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朝鮮在明朝滅亡後,還用“崇禎”年號長達兩百餘年,是爲何?

朝鮮在明朝滅亡後,還用“崇禎”年號長達兩百餘年,是爲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明朝滅亡之後,朝鮮爲何仍然沿用“崇禎”年號長達兩百餘年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崇禎九年(後金天聰十年,1636年)冬,皇太極率兵十二萬親征朝鮮(“丙子胡亂”),被圍困於南漢山城的朝鮮仁祖被迫投降,史稱“丁丑下城”。而在朝鮮和清朝訂立的合約中,便包括朝鮮成爲清朝的藩屬國,並斷絕和原宗主國明朝的關係,當然朝鮮也不再被允許使用明朝皇帝年號,而要改用清朝年號。

朝鮮在明朝滅亡後,還用“崇禎”年號長達兩百餘年,是爲何?

國仇:“丁丑下城”被認爲是朝鮮歷史上的恥辱事件

清軍憑藉龐大的軍事實力,雖然成功迫使朝鮮投降,但朝鮮君臣從內心非但沒有認同,反而認爲“丁丑下城”是朝鮮歷史上的恥辱事件。

要知道,朝鮮一直都是以“小中華”自居的,如今淪爲清朝的藩屬國,這令朝鮮上下極爲痛心疾首,再加上經濟上的掠奪、政治上的欺壓和文化上的差異,使得朝鮮始終有着一股極爲濃烈的思明反清浪潮,而這種思潮更是長期成爲了社會主流。

即使在明朝滅亡之後,朝鮮上下依舊視清朝爲“犬羊夷狄”,私下裏稱清朝皇帝爲“胡皇”,稱清朝的使者爲“虜使”。尤其是在葬禮和祭祀中,朝鮮上下更是一貫反對使用清朝年號,而一直用着明朝年號,一旦有人使用清朝年號,便會被人罵做“家賊”。

除了暗中的無聲對抗之外,朝鮮方面更是進行過公開的反抗,朝鮮孝宗李淏(1649年-1659年在位)直接便以光復大明爲己任,而且不僅僅是說說而已,曾意圖聯合南明、日本一起“反清復明”,更是進行了一系列的備戰,可惜最終未能成行。

而到了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朝鮮更是玩了一票大的,3月19日這天朝鮮竟然舉行了盛大的祭祀活動,而祭祀的對象便是60年前殉國的大明皇帝崇禎,祭文的開篇便是,“崇禎七十七年歲次甲申庚子朔十九日戊午,朝鮮國王臣李焞,敢昭告於大明毅宗烈皇帝……”而在祭祀活動之後,朝鮮肅宗竟然又命人在漢城府築了一座“大報壇”,並表示要年年祭祀。

朝鮮在明朝滅亡後,還用“崇禎”年號長達兩百餘年,是爲何? 第2張

此後,到了肅宗的兒子英祖在位時,更是直接將崇禎皇帝和洪武皇帝的神位請進了“大報壇”,使“皇朝之日月,復照於朝宗之邦”,而這座大報壇自此便成爲了朝鮮君臣表達對明朝皇帝感恩、懷念之情的場所,直到1908年被日本人拆毀。

家恨:部分朝鮮臣民對清朝充滿了怨恨

爲了確保側翼安全,後金(清朝)曾先後兩次大舉進攻朝鮮,第一次天啓七年(1627年)正月的“丁卯胡亂”,第二次便是前文所說的“丙子胡亂”。而在這兩次戰爭中,不少朝鮮臣民死於清軍手中,這導致不少人對清朝懷有着深深的仇恨,這也是民間使用“崇禎”年號的原因之一。

在這種仇恨下,甚至有大臣公然反對使用清朝年號。例如仁祖朝的金光炫,按照規矩大臣上疏時是要採用清朝年號的,畢竟這算是公開場合,然而金光炫因父親死於清軍之手,便堅持不肯使用清朝年號,雖然他也沒有采用“崇禎”年號,但卻只使用了干支。然而即使如此,朝鮮君臣卻對此表示了默認,即使金光炫此後因事觸怒了仁祖,仁祖也並未對此深究。

而在朝鮮肅宗三十九年(1713年),畫師在爲肅宗畫像後,肅宗竟然特意吩咐,在紀年處“當以崇禎後幾年書之”,而在朝鮮的官方史書《仁祖實錄》中,更是在明朝滅亡以前(即1644年以前)均使用“崇禎”年號,而即使明朝滅亡以後,也仍然未使用名義上的宗主國清朝的年號。這一習慣直到編修《景宗實錄》時才改用清朝年號。

公開場合尚且如此,民間抵抗之激烈可想而知,當時朝鮮民間便流傳着“雖下賤無書清國年號者”。例如純祖三年(1803)時,忠清道懷德縣知縣姜世靖在主持地方祭祀時,將祭文中的“崇禎”年號改爲“嘉慶”年號,結果激起民憤,以儒生李近源爲首的七百多人上疏強烈抗議,姜世靖最終被貶。

朝鮮在明朝滅亡後,還用“崇禎”年號長達兩百餘年,是爲何? 第3張

清朝作爲朝鮮名義上的宗主國,每年都要朝鮮“頒朔”,也就是賜予朝鮮曆書,以便其使用。然而朝鮮人在使用的時候,卻故意將清朝年號塗掉,反而在旁邊書寫上明朝年號。朝鮮文人在記載此事時所提到的年號是“大明永曆二百二十九年”(1875),也就是說這種做法一直持續到了十九世紀後期。

由此可見,由於清朝對朝鮮的入侵,導致朝鮮大量軍民死於戰亂,親人的去世使得這些朝鮮軍民始終對清朝飽含怨恨,他們從內心對清朝懷有一種牴觸。

如上所述,由於歷史上明朝與朝鮮的關係極爲親近,不僅從未侵犯過朝鮮的主權,甚至多次挽救了朝鮮的統治,因此當清朝通過武力迫使朝鮮投降後,在這種“國仇家恨”的刺激下,朝鮮上下始終對清朝懷有一種敵意,而對明朝充滿了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