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古代傳統貴族,在春秋戰國時期後有何變化?

古代傳統貴族,在春秋戰國時期後有何變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古代傳統貴族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春秋戰國的貴族被滅,但其後的中國古代也一直有貴族。不過很跟西方千百年的家族傳承不一樣,我國古時的貴族羣體就像韭菜一樣,割掉一波長出新的一波,如此不斷循環。至於原因,可以參考陳勝吳廣起義時那句振奮人心的口號: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古代傳統貴族,在春秋戰國時期後有何變化?

這句話也成了中國人骨子裏的座右銘

這就不難理解,爲啥有些國家的對高高在上的貴族雖充滿羨慕,卻習以爲常,甚至認爲理所當然;

而我們看到貴族想的則是:有啥了不起,有朝一日,爺也要這樣。就像當初項羽看到秦始皇的儀仗隊時說的那樣:“彼可取而代之。”

首先,春秋戰國時期的傳統貴族,在楚漢之爭後基本上銷聲匿跡了

秦國統一六國的過程,其實就是消滅貴族、加速平民化的過程。起先,無論是吳起變法,還是商鞅變法,根本手段都是要對傳統貴族開刀,將原屬於這個階層時代相襲的利益分給那些爲國拼命的低級階層。

比如公元前387年吳起在楚國時頒佈的政策:“廢公族疏遠者,以撫養戰鬥之士”,關係疏遠的貴戚全部廢掉,把省出來的錢用來養兵;

公元前359年公孫鞅在秦國也是這麼幹的:“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爲屬籍。”即使你是王室的人,如果沒有軍功,那也一邊涼快去。

而有功的那就不一樣了,封侯、封君那是常事,無論是外來的公孫鞅、張儀、范雎,還是本土成長起來的司馬錯、白起,都成爲了君侯。

古代傳統貴族,在春秋戰國時期後有何變化? 第2張

但是,你以爲這樣就可以躺在功勞簿上吃香喝辣了?只要犯錯就廢掉你;即使不犯錯,“一朝天子一朝臣”,換個秦王上任,你也一樣得把吃下去的吐出來,屹立不倒的永遠是君主。

而秦始皇滅六國後,大力推行郡縣制,任用官吏管理各級事務,可以視爲施行職業經理人制度;而各國原本的貴族,除了個別有仇的予以肉體毀滅外,其他的一律廢爲平民,甚至連秦始皇自家的親戚子弟也不能倖免,比如當時的儒生這樣說嬴政:“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爲匹夫……專任獄吏,獄吏得親倖……”就是皇室子弟也淪爲百姓,大小事務都委任給官員。

後來秦二世接班後,對自家的宗族又來了一波大屠殺;其後在秦末大亂、楚漢之爭時,那些六國老貴族剛剛翻身,立馬又被殺的一乾二淨,笑到最後的,是原秦國的基層官吏:劉邦、蕭何、張良等等。這些人,就是西漢初年的貴族。

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貴族羣體也隨着皇權更迭

爲劉邦立下汗馬功勞的那些功臣,搖身一變成了新時期的貴族;其後,不斷有新人逐漸進入這一階層,除了外戚外,還有哪些作戰成績突出因功封侯的、時代爲官形成門閥的。但兩漢時期,也是階級固化最爲明顯的時期,新興的地主階層通過聯姻、互相舉薦等方式,穩固家族地位,並逐步對政治、經濟形成壟斷。

古代傳統貴族,在春秋戰國時期後有何變化? 第3張

其後每次的王朝更迭,實際上是一次舊貴族沒落、新貴族崛起的更新換代,原王朝的既得利益者與支持者被消滅,新王朝的功臣們成爲新的既得利益者,並搶得了新貴族的頭銜。

但也有一些家族極其善於見風使舵,不管皇帝姓啥,但自家永遠如魚得水,比如從西晉末年一直威風到南北朝、乃至初唐時期的琅琊王氏家族;還有當初在烏江之畔搶得項羽屍體1/5的楊喜,他因此被封爲2000戶侯之後,家族也隨之開始了飛黃騰達,並在隋朝時期達到頂峯:建立隋朝的楊堅,就是他的後裔。

建立唐朝的李氏,同樣出自關隴貴族。不過隋唐兩朝,也是對打破原有貴族製作出最大努力的朝代,科舉制的建立與完善,使得出身寒門的人才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出將入相,對原有的貴族門閥制度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但這也代表着貴族的更迭換了一種方式而已,本質並沒有變化: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首先你得有能力,其次要抓住機會、付出努力,再加上99%的運氣,還有最重要的:活下來,你就是新的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