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毛遂最後的下場爲何令人唏噓?他爲什麼會選擇自刎?

毛遂最後的下場爲何令人唏噓?他爲什麼會選擇自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7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遙望歷史的河流,感受歷史的滄桑,和小編一起走進了解毛遂的故事。

相信大家都不會對毛遂這個人物感到陌生,因爲我們在上學的時候應該都學過“毛遂自薦”的故事。毛遂是戰國時期趙國平原君的門客,所謂門客的意思是戰國後期各國公族子弟養的一批謀士,不過這些謀士中也不乏混吃混喝的人物,但毛遂明顯不是這樣的人。毛遂在平原君門下三年都未嶄露頭角,此後卻一鳴驚人,促成了楚、趙聯盟。不過毛遂的下場卻令人唏噓,爲什麼他最後要選擇自刎呢?

毛遂最後的下場爲何令人唏噓?他爲什麼會選擇自刎?

世人都知道毛遂自薦的故事,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毛遂最後的下場。毛遂在功成名就之後,倒也過了幾年好日子,但最終卻是死在了荒郊野嶺。

在秦軍撤退之後,趙國的世仇燕國看到趙國的國力大損,於是就開始攻打趙國。此時,趙國的一些名將不是領兵在外,難以調派,就是生病了,不能出征。一時之間,趙孝成王竟無人可派。

此時,有人提議,當初秦軍包圍邯鄲的時候,平原君門下有個名叫毛遂的門客,一張利嘴勝過百萬雄獅,立下不世奇功。現在燕國來犯,如果就讓毛遂掛帥,一定可以馬到成功。趙王一聽,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就叫人去叫毛遂。

此時,毛遂已被趙王封爲大夫。當他聽說趙王要拜自己爲大將軍,掛帥出征時,不由得大驚失色,心想,我哪兒會帶兵呀!於是,急忙入宮,向趙王請辭。

毛遂最後的下場爲何令人唏噓?他爲什麼會選擇自刎? 第2張

可是,無論毛遂如何請求,趙王就是不答應。於是,毛遂只能率軍出征。這個毛遂還真不是一個貪生怕死之人,但他畢竟是個文人,就算他再怎麼身先士卒,殫精竭慮,最後這支趙軍還是被燕軍打得落花流水。

兵敗之後,毛遂自覺沒臉再回到邯鄲,於是就避開衆人,在一個山林裏拔劍自刎了。

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到底是誰的責任?歷來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也是絕大多數人的看法,責任在趙王。趙王是個糊塗蟲,不知人善任。當初改換廉頗,起用趙括,導致趙軍在長平大敗,四十萬精銳之師,全部被秦將白起所坑。之後,仰仗平原君才僥倖逃過了一劫。現在燕國軍隊來犯,又犯糊塗,竟讓一個文人領軍出戰,豈能不敗?

其實,當時趙國還是有名將的,比如被貶的廉頗,還有守邊的李牧等人。可是趙王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所以根本就沒想過要讓他們來掛帥。而毛遂呢,你讓他去和楚王辯論,他可以慷慨激昂,動人心魄。他可以是一個好的演說家、外交家,但卻決不是一個優秀的軍事家。而且毛遂自己也已經說明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可是趙王就是聽不進去呀。不過,也有一種說法是毛遂自己也有錯。

當趙王詢問毛遂的時候,他所列舉的那些理由,爲什麼沒能說服趙王呢?你毛遂不是口才好嗎?那你怎麼就說服不了趙王呢?而且,毛遂在推辭的時候,並沒有突出自己軍事才能如何不足,而只是說自己不擅長舞刀弄劍。但在趙王看來,這完全可以理解成,他是在謙虛,是在說自己是一介文人,武藝不行。可是,一個統帥,一個優秀的將領,並不需要自己親自上陣去殺敵,只需要排兵佈陣,安排好將領就行了。如漢初的名將韓信,那也是一個武藝平平的人,但並不妨礙他去統帥百萬大軍,橫掃天下。

毛遂最後的下場爲何令人唏噓?他爲什麼會選擇自刎? 第3張

還有,當初毛遂的“錐子”理論,也害了毛遂。毛遂說自己爲什麼沒有被關注呢?不是因爲自己沒有才能,而是因爲自己沒有被放在口袋裏。那麼,趙王也可以理解爲,毛遂不是沒有當將軍的才能,而只是沒有當將軍的機會。

那麼,毛遂爲何會拒絕得如此不清不楚呢?還是因爲他貪功自傲。回想當年,在楚國簽訂盟約之後,他是何等的驕傲,諷刺其他十九人,不過是因人成事者,一點不知道謙虛低調。因此,是趙王的偏執和毛遂的驕傲,共同造成了這個巨大的錯誤。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