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紂王岌岌可危之時爲什麼沒有調集大軍防禦周武王,反而派兵攻打東夷?

紂王岌岌可危之時爲什麼沒有調集大軍防禦周武王,反而派兵攻打東夷?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9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周武王,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武王伐紂,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歷史事件,相關文字連篇累牘,但卻鮮少觸及一個問題:牧野之戰前兩年,周武王孟津觀兵,預演聯軍伐紂,滅商意圖一目瞭然,商紂王岌岌可危,爲何這時紂王不是調集大軍防禦周武王,反而還派出重兵攻打東夷?紂王太傻太癲,還是另有原因?

前1048年,周武王從鎬京出發,進入河南境內,到達古渡孟津,此時已經聚集了八百諸侯。《史記》記載,渡河之後有一個火團從天而降,落在周武王屋頂上,凝固成烏鴉狀,顏色鮮紅,聲音轟隆巨大,會盟的八百諸侯都說:“可以伐紂了。”姬發說:“你們還未知天命,現在還不行。”於是班師回朝。

司馬遷這一記載過於玄幻,肯定不能全信,周武王之所以退兵,後世學者解釋爲周武王檢驗號召力,試探諸侯與紂王態度,因此可以算是一場大閱兵。由於幾個重要諸侯國沒有參與會盟,於是周武王覺得時機不到,從而班師回朝。

不管周武王爲何退兵,但有一點想必可以確定,諸侯孟津會盟商討伐商,紂王必然獲得消息,知道周人不懷好意,已有滅商之心。既然如此,只要不是蠢蛋,誰都知道應該調集大軍防禦周人。

紂王岌岌可危之時爲什麼沒有調集大軍防禦周武王,反而派兵攻打東夷?

不僅如此,商周本身關係很差,至周文王後期已經再一次升級,徹底不可調和。

《竹書紀年》記載:文丁十一年(前1102年)“王殺季歷(文王之父)”,以及“帝乙二年(前1100年),周人征伐商朝”,周文王爲報父仇伐殷,帝乙採取“歸妹”的辦法,即把女兒嫁給姬昌,緩和了兩國矛盾。

季歷是周文王父親,商王文丁之所以殺他,就是因爲周人勢力越來越大,已經威脅到了殷商統治。紂王時期,周人實力進一步增強,於是“帝紂乃囚西伯於羑里”,紂王纔會囚禁周文王。在姜子牙等幫助之下,紂王釋放了周文王,但在大約前1056年西伯昌稱王,史稱“周文王”。姬昌稱王是一件大事,代表在級別上已與紂王一樣,表明周人反出殷商,不再是殷商附屬,而是與殷商一樣的國家。

商周本來矛盾重重,又有姬昌稱王與孟津觀兵,史料還記載姬昌、姬發父子多次消滅殷商鐵桿盟國等,以至“天下三分,其二歸周”,因此周人野心顯露無疑。到了這一步,紂王即便不主動攻周,無論如何也都該對周人嚴防死守,調集重兵防禦周人纔是正常舉動,但史料記載的牧野之戰顯然並非如此。

紂王岌岌可危之時爲什麼沒有調集大軍防禦周武王,反而派兵攻打東夷? 第2張

前1046年,帝辛殺王叔比干,囚兄長箕子,大師疵、少師彊抱着樂器去投奔周人。見此,周武王宣告“殷有重罪,不可以不畢伐”,於是率領戰車三百輛,虎賁三千人,穿戴甲冑的戰士四萬五千人,東進伐紂。

紂王驚聞周軍來襲,只好倉促武裝大批奴隸、戰俘,連同守衛國都的軍隊,開赴牧野迎戰。根《史記》記載,帝辛出動的總兵力有七十萬人,另一些文獻記載是十七萬。可見,紂王似乎根本沒有想過周人來犯,幾乎沒有一絲準備,朝歌空虛無兵,甚至將俘虜都拉上戰爭保衛朝歌。

商朝軍隊去哪了?商朝十餘萬大軍前往征討東夷或淮夷,所以中樞空虛。據說,商朝滅亡之後,這一支軍隊擔憂周人追殺,於是其中一部分跨越太平洋去了美洲,即“殷人東渡”。

但在前文說過,周人已經野心畢露,紂王理當重兵防禦纔對,爲何幾乎不僅將重兵派到外地,而且朝歌還沒什麼防備?

筆者認爲,紂王這一反常之舉,無非有以下這四種可能,或四種情況綜合存在。

1,紂王已經昏聵不堪,前期紂王還算比較英明,“資辨捷疾,聞見甚敏”,但到後期愈發胡作非爲。考古發現紂王可能是鉛中毒,商朝青銅器中含有大量鉛,而常年用青銅器飲酒會造成鉛中毒,讓人產生精神錯亂等。因此,當時紂王可能已經暴躁又不正常了,經常做出錯誤決策。

紂王岌岌可危之時爲什麼沒有調集大軍防禦周武王,反而派兵攻打東夷? 第3張

2,紂王遭到小人矇蔽,爲了完成大業,周武王應該會收買紂王一些寵臣,以矇蔽周人真正目的,讓紂王以爲周人暫時沒有反叛之心。而這些寵臣與正直的比干等又是天然政敵,因此紂王殺死的一些正直大臣,首先可能是寵臣推動以除掉政敵,其次周人鼓動寵臣這麼做以搞亂商朝。

3,周人成功戰略欺騙,讓紂王以爲周人無心攻商。這種可能不是不存在,周文王即位第二年攻商,帝乙用“歸妹”的辦法安撫了周人,雙方成爲親家,有學者認爲周武王是歸妹之子,與紂王是表親。周人如何欺騙紂王的,史書沒有記載,估計需要周人、寵臣、諸侯等多方影帝級表演配合。

4,紂王已經無法調動軍隊,筆者認爲這一種可能性最大,比如秦朝南越軍隊,坐觀聯軍攻秦,明朝史可法等南方軍隊坐觀李自成進京,胡亥與崇禎實際已經調動不了軍隊,中央已經控制不可地方。因此紂王晚年時期,可能與胡亥、崇禎一樣,已經無法調動在外的大軍,徹底孤立無援了。

也就是說,將紂王晚年的商朝,與1644年的明朝、秦末起義時的秦朝類比,反而更能看清爲何紂王沒有調集大軍防禦周人。與此同時,與胡亥、崇禎不同的是,商朝更爲雪上加霜的地方在於紂王可能已經精神錯亂。

如今,不少文章認爲紂王是一個有缺陷的英雄人物,但就本文探討的問題來看,紂王並不值得同情,周人早已磨刀霍霍,紂王卻幾乎毫無準備,怎麼都說不過去。即便攻打東夷重要,但面對近在咫尺的周人威脅,紂王沒有一些準備,不是愚蠢,就是無能。

筆者假設一個問題:如果紂王重兵防禦,武王還能克殷嗎?其實還真不好說,牧野之戰前周武王對盟友說過“勉哉夫子,不可再,不可三”,認爲伐紂機會難得,不會有第二次機會,更不會有第三次了,一旦此次伐紂失敗,周國或許不會滅亡,但之後卻很難克殷,所以說武王克殷存在一定的運氣。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