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古代讀書到底有多累人 看看這份遺囑就知道了

古代讀書到底有多累人 看看這份遺囑就知道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古人讀書,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古代讀書到底有多累人 看看這份遺囑就知道了

我們知道,在中國的古籍中,是沒有標點符號的,編排時從上往下,從右到左,一個字接着一個字,中間無空格,需要整段整段地看下來,自行斷句。有時候一篇文章從頭寫到尾,中間不僅無標點,還不分段。比如著名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整篇文章鋪滿一張紙,中間沒有間隔,不熟悉的人即使字認識,也讀不一定能讀準。

那古人如何分句、分段,如何讀書呢?如果都這樣那不得累壞了,甚至產生很多誤解?事實上也是如此,古人讀書,除學習文字外,也要學習斷句,當然那時候沒有標點符號,都是用一個一個的點表示,斷句斷錯了,就容易產生誤解。而且這種誤解非常普遍,先看一個故事:

古代讀書到底有多累人 看看這份遺囑就知道了 第2張

古時有個財主老張,老婆生了一個女兒,沒有兒子,於是找了個上門女婿(古代上門女婿大多文化不高,當然李白除外)。後來,老張的小妾終於生了個兒子,取名一飛,四歲的時候,老張去世了。去世前,老張放心不下,叫來女婿說:“我小老婆生的兒子,資格不足以繼承我的財產,我的財產都由你們夫妻繼承。只要你們能給他們母子一口飯吃,讓他們活下來,不流離失所,也算你們積了陰德。”

於是,老張頭拿出事先寫好的遺囑:“張一非吾子也家財盡與吾婿外人不得爭奪”。

有這張紙在,女婿放心地據有了老張的遺產。後來小妾生的兒子長大了,到官府告狀,要求繼承父親的遺產。女婿將老張的遺囑送上公堂,官府覺得既然老丈人都寫明留給女婿了,這沒什麼好爭的,自然也就不管了。

古代讀書到底有多累人 看看這份遺囑就知道了 第3張

後來,奉命出巡的官員來到這個地方,張一飛又去控告,女婿依然底氣十足地拿出老張遺囑。官吏看了遺囑,又問了問情況,心裏頓時明白是怎麼回事!

原來,老張自知小妾一個柔弱女人家,無力和女婿爭財產,而兒子又太小,如果財產不暫時交與女婿,孤兒寡母一定會受盡折磨,甚至丟失性命,於是寫下了這個遺囑。女婿將這話斷句成:“張一非吾子也,家財盡與吾婿,外人不得爭奪。”而官吏想明白原委後,將遺囑斷句成:“張一非,吾子也,家財盡與。吾婿外人,不得爭奪。”

古代讀書到底有多累人 看看這份遺囑就知道了 第4張

當然, 這裏面的奧妙不僅僅是斷句,還有老張故意將兒子名字寫錯,“張一飛”寫成“張一非”。古人沒有身份證,在問明老張兒子名字是張一飛後,知道這個是老張爲保護兒子而留下的梗,父親可能將兒子名字寫錯,但不至於三個字“張一飛”寫成兩個字“張一”;而特意寫明“外人”,是古代女婿還真是“外人”。如果老張本意是將財產留給女婿,就不用強調這個“外人”。稍微有點文言功底和社會責任的人應該都能看出這裏面有問題。可能老張也叮囑過小妾,等兒子長大後,再去向官府控告,若沒長大,就裝聾作啞,不要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古人讀書要學斷句,知道斷句不同,理解可能完全不同,只要官府的官員是正兒八經通過科舉考試考上來的,稍微問下原告,就能理解老張的苦心,將財產判給兒子。

古代讀書到底有多累人 看看這份遺囑就知道了 第5張

古代讀書科目不多,但大多是要背誦的,有次去國子監參觀,看到古時學生讀書的介紹,約八成的時間都在背誦課文。很好奇,背誦那麼多幹嘛?不累嗎?其實,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如果不背熟,連斷句都不會,瞎猜瞎斷句,就理解錯了,考試就那麼幾道題,甚至只有一道題,題意理解錯了,就考不上。古代讀書是爲了考功名,理解錯了,肯定考不上,考不上就白讀了,成爲孔乙己。

而且,“新文化運動”以前,平時講話講白話,寫文章則用古文,在兩個幾乎不同的語言環境裏面,難度還是很大的。

現在上學,科目多了,但相比於古代枯燥、繁重的模式,要好了很多,選擇也多了很多,因而很多家長不願意孩子累着,條條道路通羅馬。不過,大凡有出息或者能爲社會做出貢獻的人,都是積累了很多知識的人,尤其是現今科技信息社會,很難有一飛沖天的奇蹟,出成績還是需要日積月累。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