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玉牒是清朝歷代皇帝的宗族譜,要多少年纂修一次玉牒?

玉牒是清朝歷代皇帝的宗族譜,要多少年纂修一次玉牒?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代玉牒是清朝歷代皇帝的宗族譜。分滿、漢文兩種。文獻系統記錄了清朝歷代皇族人口及宗法譜系,在清朝皇族人口研究及中國宗譜研究等方面都具有寶貴价值。爲清朝官修、皇家檔案館(皇史宬)的尊藏本。從形制、體積、裝裱等方面都堪稱世界宗譜之最。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皇族的族譜稱作“玉牒”。我國曆代王朝均修玉牒,不過,唯一完整系統地保存至今的皇族族譜只有清代玉牒。清代順治十三年開始,每10年纂修一次玉牒,屆時開設玉牒館,由皇帝欽定正副總裁,下設總校閱官等。從順治十八年初次纂修玉牒開始,共修玉牒28次。

玉牒是清朝歷代皇帝的宗族譜,要多少年纂修一次玉牒?

清代玉牒的纂修體現了嚴格的等級尊卑觀念,並充分反映了封建的綱常倫理,它表現在皇族命名、排列順序及編修方法等多方面。在封建社會,皇帝享有至高無上的尊嚴。在宗室玉牒中,以帝係爲統,按照輩份爲序,每一輩首列皇帝,自近支推及遠支。皇帝之名,必須避諱,玉牒中凡出現皇帝名字之處,必用小塊黃綾蓋住,以表敬重。多數情況只寫皇帝年號或廟號,而不直書皇帝名字。

清代玉牒以努爾哈赤之父塔克世爲本支,稱爲宗室,入於黃冊;以塔克世的叔伯兄弟爲旁支,稱爲覺羅,入於紅冊。玉牒以帝系、列祖子孫、列祖女孫三個系統記載皇族繁衍的情況。

編修方法有直格和橫格兩大類

直格玉牒每頁畫16行豎格,一般1至2格記載一個人名項,反映同一輩宗室覺羅男女的詳細情況,原則上每一輩訂一冊,但也有幾代合訂的玉牒。皇子還記有封諡等情況。

而有關皇帝的記載尤其詳細,通常要佔去兩三頁,除上述各項外,還包括被立爲皇太子年月、即位年月日、諡號、廟號、生母姓氏及其徽號,以及后妃的晉封情況。

玉牒是清朝歷代皇帝的宗族譜,要多少年纂修一次玉牒? 第2張

但是並非所有後妃都能載入玉牒內皇帝一欄中。道光十七年以前,后妃生有子女,才準載入玉牒;道光十七年改定,皇后無論有無子女,俱著載入下牒,皇貴妃以下生有子女者載入,無子女者概不載入。這樣,既體現尊卑有別,也符合“母以子貴”的封建傳統觀念。

橫格玉牒,其形式爲每頁畫有13行橫格,每橫格代表一個輩分,輩分最高者寫於卷首第一橫格,其子孫後裔依輩份遞降。皇族女子不載入橫格玉牒,只能載入按輩份編修的直格玉牒。

玉牒按冊籍大小分爲大開本和小開本,大開本爲90釐米х45釐米,小開本爲54釐米х31釐米。越是後來的朝代,玉牒的頁數越多,份量越重。有一冊光緒朝纂修的玉牒厚85釐米,約重90公斤。

纂修

清代玉牒的纂修,在文字上有滿漢文之分。清朝前期重要文書,俱用滿文書寫,修玉牒也是如此,順治、康熙兩朝所修玉牒,僅有滿文。雍正元年,增設漢主事二人,於進士內遴選,經皇帝引見後,補授職官。以後每年宗室覺羅子女開列送府時,即以滿漢兩種文字造入冊籍。因此,清代玉牒除少數前期纂修的是滿文外,基本上都以滿、漢兩種文字寫成,其格式內容完全一致。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