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馬謖也是一個可用之才,爲何諸葛亮非要殺了他呢?

馬謖也是一個可用之才,爲何諸葛亮非要殺了他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馬謖怎麼死的

馬謖的才華和名氣深受諸葛亮的喜愛,同時馬謖和諸葛亮在探討軍事謀略方面志同道合,經常從白天討論到黑夜。馬謖逐漸成爲諸葛亮的親信。雖然劉備在臨終前曾經和他說過馬謖言過其實不可重用,但是諸葛亮確認爲馬謖是一個可用之才。

所以在北伐之時,馬謖自告奮勇,加之諸葛亮對其十分器重,因爲在此之前馬謖有過出色的表現,比如用攻心計平定了南中,利用反間計趕跑了司馬懿,使得諸葛亮對馬謖更加地信任於他,所以諸葛亮就把這重要的兵權交給了馬謖,將5000兵力資源交予馬謖。

馬謖也是一個可用之才,爲何諸葛亮非要殺了他呢?

馬謖出兵前往祁山領導北伐戰爭之時,一意孤行,違背諸葛亮的作戰部署,放棄了水源將部隊駐紮在南山山頂上,由於水源缺失,導致軍心大亂,王平又由於兵力少,寡不敵衆無法進行支援,導致街亭失守,從而進一步導致前往祁山北伐魏國的戰爭以失敗的結局而告終,並且使得整個蜀國處於危難之中。作爲北伐魏國戰爭的領導者,這次戰爭的失敗其責任主要在於馬謖,而馬謖雖是領導人使得這場戰爭失敗,但是爲什麼罪及至死?雖然馬謖是諸葛亮的嫡親,但是諸葛亮最終還是親手揮淚斬首了馬謖,原因就在於如果馬謖不死,蜀國將會發生巨大的內亂,諸葛亮雖然是蜀國的主要領導者,但是他的威望還是不能保全馬謖的性命,所以爲了穩定人心,諸葛亮還是選擇了揮淚斬馬謖。

三國馬謖

馬謖,三國時期蜀漢的將領,生於190年,卒於228年,享年39歲。字幼常,襄陽宜城人(今爲湖北宜城南),爲三國時期蜀漢侍中馬良之弟。馬謖共有兄弟五人,並在五人中年齡最小,但五兄弟個個都才氣過人,被人們稱爲“馬氏五常”。

馬謖原以荊州從事的身份跟隨劉備進入蜀國,曾相繼擔任過綿竹縣令、成都縣令和越嶲太守之職。又憑藉着他過人的軍事天資和謀略深得蜀國丞相諸葛亮的器重與喜愛,他們倆人時常一起討論軍事謀略,甚至時常從白天到黑夜,倆人忘乎所以。

而劉備對馬謖的評價與諸葛亮截然不同,在劉備臨終時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劉備對馬謖如此評價並且告誡諸葛亮馬謖言語浮誇,超過實際才能,不可以把重要的任務交託於他,並且要對他多加考察。而諸葛亮卻不這麼認爲,違背了劉備的話,在劉備去世後,諸葛亮不顧衆人的反對,將馬謖任命爲北伐魏國的先鋒,予其以大任,但由於馬謖違背諸葛亮的作戰計劃,不聽旁人勸諫,一意孤行,導致了這場戰爭以失敗告終。馬謖因此也獲罪,被諸葛亮揮淚斬首,年僅39歲。

雖然馬謖爲人言語浮誇超過其實,但是他也有一定的才氣這是不可置否的,在諸葛亮南征孟獲之時,馬謖就以其過人之才提出“攻心爲上,攻城爲下;心戰爲上,兵將爲下”的戰略方針,使諸葛亮在南征孟獲中大獲全勝。

馬謖也是一個可用之才,爲何諸葛亮非要殺了他呢? 第2張

馬謖失街亭

諸葛亮在平定南中後,經過兩年的準備,開始決定尋找時機進攻魏國。諸葛亮首先利用聲東擊西的方法使魏國放鬆警惕,在魏國毫無準備的時候讓他措手不及而大敗。在此之前,蜀國士兵經過嚴格的訓練,士氣十分旺盛,而魏國以爲蜀國近幾年沒有什麼動靜便放鬆了警惕,同時魏國的魏文帝曹丕病逝不久,諸葛亮乘此機會決定突然襲擊魏國。

雖然劉備在臨逝時對諸葛亮有所囑託,告訴他馬謖言語浮誇,說話超過其實際才能,不可委以重任,並且需要對他多加考察。但是從諸葛亮看來,馬謖有過人的才氣和抱負,看過不少的兵書,也在戰爭決策中出過不少的好主意,所以對他十分信任。所以在北伐時,諸葛亮選擇不用舊將魏延、吳懿等爲先鋒,而是決定將馬謖作爲本次攻打魏國祁山佔領街亭的將領,王平作爲副將領來協助他。

馬謖和王平帶領人馬來到街亭後,不顧王平的勸說和諸葛亮要堅守池城,穩紮營壘的囑咐,堅持要在缺水的山上紮營。而魏國的將領張郃看到馬謖將營紮在山上便下令將馬謖的兵力包圍,在山下築好營壘。由於被魏國兵力包圍,蜀軍無法下山,不就便缺水斷糧,軍心大亂。魏軍乘此發動進攻,馬謖領導的蜀軍四處逃竄,馬謖也無法抵抗,殺出重圍後逃跑。自此,街亭失守,同時也失去了很多兵力,蜀國失去了一個重要的據點。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