抗衡。小小楊修,殺了就殺了,曹操是扛得住的。

然後,曹操派遣禰衡出使劉表,正是要禰衡自己去找死。禰衡猶如一顆定時炸彈,你強行去動他,就會引爆而導致自己也身死其手;你不去搭理他,時間一到,他也會自爆拉上你同歸於盡。因此,聰明如曹操,命他以朝廷的名義出使荊州,把這顆定時炸彈丟給劉表就好了。另一方面,禰衡這般視人於無物,在荊州定然消停不下來,等他激怒劉表,自然是會死在荊州的,於是曹操既保全了名聲,又一泄心頭之恨,這等借刀殺人的妙計,何樂而不爲?

故事的最後,雖然劉表比曹操想象中聰明,將禰衡派到自己手下一員魯莽的大將黃祖帳下,又借黃祖的刀斬下了禰衡的腦袋,但是曹操的目的還是達到了,禰衡,他雖然從曹操手下逃出生天,卻終歸還是爲自己的狂,付出了生命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