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李白不想做官嗎?他爲何不受帝王待見?

李白不想做官嗎?他爲何不受帝王待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白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李白的才情在繁盛的大唐猶如一顆明珠,儘管大唐人才輩出,卻依舊不能奪走李白大唐詩仙的c位。這麼一位恆古難有的天才,卻爲什麼不受君王的待見呢?李白真的不想摧眉折腰事權貴嗎?這其中又有什麼不可與外人道的理由呢?

李白很幸運,作爲詩人,他生在了最容易滋養文人墨客的唐朝。這既是幸又是不幸,縱觀李白一生,十五歲揚名,之後遊歷祖國的大江南北,他也曾汲汲營營地去求見各路的大小官員,終是被拒,心灰意冷之下只能歸隱山林,種田讀書。

李白不想做官嗎?他爲何不受帝王待見?

人們只看到他仗劍天涯的瀟灑,引足讓高力士脫靴的傲氣,卻很少有人看見李白最開始的時候也曾有“以大道匡君”的偉大理想。一年又一年的歲月蹉跎,李白就像一個用盡心機等待君王臨幸的妃子。卻始終無果。

如果說大唐的上下官員們是欺上瞞下使得李白自薦無果,這時候我們的大詩人李白對唐玄宗還是充滿希望的,玄宗嚴以稅法,聚天下之財以供皇室享樂,百姓們卻因爲水災大旱苦不堪言。李白他踏遍河山,廣交市井。這些難道他看不見嗎?不不不,他看見了,因爲看見了他纔會一次次地希望見到玄宗。

他以爲玄宗只是被矇蔽了耳目,只要他隨侍帝王左右,那些心有不軌的小人們哪裏能蠱惑君王敗壞大好的江山,天真的詩人以爲這個骯髒的名利場只要不忘初心總能和這個時代決一勝負。

他心悠百姓,卻不得其法,只有身居高位才能以文諫君,開元二十三年。他寫了《明堂賦》寫了《大獵賦》文采斐然,以他的詩詞才情扣開了唐朝上層的大門。四十三歲那年終於因爲玉珍公主的推薦他得到了君王的賞識。入翰林隨侍皇帝,皇帝以最高的文人待遇來迎這一位嫡仙人,李白從此成了隨侍的翰林,我想這君臣之間就像兩個跨界大神的面基,彼此都對對方充滿了幻想和期待。

李白不想做官嗎?他爲何不受帝王待見? 第2張

卻不曾想着做君王的,沉迷享樂崇尚着羽化飛仙;這一心求來的臣子半點也不知情識趣,竟然侮辱君王身邊最愛的寵臣,更過分的是起詔傳喚之時作爲臣子竟然是酩酊大醉。李白包裹在華美詩詞之下的無聲反抗。唐玄宗會看不懂嗎?他懂,但是作爲一個君王,在皇權與美色的糖衣之下,他早就疲倦了日日國事紛紛的的忙碌,不然他也不會在十六洲大旱之時給自己過千秋節。

君王的權衡與自甘墮落,這一切李白不懂。他浪漫主義的家國情懷,君臣相合在唐玄宗這裏註定得不到迴應,所以他懷才不遇他的自暴自棄,但凡李翰林放下傲骨來陪一陪君王無聊時的風花雪月,慢慢積累自己的政治資本,來看一看這個官場的爾虞我詐,以知世故而不世故的姿態來救一救這日漸式微的大唐盛世。也不會這一生都蹉跎在杯酒之中。

都說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顯然帝王想吃鮑魚魚翅,李白卻不停地說青菜蘿蔔養生,君王總不能說我就愛這般驕奢淫逸吧,他的心正,自然不會污名化他所效忠的帝王,這顯然尿不到一個壺裏,帝王憐惜他的才情無雙,才重金遣返了詩人。

很快李白自以爲的機會來了,他將近六十歲的時候,永王想利用李白文壇的影響力爲自己的皇權之路加碼,天真的李白看到的卻是伯牙與鍾子期的知音之意,詩人幾近花甲,卻依然浪漫得像一個俠客,只爲驅逐外強,絲毫沒有想到皇權更替的殘酷。

李白不想做官嗎?他爲何不受帝王待見? 第3張

帝王最大的忌諱估計也就是謀反了,李白的才情成全了他,但也讓他跌到了人生的最低處。他的詩情讓他名揚名利場,卻不曾讓他多半分權謀智計。他的《永王東巡十一首》讓他被秋後算賬,這一時的看不清方向讓他最終流放夜郎。

詩仙李白官至翰林,這是文人最高的起點,他的幾番經營至少比杜甫要成功得多。但是顯然他一沒摸清帝王的心二又沒有定位好自己的位置,這都不要緊,要命的詩人致死都是一個少年。一個身懷巨寶卻不知道如何保護它利用它上位的少年,看得我們這些開了上帝視角的觀衆急得都想錘牆。

詩人卻絲毫不知,或許沉浸在天子呼來不上船的沾沾自喜裏。就是這麼一個天真的少年幾番波折磨礪,他並沒成就帝王的萬世基業,卻成就了自己在詩壇斷層式的無上地位。他這一生都不受君王待見,也許是世俗的框架匡不住謫仙的理想。人世間的世俗的帝王不能理解謫仙對人間苦難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