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既然李世民敢逼宮李淵,朱棣爲何卻不敢逼宮朱元璋?

既然李世民敢逼宮李淵,朱棣爲何卻不敢逼宮朱元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一個冒着生命危險去鋌而走險之時,他一定是身處絕境之中。畢竟連螻蟻都知道偷生,又況乎人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李淵與朱元璋不但不是一個級別的選手,而且他們對他們最有出息兒子的態度,是截然相反的。

唐太宗李世民是被明太祖朱元璋當作大唐帝國的開國皇帝。若認爲自己的見識比明太祖朱元璋深刻,說大唐江山不是李世民打下的朋友,可以就此不看了。因爲接下來的話,相對務實,沒有絲毫情懷可言。所以沒必要讓自己不開心。

既然李世民敢逼宮李淵,朱棣爲何卻不敢逼宮朱元璋?

李建成、李元吉當時敢於向大唐第一功臣、軍權在握的李世民動手,若沒有李淵的默許,他們哪敢?在絕對實力——軍權面前,就別說太子,就連皇帝也只是一個名號而已。當李元吉向李世民投毒之時,他們之間的關係就是你死我活了。

換而言之,李世民若是不採取行動,他與功臣集團將集體被屠。

再說朱棣,當代人都說他酷似朱元璋。作爲大明開國皇帝,有了朱棣這個兒子,朱元璋肯定不會有“子不類父”的遺憾。

對這個兒子,朱元璋首先將開國第一功臣徐達的長女許配給他,而太子妃卻是開國第二功臣常遇春之女。而且徐達當時在世,常遇春已身故。

若說大將軍徐達,不想自己的女婿以及後來的外孫朱高熾,登上帝位,誰信?

說手握兵權的大將軍,沒有行動力,要何等不知世事之人才能說出?

徐達是病危之時,才離開北平,回京師養病的,之前他一直在北平輔佐他的女婿。說徐達沒有明示或暗示自己的部下去效忠燕王,估計只有裝傻與真傻之人,纔會相信。

在錦衣衛的存在之下,朱元璋對此,肯定百分百知道。按明太祖那般強勢的性格,他的沉默,就是在默許鼓勵。

若不信的話,可以接着來看看徐達在洪武十八年身故,朱棣失去岳父輔佐後,他的父親朱元璋,作了些什麼。

洪武二十三年-二十五年,在這兩年裏,吉安侯陸仲亨、延安侯唐勝宗、平涼侯費聚、南雄侯趙庸、滎陽侯鄭遇春、宜春侯黃彬、河南侯陸聚等一一被朱元璋賜死,就連已故的營陽侯楊璟、濟寧侯顧時等若干人也被列爲“胡惟庸黨”而受牽連。

先不說侯爵是超品,且手下有着一幫與之出生入死的驕兵悍將;而丞相只是一品這事實。就論在胡惟庸身故十年後,他們還被列爲胡惟庸黨,這怎能說的過去?

將格局再放大,來看親王、軍隊統帥兼執政大臣,真正的帝師——太師、皇太子這兩年的命運軌跡。

洪武二十三年,四月三日潭王朱梓自焚,標誌着胡惟庸案再起;五月二十三日,太師李善長自殺,胡惟庸案並沒有隨之結束;直到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太子朱標身故,朱元璋才停止這輪的”胡惟庸案“。

能讓親王自焚,太師自殺……之人,在大明,誰能做到,相信大家心中都有答案吧?

大家想想,最大受益者又是誰?

覺不覺得這輪清洗,名爲胡惟庸黨,實爲太子黨呢?

太子身故後,朱元璋並對侍衛傅讓說:“太子身故,長孫年幼,朕欲立燕王爲太子”。由於侍衛傅讓的姐姐爲晉王世子朱濟熺之妃,他並將此事泄露出去,導致劉三吾對朱元璋諫言:“若立四子燕王爲皇太子,二子秦王、三子晉王該如何自處?”這話。

既然李世民敢逼宮李淵,朱棣爲何卻不敢逼宮朱元璋? 第2張

在洪武二十五年九月十二日,立既非最大,又非嫡孫的朱允炆(說當時嫡孫朱允熥不僅有法理上繼位權,而且朱允熥的舅公藍玉,舅舅常升也有足夠的能力、實力讓朱允熥坐穩這位子,應該絲毫不爲過吧?……當時朱元璋年齡最大的孫子,是晉王世子朱濟熺。)爲皇太孫後,朱元璋隨即將大寧都司升至北平行都司。

之後的藍玉案,因傅友德不願殺死自己的兒子,即泄密的御前侍衛傅讓,而賜死平生未嘗一敗的傅友德……有說朱元璋這是爲了給朱允炆掃清道路,但不知道他們爲什麼忽略,或避而不談朱元璋,爲何卻不削減對朱允炆威脅最大——朱棣的兵權?

事實上,朱元璋非但沒有削減朱棣的兵權,而且還繼續給大權於——他這個最像他的兒子。

二子秦王身故,在洪武三十年四月九日,朱元璋令四子朱棣派北平行都司軍士在陝西行都司的天城去築城。讓四子派兵到陝西行都司境內,說這是讓四子去接管陝西行都司軍權,是這麼一回事吧?

三子晉王身故,在洪武三十一年五月二十九日,朱元璋又給四子發了條這樣的敕令:“今海內雖然無事,但得居安思危。你不僅是我這些兒子中最有能力的,而且此刻也是老大。攘外安內的重任,舍你其誰?已令你的兄弟(其他八大塞王)、楊文、郭英聽你節制,你務必將事做好,不辜負老子對你期待。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十日,朱元璋在駕崩之前的抱養之時,已令中使持節於北平召燕王進京,但燕王在淮安被人誆騙,(從之後朱棣對梅殷以及梅殷之子即他的外侄的態度,似乎可以判斷到誆騙他之人是他的妹夫及淮安望族梅殷)而半途而廢。

臨終之際,朱元璋還在問他的左右:“四子,回來了沒有”。當聽到左右說燕王快到了,朱元璋立即有了笑容……

先不說每代《明實錄》都有序言,將之藏於密室,只給皇子皇孫做參考。(不公開對外,壓根就不存在文過飾非)

就《明太祖實錄》這一系列的記錄,到最後這種符合世事人情的邏輯閉環。還說其是假的,不是蠢,就是壞。

一個這樣對他的父親,朱棣有什麼理由去反他?難道朱棣會是個傻子嗎?

還有在奉天靖難時,領北平行都司十多萬兵馬,率張玉、張輔兩父子進行的數次百萬軍團會戰,共殲滅(斬首或淹死、燒死)陝西行都司(部分)、山西行都司(部分)、四川行都司、雲南都司、山東都司、遼東都司等野戰軍共數十萬後,在兵圍京師時,他第一件事仍是去孝陵祭拜他父皇(在軍事上,奉天靖難是乾乾淨淨的改朝換代)。

既然李世民敢逼宮李淵,朱棣爲何卻不敢逼宮朱元璋? 第3張

若對這麼多軍隊參與戰爭,有疑問,可仔細去看《明太宗實錄》所提的每個字,奉天靖難中後期的中軍主將張輔是《明太宗實錄》的監修,在明太宗朱棣駕崩後,沒有人比他更瞭解那四年的戰爭。當然也沒有人,比身爲平安南總兵官、北征總兵官(明實錄中張輔是北征總兵官:《明仁宗實錄》卷二,戊午詞條:永樂二十二年八月,戊午朔 。賜扈從北征、五軍總兵官、公侯伯都督、英國公張輔,忠勇王金忠等二十六人,白金、鈔幣、表裏、蘇木、胡椒有差。)的張輔,更瞭解之後的所有戰爭。

而且朱元璋所定的每一個大案,就連在徐達身故後,曾經在北平輔佐他的傅友德,朱棣都沒有推翻。這無疑在佐證朱棣,確實是最大的受益者。

在令張輔滅安南;第一次北征,即明滅北元之戰,如在漠北擊敗元主本雅失裏從撒馬爾罕帶回的軍團;如在漠東擊敗北元太師阿魯臺與兀良哈聯軍,迫使北元太師降明;在第二次北征,在漠西(比新疆更大的疆域)擊敗瓦剌……並令鄭和率水師,雄踞海域。

繼而使明繼元、唐、西漢、秦最後一個大一統古中國的超級帝國,在他仿漢、唐、元設立兩京時,因天火焚燒北京的三大殿,在認爲是他父親不願意北京成爲大明第二首都,而降罪後,此時威望已如日中天,沒人敢違逆他的朱棣不僅放棄北京爲第二首都,並將南京之名改回京師,他還在他生命中最後三年,策劃了三次北征,來完成他父親對他期待。(北京正式成爲兩京,是明英宗時候的事情)

這對父子的感情,深得讓人難以致信。與李淵與李世民這對父子,根本就是兩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