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古代和親時,中原王朝基本以嫁女爲主,這是爲什麼呢?

古代和親時,中原王朝基本以嫁女爲主,這是爲什麼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4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古代和親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和親自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以來,一直到清朝,可以說是貫穿了我國曆朝歷代,乃是古代王朝對外處理民族關係的一種重要手段。

爲何和親基本以嫁女爲主,卻幾乎沒有皇帝娶異族公主?

縱觀中國曆代王朝,在於外族和親的過程中,不論本方處於戰略優勢,還是處於戰略劣勢,這又是爲何呢?個人認爲,之所以會造成這種現象,主要是由以下幾點因素造成的:

1、“天朝上國”的心理需求。自古以來,中原王朝尤其是漢人王朝,似乎總有一種“中國中心主義”在作祟,即使自己被打的滿地找呀,仍然對周邊的異族有一種心理上的歧視,往往將其國家成爲化外之國,將其生活的地區成爲化外之地,將其民族成爲化外之民,甚至冠以蠻、番、夷、等貶低字眼。因此,在和親的時候,將公主嫁給外族,外族君主便等於比皇帝低了一輩,皇帝便成爲了外族君主的岳父;而皇帝如果娶了外國公主,那麼皇帝豈不是比外國君主低了一輩,反而成爲了外國君主的女婿?在極度講究“君臣之道、父子綱常”的古代,在倫理方面吃虧,古人是絕不會答應的。

古代和親時,中原王朝基本以嫁女爲主,這是爲什麼呢?

2、嫁女能夠表達誠意。古代出嫁的女子雖然對外稱爲“公主”,但真正是皇帝女兒的卻少之又少,不僅大多以宗室女爲主,甚至以地位更低的婢女充之,而對於中原王朝來說,女子地位相對較低,因此出嫁並沒有多大的心理負擔。此外,中原地區相對較爲富庶,而爲了表現出“天朝上國”的大度,中原王朝在嫁女的同時,往往會奉送上極爲豐厚的嫁妝。嫁女又送嫁妝,對少數民族卻少有索取,這無疑能夠極大彰顯朝廷的誠意。

3、外族樂於迎娶公主。相較於中原王朝來說,生活更爲清貧的外族,對於倫理上吃虧反而不是那麼在意,他們更加註重實際利益。而中原王朝在和親時,嫁妝中不僅有着大量的錢財,而且往往會送去大量的書籍、工匠和糧種等,以達到教化當地百姓、以息兵戈的目的,而這些都是外族急需的東西,因此胡人君主對於迎娶中原公主可是極爲樂意的,甚至於主動求親者也不在少數。

此外,古代皇權社會,皇帝后嗣的血脈乃是關乎國家興亡的大事,皇帝之所以不輕易娶外族女子,同樣也有擔心外族蠻夷的血脈導致皇室的血脈出現問題的考慮。

也曾有人想要打破定製,但均已失敗告終

古代和親時,中原王朝基本以嫁女爲主,這是爲什麼呢? 第2張

雖說“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但在和親方式方面,雖然有不少人都曾試圖打破這種定製,但卻均已失敗告終。早在東周時期,周天子便曾想要取戎狄的女子,但剛剛提出這個想法,便遭到了卿大夫們的阻攔,最終以失敗告終。

到了風氣較爲開放的唐朝,在武則天當政時期,東突厥可汗阿史那默啜請求和親,而他提出的方式,便是要求唐朝貴族迎娶自己的女兒。武則天考慮到當時武周內部並不穩定,不宜與外族輕啓戰端,因此答應讓侄孫淮陽王武延秀迎娶突厥公主。

武則天同意了,武延秀也沒什麼好說的,可朝中大臣卻不答應,鳳閣舍人張柬之立即出來阻止,說道,“自古無天子求娶夷狄女以配中國王者”,再加上阿史那默啜以自己女兒必須嫁“李唐宗室”爲由,導致這樁婚事最終告吹。由此可見,即使在風氣較爲開放的唐朝,即使迎娶異族公主的只是朝廷貴族,同樣爲大臣們所反對。

到了“安史之亂”時期,唐王朝請求回紇協助自己平定叛亂,於是回紇便獅子大開口,不僅索要了一堆好處,而且還要求唐朝皇帝迎娶自己的公主。雖然此時的唐王朝已經是風雨飄搖,基本沒有資本談什麼血統,然而即使如此,不僅皇帝不願意娶,就連王爺也不願意,經過商定這個責任最終落到了敦煌郡王李承寀頭上。

古代和親時,中原王朝基本以嫁女爲主,這是爲什麼呢? 第3張

李承寀乃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次子李賢之孫,邠王李守禮之子。李守禮這個家庭也算是悲慘到家了,其父李賢被武則天害死,女兒金城公主又被嫁到了吐蕃,如今迎娶外族女子的責任又落到了他兒子頭上。這樁婚事雖然最終成功,但回紇公主嫁到唐朝之後,卻被唐朝冊封爲了毗伽公主,如此一來便等於又挽回了些許顏面。

當然,中原王朝的帝王也並非不娶異族女子,如果是藩屬國以進貢的方式向宗主國進貢美女,中原王朝的帝王一般也會收入後宮,只是通常位份較低而已,而即使帝王不娶,也通常會賞賜給王公大臣,而王公大臣對於進貢的美女,則通常也是不牴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