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曹彬打了敗仗,爲何宋太宗卻沒怎麼怪罪他呢?

曹彬打了敗仗,爲何宋太宗卻沒怎麼怪罪他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自古開國君主都有着一幫戰功赫赫的老將,宋太祖趙匡胤本就是一名久經沙場的將軍,他手下的將軍應該更加驍勇善戰纔對。

最近的朋友圈和市裏坊間的消息很多都是圍繞着《歡樂頌》,姑娘們看着劇中理性而幹練的安迪紛紛羨慕不已,只是煮酒君想說的卻是安迪的飾演者劉濤在十幾年前飾演的一部電視劇《問君能有幾多愁》(又叫李後主與趙匡胤),劇中雲集了吳奇隆,劉濤,淳于珊珊等實力演員,電視劇已經是筆者少年時代的片子,但是仍然對於吳奇隆天王飾演的南唐後主李煜多有同情,歷代歷史學家也多有論述,“古來失國者以李後主最爲可憐。”

片中有一場景令人印象深刻,唱着“一旦歸爲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的李後主自縛請降,宋軍的南征統帥卻是一個讓人如沐春風的翩翩君子,讓李後主對這位軍人充滿了感激。

那麼這位軍人是誰呢?在影視作品中的這位統帥又爲何是一個溫文爾雅的儒將形象?

這便是在宋史中被極爲推崇的開國良將排第一的曹彬。

君子謂仁恕清慎,能保功名,守法度,唯彬爲宋良將第一。

亂世浮沉一浮萍,皇親過氣可嗟嘆

曹彬是真定靈壽(今屬河北)人,出生於紛亂頻仍的五代十國時期。朱李石劉郭,樑唐晉漢周,都來十五帝,播亂五十秋,在唐宋之交的幾十年間,中國大地上烽煙遍地諸侯割據,短短的五十年間,就有先後五個朝代,十幾個割據政權,真真是城頭變幻大王旗的亂世。

曹斌出身於官宦世家,所以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並且在之後後周建立時,因爲他的姨娘是後周世祖郭威的貴妃,這曹斌就從小兵被直接火箭提升爲郭威養子柴榮的侍從官員,開始跟隨後來的周世宗,並且在這期間結識了同爲柴世榮手下愛將的趙匡胤。

後周的太祖郭威在黃袍加身之後沒幾年就龍馭賓天,身後無嗣,只得由柴榮繼承皇位,歷史上稱之爲周世宗,在周世宗的手中,後周從一個只是割據於中原地區的割據政權開始蒸蒸日上,並且周世宗打南唐,攻北漢,抵禦遼國,更是時常衝鋒與第一線御駕親征,也帶起來了手下的這一幫小兄弟,其中就有後來成爲北宋開國皇帝的趙匡胤和開國良將的曹彬。

周世宗算是一位大有爲之君,只可惜天不假年,英年早逝,在他的手中後周開始在中原地區的版圖上崛起,並且完全不虛遼國,周世宗的兒子柴宗訓沖齡踐祚,年僅七歲,這時已經一刀一槍拼殺到禁衛軍殿前督點檢位置上的趙匡胤黃袍加身,從後周的孤兒寡母手裏搶得了皇位。

趙匡胤兵變得國,曹國華嚴謹受封

宋太祖本人即是以武將得國,所以對武將的任用絕不如周世宗一般疑人不用,在他即位之後的統一戰爭中,宋太祖也有意大膽啓用新人。曹彬曾經與他同殿爲臣,但是地位千差萬別,在宋太祖的眼中,曹彬是個厚道人,宋太祖曾自己講過一句話:不欺其主者,獨曹彬耳。”

這句話的出處其實來自一個小事,趙匡胤在柴榮手下任部將時,曹彬做掌管軍隊禮儀,管理御酒等物資的官員,在部隊裏,將領們跟後勤處多要個幾壇酒、多要幾壺箭矢簡直是再稀鬆平常的事情,可這位曹彬是個一根筋,皇上沒命令給就不給,誰來也不好使,於是厚臉皮的老趙吃了癟,也對曹彬肅然起敬。

後來趙匡胤擔任後周禁軍都檢點時,位高權重,曹彬在晉州(山西臨汾)任兵馬都監。除去公事往來外,他平時從不到趙匡胤那裏走動。而那些文官武將爲巴結趙匡胤,經常到他家送禮、喝酒,藉以拉關係、套近乎,曹彬從不去湊這種熱鬧。

趙匡胤當上皇帝的第二年,召曹彬進京,見面就說:“我過去很想與你接近,你爲何常常躲着我呢?”曹彬急忙跪下叩首說:“臣是周室近親,所擔任的是內部職務,恭敬守分,還擔心有閃失,哪敢隨隨便便去結交您這樣的高官呢?”

曹彬這種恭謹忠心的態度,深得宋太祖賞識。

宋軍西征破蜀,曹彬唯令不殺

太祖決定征伐後蜀時想到了曹斌,將曹斌任命爲東路軍的都監,宋太祖徵蜀勢在必得,他是從軍隊裏走出來的,對於軍隊的匪氣自然深有體會,所以在一干將領出發前特意交代,此次出征,凡克城寨,只許沒收其軍械器甲及糧秣,凡得錢帛可分給戰士,吾大宋欲得者,只有土地。我軍所到之處,不許焚燒房舍,擄掠官民,更不許掘人墳墓和砍伐桑木,違者一律軍法從事。

衆將接令而去,戰事進行的也非常順利,這其中便有那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人是男兒”的詩詞。

只是蜀川民殷國富,自古以來便是錦繡之地,況且四川多出美女財貨,這是古已有之,於是這些苦大兵們在誘惑面前抵受不住,順道也“搶錢搶糧搶娘們”。尤其是徵蜀主帥王全斌甚至大規模殺俘虜,弄得剛剛打下了蜀川之地沒多久,蜀地就爆發了大規模暴亂,全軍之中只有曹彬嚴格遵守皇帝陛下的指示,約束部衆,東路軍,所收州郡皆秋毫無犯,所到各地都感悅聽命。當時諸將多取玉帛,曹彬行裝中只有圖書、衣服而已。

所以等到得勝回朝,戰後盤點之時,各個主將紛紛受罰,只有曹彬被加升爲宣徽南院使。

臥榻之側不容睡,曹彬焚香戒妄殺

而到後來宋太祖征服南唐時,曹彬也以行事穩健,成爲宋太祖心中的第一人選,開寶七年,宋太祖以曹彬爲全軍統帥,潘美爲都監出征徵滅南唐,並且在臨行之前,給了一把能夠直接陣前斬殺大將的天子劍,囑咐說:朕以南方之事,全權交付於卿。

這個時候的南唐已經經歷過周世宗和宋太祖的連番胖揍,早已是搖搖欲墜,只是金陵城城高池深,虎踞龍盤,南唐軍隊還有強大的水師,所以南唐戰事算是打了個持久戰。

曹彬打了敗仗,爲何宋太宗卻沒怎麼怪罪他呢?

曹彬穩紮穩打,半年之後從邊境打到了金陵城下,而曹斌爲了讓皇帝放心,每天都會做的工作就是寫工作日誌,把部隊的部署,都統統上報開封城。之後曹彬圍困金陵城,城裏的南唐天子是日日發愁,卻是沒有退兵之計,只能天天填詞消遣,彷徨無助,這時候曹彬派人過江告訴李煜:大勢到此,君當早降,以保全一城百姓。

這時,金陵城已是指日可下,這時候曹斌開始耍花招了,皇上臨行前的囑咐就是切忌濫殺,於是乎平常日理萬機身體倍兒棒的曹彬生病了,並且病的很嚴重,諸將紛紛前來探視。曹彬說:我的病,心病,不是一般的藥就能治,只要諸位誠心立誓,破城之日決不妄殺一人,我就自然好了。各位將領一看,曹將軍都演起來了都不用天子劍,咱們就識趣點兒吧,於是衆將焚香立誓。看着承諾到了,曹彬立刻恢復了神氣,開始指揮部隊更加奮勇攻城,兩天之後,金陵城破。

曹彬整軍進城,見到了後主李煜,這時的李煜早已經是瑟瑟發抖,曹彬上前好言安撫,並且婉言勸慰李煜:大宋天子仁德,您也就別來君王死社稷那一套了,我保證你的安全,並且絕不動用你宮室裏的寶物。

沒過多久,曹彬把李煜送到了開封城,並且在之後的金陵城內,由於曹彬的嚴厲約束,緊急肅然,秋毫無犯。宋太祖得報大喜,而有滅國之功的曹彬在上表中只是聲稱自己:奉敕差往江南勾當公事回。

這話的意思:我只是奉皇上的詔命去江南隨便辦了一件事回來了。這話的水平立刻就出來,功成不居,全是您皇上的,全是領導的,我就是聽從您的指示,您指哪兒我打哪兒,現在我打完回來了。

宋太祖更是對曹彬寵信有加,加封爲樞密使、檢校太尉、忠武軍節度使。這是曹彬一生事業的頂點,在職位上他已經做到了樞密使,在功勞上他平滅南唐,親手俘虜南唐國主,功蓋當世。

北國幽燕夜沉迷,第一軍人敗全軍

之後宋太宗上位,太宗風聞遼國內部女主當國且寵信用事,便組織起三路大軍出征北伐,意圖收復燕雲十六州,東路軍——命天平軍節度使曹彬爲幽州道行營前軍馬步水陸都部署,河陽三城節度使崔彥進爲副,內客省使郭守文爲都監。

另派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彰化軍節度使米信爲幽州西北道行營馬步軍都部署。曹彬部與米信部同出雄州,直取新城、涿州;中路軍趙光義命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靜難軍節度使田重進爲定州路行營馬步軍都部署。中路軍自定州北上,出飛狐口攻遼;西路軍命忠武軍節度使潘美爲雲、應、朔諸州行營馬步軍都部署,雲州觀察使楊業爲副,西上閤門使王侁及軍器庫使、順州團練使劉文裕爲都監。出雁門關,直取遼境雲州,與中路田重進匯合,然後揮兵東進,從北面會攻幽州。

宋軍這次出征,全軍在三十萬人以上,尤其是作爲主力的曹彬和田重進兩路,部隊總兵力在二十萬人以上,一開始仗打的很順利,宋軍連戰連捷,曹彬率領着十餘萬人的主力軍團大踏步的接近幽雲十六州的主城幽州,潘美楊業的西路軍也憑藉着銳利的兵鋒,很快佔領了寰、朔州、應州、雲州四州之地。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式向發展,但就在這時,遼國名將耶律休哥出襲,並且派兵截斷了曹彬主力的糧道,宋軍斷了糧草只好撤軍,遠在開封的宋太宗皇帝要求曹兵將主力兵馬和米信部合併,兩軍兵行一處,將打一家,但是曹彬手下的大將們卻不幹,衆將紛紛建言,有五十天糧草便可大破契丹軍隊,我們是主力,爲什麼要給別人打下手?

忠厚的曹彬看部下羣情激奮,便答應了請求,帶了五十天糧草再次攻入遼國境內,剛行軍到涿州境內,探馬來報說遼國蕭太后帶領二十萬兵馬御駕親征,曹彬聞報大驚,連忙命令大軍再次撤退。

這時天也下起雨來,始終遊弋在前線的耶律休哥像一個瞅準了獵物的老鷹一樣,催起本部兵馬立刻對已經師老兵疲的宋軍主力展開追擊,兩軍在岐溝關白溝河一線大戰,宋軍在被自己玩殘的情況下又在華北大平原上連續急行軍了近二十天,被遼軍咬住之時已是強弩之末,於是這場在一開場就不公平的決戰爆發,宋軍大敗虧輸,陣亡數萬人,而這個時候的曹彬卻犯下了他一生最大的錯誤,他帶着少數親兵先從前線撤了下來,安全回到了宋境,卻並不管前線將士正在浴血奮戰。

這是曹彬作爲北宋第一軍人的最後一場大戰,以倉皇大敗收尾,但是從史料中的蛛絲馬跡卻能看到一些懷疑,曹彬之所以能夠得到太祖皇帝的賞識皆是因爲忠於公事,處事穩健,他的平滅南唐的戰功也全是仰仗於他的穩健,那麼一生穩健的曹彬卻爲什麼在糧道這麼基本的事情上栽了跟頭?而曹彬在任東路軍主帥時幾乎每天都會把軍隊的戰況部署報告給遠在京城的太宗趙光義,甚至曹彬軍隊與米信軍隊會師這種臨機專斷之事也是奉了太宗皇帝的詔命執行。

而宋太宗本人是一個權力慾非常重,並且非常猜忌的人,太宗皇帝一生都工於算計,那麼這場岐溝關大敗是否又另有真相呢?

曹彬打了敗仗,爲何宋太宗卻沒怎麼怪罪他呢? 第2張

曹彬在戰敗回朝之後處罰僅僅是降了兩級,沒過多久就恢復了原來的職位,並且終太宗一生,曹彬也沒有爲這場大敗付出過太大的政治代價,甚至在他死後,宋太宗皇帝的兒子真宗皇帝還親和藥石,並且在死後配享太祖廟庭。

清代的禮親王愛新覺羅昭漣曾經有評述說:宋朝征伐遼國這場戰爭,世人皆怪罪於曹彬、潘美,這些老將軍爲什麼會這麼打呢?因爲宋太宗生性猜忌,高粱河大戰的時候,就有被軍隊拋棄的恥辱,曹彬潘美都是宋太祖的心腹,當時如果真快速攻克幽州,必然會被宋太宗嫉恨,回頭肯定秋後算賬,所以他二人體察皇帝心思,故意到了涿鹿又跑回雄州,只要是個打仗的人都知道蠢的辦法,曹彬哪能不知道?只不過爲了給領導面子讓領導放心,潘美也是這樣 。

曹彬在過世之後受到宋朝的大力褒獎,甚至到了南宋時期還被宋理宗評定爲開國四大名將之一,而從他一生的戰績來看,並沒有酣暢淋漓的大戰,但是卻在宋朝平滅各個小國的戰爭中擒獲敵酋,獻俘闕下,算得上是功蓋當時。

曹彬爲人大有寬厚長者之風,既能夠和十兵爲伍也能與士大夫交談,並且一生之中行事始終都讓皇帝放心,事事想在皇帝前頭,把情分扣在了皇帝的心尖上,不得不說曹彬是最會做官的將領,張弛有度,只是曹彬帶兵爲將全在一個仁字,與同時代的戰將相比,如果潘美是大開大合的長槍,李繼隆是縱橫當世的利劍,那麼曹彬應該是一根鑌鐵長棍,用來順手,完全放心卻在殺傷力上略有不足,這不能不說是整個宋朝的遺憾,整個大宋的第一名將並不銳利而是以仁德之名流傳萬世,曹彬更像是帝王家豢養的鷹犬而並非馳騁疆場的拓邊之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