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爲何把明亡歸咎於萬曆和崇禎身上?難道天災不敵人禍嗎?

爲何把明亡歸咎於萬曆和崇禎身上?難道天災不敵人禍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中國的歷史上,朝代的滅亡大多都是晚期帝王昏庸無能,不顧百姓死活,肆意增加賦稅,想着法兒的搜刮民脂民膏,最終官逼民反,才導致一個朝代的滅亡。明朝作爲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統一王朝,歷時二百七十六年,共傳了十六位皇帝,最後被滿清替代,後世都把明朝的滅亡歸咎於萬曆和崇禎身上。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爲何把明亡歸咎於萬曆和崇禎身上?難道天災不敵人禍嗎?

當然不可否認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還是因萬曆的昏庸貪婪。沒了張居正的萬曆就失去依靠,慢慢開始沉迷酒色,不再過問朝政。從萬曆親政開始,便是明朝衰亡的開始。但是別人不知道的是,在萬曆十三年(1585年),張居正死後的第三年,明王朝自身就在經歷着一場非人力可爲的災難。明末清初的《閱世編》、《庸閒齋筆記》以及《明史·五行志》、《清史稿·災異志》等文獻中都記載了這次災難。

爲何把明亡歸咎於萬曆和崇禎身上?難道天災不敵人禍嗎? 第2張

萬曆十三年,本來就飄搖的大明朝進入千年不遇的第四次小冰河期。當時氣溫劇降,造成北方乾旱,糧食大面積減產。同時因爲北方持續低溫、乾旱,導致草場退化,北方的少數民族也頻繁南下,形成了十幾年的社會劇烈動盪和戰亂,而長期的饑荒造成的戰亂被無限制的擴大。

明朝的所經歷的第四次小冰河期,到崇禎時期發展到了極致。崇禎年間,旱災變得越來越頻繁,波及華北數省的大鼠疫災情在山西爆發。崇禎十四年,鼠疫傳到了北京,造成北京人口大批死亡,“街坊間小兒爲之絕影,有棺、無棺,九門計數已二十餘萬”是對明末大鼠疫的應時描寫。

爲何把明亡歸咎於萬曆和崇禎身上?難道天災不敵人禍嗎? 第3張

第四次小冰河期異常寒冷的氣候導致頻繁發生水災、旱災、蝗災、鼠疫等天災疫情,迅速成爲波及全國範圍的大疫情,導致明朝末年人口銳減一半。而“水旱災——饑荒——瘟疫”的惡性循環,成爲了大明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中國歷史上的幾次最大規模的社會動亂並不是完全因爲當權者昏庸無能,吏治失敗而引起的,反而和四次小冰河期有密切關係。殷商末年到西周初是第一次小冰河期,東漢末年、三國、西晉是第二次小冰河期,唐末、五代、北宋初是第三次小冰河期,每一次小冰河都伴隨了一個政權朝代的更迭,大明王朝也沒有逃過歷史的車輪,最終被滿清所替代。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