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朱棣能造反成功,朱宸濠爲何卻直接丟失了皇族的身份?

朱棣能造反成功,朱宸濠爲何卻直接丟失了皇族的身份?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王朝的建立者就是朱元璋,他經歷了很多的苦難,最後纔開創出了一個新的王朝。按照朱元璋的構想,他的兒子朱標,繼承大業之後,大明王朝仍舊是一片繁華,仍舊是一片明朗。然而就在太子朱標去世之後,所有的構想都成爲了一紙空談。朱元璋在選定皇位繼承人的時候,直接跨越了兒子,選擇把皇位傳給嫡長孫朱允炆。年少輕狂的朱允炆,上位之後就推行“削藩”,這樣的舉動,本就損害了很多藩王的利益。

在這一股烈火熊熊燃燒的過程中,燕王朱棣,就站了出來,最後和其他的一些藩王抱團取暖。成功的替代了朱允炆,成爲大明王朝的新繼承者。但細看明朝歷史,和燕王朱棣一樣起兵造反的人,還有寧王朱宸濠,但是他在最後所落得的結局就比較慘,直接丟失了皇族的身份,成爲了平頭老百姓。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如此大的反差?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一、燕王朱棣掀起的靖難之役

1、慘烈的靖難之役

從建文元年到建文四年,也就是公元1399年到公元1402年這一時期,明王朝的統治內部出現了大的變動。燕王朱棣在當時發動了一場兵變,而這一場兵變的目的就是讓朱允炆下臺,而他自己成爲這個王朝的新掌管者。這場戰爭持續的時間還是比較久的,燕王朱棣在當時所鎮守的地方是最爲偏遠的。這就令人更加的奇怪,爲什麼如此遠的距離,朱棣還能夠一路殺到南京,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這就不得不提朱元璋在位時所推行的一些政策,朱元璋創建了明王朝之後,爲了牢牢的把權力鞏固在自己的手上,防止朝堂中的一些宦官或者是外戚專權。所以就推出了藩王制度,在這一制度的指引下,所有掌握實權的人基本上都是他們朱家的人。儘管如此她還是不放心的,所以在對這些兒子進行分封的時候,也進行了權力的剝削。爲了防止他們有謀篡之心,朱元璋就下令,各個地方的藩王,如果沒有接到朝廷的詔書,是一律不能夠進京城的。正是在這條條框框之下,各個藩王之間的聯繫也並不是特別的親密,甚至還有些生疏。

而在公元1399年的時候,燕王朱棣實在是忍無可忍了。打出了“清君側”的名義,帶領着一衆人馬,浩浩蕩蕩的出發。而朱棣要清的人,就是扶持朱允炆去推行削藩政策的這些人,比如說黃子澄,又比如說齊泰。至此,靖難之役的序幕就被拉開了。

2、朱棣背水一戰

發動這一場戰爭之後,朱棣也深知這一戰只能勝不能敗。他拼盡全力的一路殺過來,用行動詮釋了背水一戰。最終拿下了都城,並且讓朱允炆下臺。此時迎接他的就是風光無限,而他自己也就順利的成爲了大明王朝歷史上的第三位統治者,也就是明成祖。

經歷這場戰爭的時候,朱棣也聯繫了其餘藩王,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寧王朱權。當時他們幾個人同心合力。並且朱棣在當時允諾,如果自己上位之後,一定讓朱權手握重兵,並且把一半的江山都分給他。所以他們兄弟二人之間的關係還是比較好的,但是站在深層次的角度來看關係比較好,是因爲他們擁有着共同的利益。

朱棣能造反成功,朱宸濠爲何卻直接丟失了皇族的身份?

二、寧王朱宸濠發動的兵變

1、閒散王爺朱宸濠

其實寧王朱宸濠在當時發動的這一場兵變相比起靖難之役,就顯得有些微不足道。朱棣在當時發動兵變是因爲被壓迫的喘不過氣來。而寧王朱宸濠,完全做一個比較清散的王爺,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但他當時偏偏不那樣,反而學習了他的太爺爺,也就是寧王朱權。想的是奮力一搏成爲這個國家的新王,但最後卻成爲了南轅北轍。

2、朱宸濠的處境

寧王朱宸濠在當時的處境還是蠻不錯的,按輩分來看,明朝當時的執政者就是明武宗也就是朱厚照。當朝的執政者還得喊他一聲叔叔,這就和朱棣與朱允炆之間的關係比較像,按血緣關係,大家都是叔侄。但唯一不同的便是,朱厚照執政期間雖然也談於翔了,但是朝堂上面的事情還是比較清醒的。任何人所做的事情,只要威脅到了皇權,威脅到了他自身的利益,他都會在很短的時間裏做出決策。

朱棣能造反成功,朱宸濠爲何卻直接丟失了皇族的身份? 第2張

3、朱宸濠反叛失敗

就像王公貴族的親情,一直都是比較淡漠的重視血緣關係擺在眼前又算什麼?執政者之所以尊重你,那是因爲你還有可以利用的餘地,或者是你還有這個才能比較效忠於他。而有一天喪失了被重用的能力後,又或者是萌生了一種謀逆之心,那當朝執政者又怎會視而不見?所以就在寧王朱宸濠發動叛變的時候,朱厚照表現的特別堅定。

擺出了一條道路,那就是大義滅親。在他的眼裏,自己的叔叔就是亂臣賊子,對於亂臣賊子,那是殺無赦的。此時的朱厚照已經把血緣關係拋在了腦後,更把叔侄關係也放在了一邊。朱厚照壓制了這一次寧王之亂後,仍舊是逍遙快活的君王,仍舊是明王朝的執政者,生活還是像往常那般自在。

三、爲何有如此大的反差?

1、建文帝和明武帝,看待親情完全不同

建文帝在當時生性是至孝的,並且從小的時候就天資聰穎,特別好學,所以深受朱元璋的喜歡。就在他上位之後才逐漸的開始推出削藩。畢竟朱元璋在當時重新立太子的時候,已經跨越了兒子這一輩,然而兒子這一輩裏面,能力最強的人就是朱棣。這已經讓朱棣特別的不服氣,而建文帝上位後的做法,更讓朱棣憤恨。

當時的建文帝也知道藩王朱棣對於自己而言所造成的威脅有多麼大,就聽信了身邊這些臣子的建議。但是他也明白,要想完全把朱棣壓制,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更何況朱允炆對於親情還是特別看重的,他沒有忘卻朱棣是他的叔叔。更加不想揹負殺掉自己親叔叔的罪名,遭到天下人的指指點點。所以在壓制朱棣的過程中,士兵們也完全沒有拿出百分百的力量和駐地對抗。

而朱厚照就完全不同,按輩分來說雖然寧王朱宸濠是他的叔叔。但是在利益的面前,朱厚照腦子特別的清醒,完全沒有礙於名分或者是礙於天下人的說法,反而來了個快刀斬亂麻,這也就可以看得出來,朱厚照對於親情還是比較淡薄的。

2、反叛的策略不同

1、朱棣反叛

朱棣在當時反叛的時候,所面對的是建文帝,然後在建文帝周圍的臣子就是黃子澄,推出來的做法就是削藩。在最開始推行這個政策的時候,針對的是那些實力特別薄弱的藩王,把實力最爲強勁的朱棣放在了最後。按照兵家擒賊先擒王的打法來看,這樣的方式,就有着很大的問題,直白的說就是戰術出現了重大失誤。更何況朱棣也是一個有血性的人,面對這樣的情況選擇背水一戰,最終大獲全勝。

並且站在利益的這個角度來看,朱棣稱得上是很無奈。就像在最後,去籠絡寧王朱權時,朱棣所說的話語也是不得不反,並且《明史》中就有明確的記載。在衆人受到壓迫的時候,朱棣站了出來,成爲了受壓迫這一方的領導者,自然而然能夠凝聚很多的力量。

2、朱宸濠反叛

朱宸濠在反叛的時候,所面對的人是朱厚照,並且朱厚照所採納的建議是王守仁提出來的,最強有力的證明就是“疑兵之計”,先讓寧王迷迷糊糊,緊接着讓他半信半疑。等到寧王朱宸濠真正察覺的時候,都已經晚了。完全沒有力量做出反抗,並且他的後院,還因爲王守仁所提出的調虎離山計而着了火。在一瞬間就失去了所有的優勢,從主動變爲了被動。所以朱宸濠所發動的兵變和反叛,僅僅只持續了43天就以失敗落下了帷幕。

但寧王朱宸濠在發動反叛,完全就是出於個人的利益。似乎這個閒散的王爺讓他過得很不習慣,而他的野心是成爲這個王朝的主宰者,而不是一片區域的主宰者。所以他的出發點似乎就是扭曲的,也完全不可能支撐着他取得成功。

雖然寧王朱宸濠和燕王朱棣,他們兩個人都曾經掀起過叛亂,並且他們二人也同樣都是藩王。但在最後所落得的結局卻有着千差萬別。但仔細想來這件事情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如何成爲一個領導者,以及成爲了領導者之後,如何帶領手下的人。靖難之役時,建文帝所採用的戰術過於綿柔,並且手下大臣黃子澄,採用策略也有問題,還戰線拖得太長。而宸濠之亂,朱厚照信任能臣王守仁,最終快刀斬亂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