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杜牧詩中的杏花村是客觀存在的,但它到底在何處?

杜牧詩中的杏花村是客觀存在的,但它到底在何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詩人杜牧有一首膾炙人口的《清明》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詩中提到的杏花村到底在何處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杜牧詩中的杏花村是客觀存在的,但它到底在何處?

有人認爲是南京杏花村。該杏花村位於南京城西南隅新橋西信府河、鳳凰臺一帶,此處岡巒疊翠,綠樹環繞,前鄰大江,下爲秦淮,歷來是風景秀美之地,又稱“金陵杏花村”。該說的根據主要有三:其一是杜牧曾數次到過南京;其二是明代顧起元的《客座贅語》、清末陳作霖的《鳳麓小志》和呂燕昭的《嘉慶新修江寧府志》以及民國期間王煥鑣的《首都志》均有記載;其三是北宋樂史所撰的《太平寰宇記》也有“杏花村在縣理西,相傳杜牧沽酒處”的記載。因爲《太平寰宇記》成書時間與杜牧生活的時間相隔只有一百多年,所以該書的記載便成了最重要的證據。

有人認爲是徐州杏花村。該杏花村在江蘇豐縣城東南十五里處。根據有三點:一是根據詩意,該詩應當爲杜牧途中所寫,由“路上”、“借問”等語,說明杜牧對周圍的情況並不熟悉。那麼,杜牧是什麼時候路過豐縣的呢?查杜牧年譜,杜牧一生自外郡遷官赴京共有四次。其中有三次過豐縣境。大和九年(835年)由揚州節度使掌書記遷監察御史,大中二年(848年)八月由睦州刺史遷司勳員外郎,大中五年秋由湖州刺史遷考工郎中,皆取道運河,經揚州、宋州(今河南商丘)、汴州(今河南開封)入京。

大中二年杜牧曾作《宋州寧陵縣記》,豐縣杏花村即在運河至宋州的道上。遠古時,豐縣曾屬宋,而且是劉邦的故鄉,所以杜牧過豐縣境,寫一首《杏花村》的詩,是合乎情理的。二是宋人蘇軾寫了一首關於豐縣朱陳村嫁娶圖的詩,詩中寫道:“我是朱陳舊使君,勸農曾入杏花村。而今風物那堪畫,縣吏催錢夜打門。”言宋時豐縣杏花村勝景破壞,猜拳行令豪飲美酒已被官吏打門代替,其詩暗合杜牧《杏花村》詩。

蘇軾生活的年代離杜牧僅晚一百餘年,他對杜牧杏花村的地址比他以後的人更清楚,因而較爲可信。三是《豐縣志》最早修於明代,從最早版本的《豐縣志》開始,每個版本皆收杜牧《杏花村》一詩入《藝文》部,此後的《徐州府志》亦屢次收入。不過反對者認爲如今豐縣城東南十五里一帶並無杏花村,只有一村今名張杏行,至今家家門前院內尚有杏樹三五株,可是該村向不產酒,如此豐縣說多少有點牽強。

有人認爲是安徽貴池杏花村。提出此說者認爲該杏花村在安徽貴池縣城西。理由是杜牧在會昌四年(844年)九月由黃州刺史遷池州刺史(唐池州治所秋浦縣,今安徽貴池),會昌六年九月又遷睦州刺史,在池州整整兩年。並且貴池縣城西有杏花村,素產名酒。所以清人郎遂寫了《貴池縣杏花村志》,將杜詩《杏花村》收入,後來《江南通志》亦將該詩收入,並言杜詩中的杏花村就在貴池。

此外《清明》詩中“紛紛”細雨的描寫,與煙雲伏地的江南春雨具有的特點相吻合,而與爽朗高曠的晉中氣候大爲不同。長江南岸的貴池,自古以來多杏花,城西有杏花村,直到今天還出產葡萄酒。可知貴池的杏花村是具備春雨、江南、杏花、美酒等條件的地方,杜牧所指的杏花村理應在此。

不過細細體味杜牧《杏花村》詩,疑竇便接踵而來:一是假如杜牧是在赴池州做官的路上,即會昌四年九月作此詩,離清明時節尚遠,何以會提及路上的斷魂人呢?二是假如杜牧是在池州爲官時所寫,從會昌九年至第二年的清明時節,近半年之久,這位嗜酒的大詩人,難道不知城西數裏的杏花村有好酒賣嗎?焉有向牧童“借問”之理呢?三是杜牧在貴池爲官,要吃杏花村酒,自有當差的服侍,怎會自己尋覓酒店呢?因此,貴池說也沒有說服所有的人。

杜牧詩中的杏花村是客觀存在的,但它到底在何處? 第2張

有人指出是山西汾陽的杏花村,這種觀點影響最大。相傳自南北朝以來,汾陽即以產酒著名,汾酒享有“甘泉佳釀”之美譽,天下杏花村之多難以勝數,而有這般名酒的杏花村確實獨在汾陽。而且如今的汾陽縣杏花村旁,還有一口古井。明末清初的愛國詩人、書法家、醫學家傅山親自爲這口井題寫了“得道花香”四個字,至今尚嵌在井旁的石壁上。

如今的汾酒更是名揚天下,所以很多人都相信杏花村就在山西汾陽。但繆鉞編著的《杜牧年譜》中,關於杜牧的生平事蹟、每年行動,歷歷可考,卻沒有他到過幷州(唐代幷州相當於山西陽曲以南、文水以北的汾水中游地區)和邊塞地區的記載。所以,杏花村也不能完全肯定就在山西汾陽縣。

還有指出就是湖北杏花村。該杏花村在湖北麻城,歷史上也以產酒著名。當地至今還流傳着一首民謠:“三裏桃花店,四里杏花村。村村有美酒,店店有美人。”有人認爲杜詩中的杏花村也有可能就在麻城,因爲杜牧曾任黃州刺史,他有可能到麻城飲過酒。

一部分人認爲杏花村是泛指。理由是中國杏花村很多,詩人不可能專指某一杏花村,可能不一定是真的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只能是這樣來理解,牧童所指的那個杏花村的深處是個美麗的村莊,裏面有一家小小的酒店,正等候着雨中來客。也有人對這種說法提出了異議,認爲杜牧是一位憂國憂民的現實主義大詩人,豈能作無病呻吟之詩?假如他不親眼見到一個杏花村,他的詩興豈能無感而勃發呢?

看來,杜牧詩中的杏花村是客觀存在的,而他究竟寫的是哪一個杏花村,仍是一個搞不清的千年之謎,不知何日才能解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