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王翦爲人臣的處世之道是怎樣的?他爲什麼能福澤子孫?

王翦爲人臣的處世之道是怎樣的?他爲什麼能福澤子孫?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王翦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常言道:“自古武將如美女,不許世間見白頭”。很多賢臣將才,結果通常無法善始善終。手握着軍權定會遭到猜疑,說白了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便是這樣。

秦國可以一統六國成就千秋大業,離不了倆位武將——白起與王翦。但這兩個人卻擁有截然不同的結果。一個貶官爲兵最後自殺,一個卻福澤子孫,世世代代榮華富貴,爲什麼呢?這就是王翦爲人臣的聰慧處世學。

秦始皇二十三年(公元224年),秦王要進攻楚國。但挑選名將時,卻在李信和王翦兩者之間糾結好長時間。李信是少壯派的代表人物,曾和王翦一同消滅趙國,功勳卓著,備受秦始皇的信任。

王翦爲人臣的處世之道是怎樣的?他爲什麼能福澤子孫?

而王翦戎馬一生,威勢當然無需多提。但那時候他已年老,可否再上陣,這確實是個疑問。怎麼辦呢?秦始皇決定聽一聽兩個人的建議。

有一天,秦始皇就接見了李信與王翦。看見很好江河,他裝作擔憂,問二人:“眼底下楚國勢盛,倘若派你二人去,必須是多少將兵能消滅楚國呢?”

王翦慎重考慮了一下,講到:“最少必須60萬!”一邊的李信年輕血氣方剛,便對秦始皇說:“若就是我,只需二十萬人足矣。”秦始皇一聽,覺得王翦沒了往日霸氣側漏,坦言:“王將軍老矣,何怯也!”便將軍權交給了李信手裏。

王翦爲人臣的處世之道是怎樣的?他爲什麼能福澤子孫? 第2張

王翦不露聲色,第二天積極告老回家了。結果不久,李信在楚國遭受大患,損失嚴重。秦始皇大怒下,迫不得已低聲下氣,前往請元老王翦出世。

王翦明白爲人大臣,沒有慪氣的資質。因此一番推諉之後,還是同意掛帥出征。但行到灞上時,王翦卻跟秦始皇說:“大王,王翦此番要想躋身房地產。”

秦始皇說:“將軍行矣,何憂貧乎”。意思是,有寡人在,武將還愁沒錢花嗎?王翦又說:“大王,平常給您戰鬥,都沒有封王的獎勵,我還是要爲子孫後代提前準備些財產才舒心。”

秦始皇聽後捧腹大笑,想着你個老武將,還真貪婪,但最後應允了他。王翦軍隊至函谷關的情況下,竟又派人五次回朝要求賜予。連他的屬下也不看下來了,憂慮地詢問道:“武將之乞貸,亦已甚矣。”

王翦爲人臣的處世之道是怎樣的?他爲什麼能福澤子孫? 第3張

漢語翻譯回來,便是武將你有點兒過分了,類似就得了。王翦卻表述:“現如今秦國兵馬皆在我手,大王又敏感多疑,我如果不主要表現地只圖便宜,難保會惹大王猜疑,徒添災難。我那麼做,是爲了更好地自保啊!

之後,王翦帶領六十萬精兵,一舉消滅了楚國。回秦國以後,他卻挑選功成身退,榮歸故里安享晚年。他雖說一方將軍,卻得善始善終,孩子孫子也都是在軍內出任高級官員,這恰好是由於他明白爲人處世的聰慧。

這個故事,在《史記》中有詳盡的記述。讀來禁不住感慨:這世間君主多寡情,“飛鳥盡、良弓藏”的小故事各代都比比皆是。要想在腥風血雨中挽救生命,確實必須不凡的聰慧。

王翦以“自污”令皇帝安心,由此可見他對塵事內心的洞悉。從古至今,死在君主手裏的元勳,不比爲國捐軀的少。君主內心都跟明鏡一樣,部隊是把雙刃刀,順你的情況下可以爲你開疆擴土,一旦生了異心,便會害了自已。

王翦爲人臣的處世之道是怎樣的?他爲什麼能福澤子孫? 第4張

出自於對江山地考慮,許多君主都是會挑選殺掉元勳,來讓自己高枕無憂。例如明代的猛將藍玉,爲朱元璋立過了赫赫戰功。但不明白收斂性光芒,最後死在了朱元璋的帝王心術下。

再例如漢代重臣蕭何,晚年時期大張旗鼓購買田地產業,還受賄了許多金錢。他卻有意將這種事讓劉邦瞭解,結果劉邦只不過是裝作講了他一兩句,卻仍未懲罰。看見韓信、英布等一一被殺,蕭何確是爲數不多得到善始善終的元勳!

因此,王翦臨走前6次向嬴政追討良畝,最後換得子孫後代600年榮華富貴;蕭何有意大張旗鼓受賄,反倒獲得了一生榮華富貴。她們全是深得皇帝心理狀態之人啊!她們明白,爲人臣者,不僅爲皇帝剷除阻礙,又得時刻防備他的猜疑。

怎樣消除皇帝的顧慮呢?最合適的方法便是,自已把老底露出來,讓皇帝明白:啊!原先他只圖的只不過是金錢而不是權力,那麼我就可以安心用他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