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三國時期吳國登陸夷州,留下了哪些記錄臺灣的文獻?

三國時期吳國登陸夷州,留下了哪些記錄臺灣的文獻?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其實這句話也可以運用到古代。三國時期吳國登陸夷州,留下最早記錄臺灣的文獻。吳國學者還研究了《周脾算經》,對日後影響深遠。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時期吳國登陸夷州,留下了哪些記錄臺灣的文獻?

地理

在地理方面,孫吳的學者嚴畯曾寫過《潮水論》。這是現所知最早的一篇潮汐學專著,是我國氣象學與海洋學的開端。三國末期孫吳將領沈瑩著述的《臨海水土誌》,記載了臺灣原住民山夷與大陸百越民族同根同源的文化淵源關係;並從地理方位、氣候和地形,以及居民的生產習俗等方面,記述了臺灣島的自然環境及高山族的社會生活發展情況。這一著作對當時的臺灣人民的生活有詳細的描寫,是世界上記述臺灣最早的文字。

《臨海水土誌》是世界上最早記錄臺灣的文獻之一,三國東吳臨海郡太守沈瑩可以稱之爲最早的研究臺灣的學者,在他的《臨海水土誌》對當時被稱爲“夷洲”的臺灣情況有着專門記載,只是此書已經流失,主要內容記載在《太平御覽》之中。從所記內容來看,這是當時最完整的關於臺灣的文字資料。

天文

在天文曆法方面,孫吳科學家對天體的探討十分活躍,孫吳的天文學家王蕃以渾天論名於當世,提高了測定黃赤交角的精確性;陳卓把源自戰國時代的天文學家石申、甘德、巫咸等三家學派所著星圖命名的恆星,加以綜合,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全天星官系統。

三國時期吳國登陸夷州,留下了哪些記錄臺灣的文獻? 第2張

他以二十八宿爲基礎,再將石、甘、巫咸三派天文學家所定的星官,並同在一起,去重複,存不同,繪成全天星圖,構建了一個全天星官系統。陳卓的全天星官系統一直沿用到近代。他的這一標準一直是後世天文學者製作星圖和渾象的重要依據,並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數學

在數學上,漢末三國時期天文、曆法的發展,也推動了數學的發展,在孫吳涌現了一批傑出的數學家,取得了數學發展史上的標誌性成果。其中以趙爽的《周髀算經注》最爲著名。趙爽是第一個對《周髀算經》進行認真而全面研究的學者。

他的研究分爲:解釋文字,推演數學理論,補圖等三個方面,突出的貢獻主要有兩點:一是以“弦圖”證明勾股定理。二是對“出入相補原理”的運用。他在“勾股圓方圖”書中採用“弦圖”對勾股定理進行證明,這一方法比外國同類方法早約一千年;在研究二次方程得出的結論,與“韋達方程”類似,但比韋達早了一千三百多年。孫吳學者闞澤對圓周率也很有研究,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精確計算就是借鑑了他的成果。

《周髀算經》原名《周髀》,算經的十書之一,是中國最古老的天文學和數學著作,約成書於公元前1世紀,主要闡明當時的蓋天說和四分曆法。唐初規定它爲國子監明算科的教材之一,故改名《周髀算經》。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