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乾隆給和珅的保命詔書,上面到底寫了什麼?

乾隆給和珅的保命詔書,上面到底寫了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經商前時,懷才誤此身。餘生料無幾,空負九重恩。”——和珅

中華上下五千年,一路上走過多少皇帝,一路上又伴了多少官吏,其中清貪二官是這場遊戲之中的對立面。《鐵齒銅牙紀曉嵐》便講述了關於乾隆帝/紀曉嵐以及和珅之間的小故事。機關算盡,和珅在乾隆年間風頭無幾。

這樣一隻大老虎,難道沒有人替天行道嗎?有的,嘉慶帝繼乾隆上位,三年之後便賜死和珅,千鈞一髮之際,和珅卻不慌不忙,從家中拿出乾隆生前所寫的三字保命證書。這是怎麼一回事?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乾隆給和珅的保命詔書,上面到底寫了什麼?

一、家道中落,華麗轉身

和珅原名爲善保,與甄嬛一樣,是一名真正的鈕鈷祿氏,他的家庭背景是滿清正黃旗,看到這裏,我們不禁懷疑世人常說的“和珅無依無靠,是普通人的逆襲”,這是赤裸裸的造謠。爲何?

和珅先祖和清代的開國大將軍私毅公額亦同居於一地,而他所居住的英額峪正和努爾哈赤緊挨着。近水樓臺先得月,和珅的先祖跟隨着努爾哈赤的腳步一同舉兵,和滿清軍隊一起殲滅了大明王朝,因此其社會地位獲得了極大的提升。

就算廕庇到和珅父親常保,也是一個二品大員,可以這麼說,和珅的先人們都是打天下的好手,正因爲如此,和珅“祖上也是闊過的”。可惜好景不長,父親常保和母親雙雙病逝,和珅的生活一下跌入了冰點。

幸而親戚劉泉仗義救命,使得和珅不至於顛沛流離,另一方面,多年的艱苦生活讓他懂得了金錢的重要性,更讓他明白了社會的險惡,權勢的種子在和珅的心中悄悄發芽。

年僅18歲的和珅攀上了高枝,兩年後他竟然因爲祖父的地位而世襲了三等輕車都尉一職,基於此,和珅多了接觸乾隆的機會。有一次,和珅隨乾隆一同出宮,在路上,乾隆閱覽到邊報中奏有“有奏要犯脫逃者”,便怒斥了一聲:“虎兕出於柙”。

一時間,左右侍衛皆不理解,而和珅卻不慌不忙地解釋說,皇上是在責怪看守的人。這一下引起了乾隆的興趣,乾隆便開始與和珅談論起來,大有相見恨晚之意。

自此次同行開始,和珅便開始了下套的行動

二、和諧的君臣遊戲

縱覽中國古代所有的伴君之臣,諸如蕭何,管仲,房玄齡,秦瓊之輩,要麼是文治過人。懂得全國行政或財務的運行程序,要麼是武功蓋世,有用兵如神的軍事才能,然而,和珅偏偏都不和這二者沾邊。

沒有一技之長,皇帝再怎麼與臣相見恨晚,總會有膩煩的一天,那麼平平無奇的和珅是怎麼做到幾十年如一日地討得乾隆歡心的呢?那就是和珅的馭君之道。

和珅早年接觸社會,早已習得察言觀色的本領,這爲他大開方便之門。在乾隆皇帝八十大壽之時,乾隆帝認爲七千餘萬兩白銀的國庫總量已是豐盈,於是便計劃廢除武將的“名糧”而設置養廉銀,並每年增補三百萬兩白銀的費用。

當乾隆將這一想法透露給大臣們時,所有人第一反應都是不可行,而此時的和珅並沒有思考該計劃的可行性,而是在思索怎麼附和乾隆帝的呼籲,於是當乾隆提問到和珅時,和珅毫不猶豫地支持乾隆帝,這使得晚年驕傲自滿的乾隆心滿意足。

由此可見,和珅極其擅長阿諛奉承,懂得什麼時候該順迎,什麼時候該反咬一口。藉着乾隆帝的喜愛,和珅的貪慾一發不可收拾,甚至連賑災之財也毫不放過。爲了抽取賑災費用,和珅在大米中摻雜了沙土,大大增加了大米的重量,從中扣下了大量的大米。

乾隆給和珅的保命詔書,上面到底寫了什麼? 第2張

和珅知道,災民最強烈的念頭是活着,將死之人是不會在乎自己的米飯是否美味,只要有一口吃的,災民都會無限地感恩戴德,因此也就沒有必要在意是否偷工減料。

這一切被乾隆看在眼裏,可他卻一直沒有拆穿,反而還大讚和珅的聰明才智。和珅估計不會想到,自己聰明反被聰明誤。

三、保命詔書有詐

乾隆駕崩後,皇太子很快便登基當上了皇帝,他就是嘉慶帝。由於乾隆晚年過於揮霍,此時的國庫已經變得捉襟見肘,乾隆似乎將一個空殼交付給了嘉慶,嘉慶帝自然不是滋味。中央政府財政出現問題,國家機器運行就會出現故障。

正當嘉慶帝一籌莫展時,和珅這個老臣進入了他的視線。事實上,朝中上下早就對和珅產生了極大的不滿,嘉慶帝此前也並不是沒有聽說過和珅貪污一事,只不過此前礙於乾隆的面子,一直沒有機會處理和珅,如今嘉慶已經是大清天子了,和珅不可留。

然而,和珅作爲老臣,將一輩子都奉獻給了大清的建設事業,嘉慶帝自然不能枉然殺他。通過蒐集犯罪證據,嘉慶帝爲和珅量身定製了二十條罪名。當官府之人抵達和珅家中時,他卻不緊不慢,轉身走進房裏拿出了一封詔書,那是乾隆生前留給他的。

當和珅得意洋洋地打開詔書時,他卻被裏面的內容嚇壞了。詔書之中沒有多餘的內容,唯有“留全屍”三字。原以爲是保命錦囊,到頭來卻是一場空。

乾隆帝這一步棋着實讓和珅始料不及。

小結:

通過乾隆帝留諭旨一事可以看出,乾隆並非青紅皁白皆不分之人,和珅之所以能活到乾隆駕崩,憑的絕不僅僅是一時的拍須遛馬,更多的是因爲乾隆帝想留着他。

縱觀乾隆帝和和珅一生的君臣經歷,不難看出二者是各有想法,即和珅想活命貪財,而乾隆是想留和珅以饋贈嘉慶一個行走的錢袋子,由此看來,和珅家中的金銀財寶無異於大清存了幾十年的定期存款,至於什麼時候取款,一切都取決於嘉慶。

和珅人算不如天算,還以爲貪官到最後真有好報。不論是清代還是現在,貪官污吏都是國家的潛在威脅,就像一條蠶食國家基礎的蛀蟲,此等社會渣滓最終都會被人民所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