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 他們的糧食都是怎麼來的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 他們的糧食都是怎麼來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2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東漢糧食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衆所周知,劫糧道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屢見不鮮的戰術,特別是在東漢末年,更是如此頻繁地使用這一手段,究其原因,是因爲當時的軍閥誰也丟不起軍糧。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 他們的糧食都是怎麼來的

東漢末年的各路軍閥培植勢力無非就一個字——搶。

搶人、搶糧、搶地盤。

這些都比較容易理解,在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時期,什麼名分地位、詩詞歌賦、古玩字畫等等非物質上的東西那都是虛的。一切憑拳頭說話,成王敗寇,誰的實力強誰便是老大。

而所謂實力就是兵多將廣、糧食充足、以及地盤大。其中糧食可以說是最爲關鍵的因素,甚至可以講是“得糧食者得天下。”

首先當兵的得吃飯吧,不然兵再多,你也沒辦法生存;而搶地盤的目的也是看中這個地方的資源,不僅僅是大家所認爲的人口,還有產糧的土地。

比如三國第一帝袁術,其實他地盤並不大,但淮南是出了名的富庶,號稱魚米之鄉,人口多,糧食足,這是其當初膽敢當出頭鳥稱帝的最大倚仗。再比如諸葛亮北伐,很大程度上就是輸在糧食上。由於蜀道崎嶇,運糧極其費力。因爲糧草的制衡,諸葛亮根本無法長時間遠距離的奔襲,最終只能是望隴興嘆。

還有東漢末年的很多戰役也是因爲火燒糧倉,因爲糧食供給被劫而潰敗的例子,例如官渡之戰,袁紹的謀士許攸在曹操糧將盡之時投靠曹操,以至於曹操在突襲烏巢之後逆轉局勢,使袁紹大敗。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 他們的糧食都是怎麼來的 第2張

以曹操同袁紹的官渡之戰爲例,對陣雙方的糧食都很緊張。袁紹不顧河北經濟調蔽的現實,橫徵暴斂湊足了七八萬人馬的錢糧,孤注一擲地帥10萬軍隊傾巢南下;而曹操糧草也不算充裕,早在之前與袁術的戰爭中,曹操就因爲糧草不濟而向軍需官“借人頭”,以軍需官爲擋箭牌將士兵口糧減半,爭取了時間,待到催發的軍糧送到了軍中,才一鼓作氣地打敗袁術。

曹袁兩軍在官渡形成對峙之後,袁紹多次派遣精銳輕騎包抄、切斷曹軍官渡大營的後方糧道,焚燬了曹軍的大量糧草,最後曹軍只好採取集中運輸和重兵護送的辦法,這才把1000車的糧草運到官渡前線,緩解了曹軍的糧食危機。但由於損失巨大,此刻後方的許都已經沒有存糧可運了。袁紹軍的日子也不好過,曹操報復性地襲擊了袁軍的糧道,其中曹仁和徐晃就分別燒燬了袁軍數千輛運糧車,袁軍官渡前線的存糧也下降到了很低的水平。

但袁紹的最後一次補給正在路上,而曹操已經無糧可補,這種形勢對曹操可謂千鈞一髮!恰在此時,袁紹的謀士許攸前來投奔曹操,帶來了袁紹運糧隊的位置、護送兵力等重要情報,這對曹操來說太重要了!難怪他出營迎接許攸時激動得連鞋子都忘記穿,出奇兵偷襲烏巢時還要自己親自帶隊。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 他們的糧食都是怎麼來的 第3張

偷襲成功後,袁紹軍果然瞬間崩潰。由此可見,糧食對三國時的各路諸侯意義重大,一旦糧道被襲擾破壞,前方將士的飲食就會無以爲繼,而潰敗也就近在眼前了,因此,糧食是萬萬丟不起的。

總而言之,糧食對於三國羣雄來說,至關重要。

然而,漢末三國時期人們的生活非常困苦,連溫飽都成問題。東漢自黃巾起義起便戰禍連年,大小軍閥割據混戰,人民大量流亡。戰火的破壞加之勞動力的匱乏使得三國時期的糧食供應十分緊張。

那麼三國軍閥是如何保證糧食供應的呢?

首先還是一個字——搶。

首要目標是搶官倉,其乃是東漢朝廷的國家儲備,數量最爲龐大。當初董卓之所以禍亂中原,其不僅僅是因爲佔據了京城,控制了朝廷,挾天子以令諸侯。更是因爲其西涼軍強大的戰力保證。而他們吃的糧食,便是董卓通過朝廷所控制的官倉。

無獨有偶,袁紹佔據河北,實力龐大,其也是因爲那裏的官倉餘糧頗豐,幫助其在短時間裏拉起了一支強大的軍隊。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 他們的糧食都是怎麼來的 第4張

那沒搶到官倉怎麼辦呢?那便到周圍的農村,掃蕩百姓的莊稼,過着“飢則寇掠,飽則棄餘”的強盜生活。其名爲兵,實則爲匪。這樣的人大都是小軍閥。

當然,也不是隻有搶這一招。

還有比較溫和一點的,那就是和地主豪強合作。衆所周知,東漢時期,其實就是一個地主豪族作主的時代,這些人佔據着大量的耕地,有着豐厚的錢糧財富。而天下動盪,這些地主豪族們往往也會站出來與軍閥合作,以求保全自己。

換句話說,他們就是這些軍閥的投資人。

比如說周瑜,他們周家雖比不上袁紹兄弟的四世三公,但也是當地望族。當初孫策起兵,周瑜散盡家財,湊齊了軍馬糧草來投,幫其打下了江東基業。再比如曹操,他如果不是陳留的一衆親族資助,哪能拉起軍隊來?

但即便如此,袁紹的軍隊在河北也不得不靠桑椹過活;公孫瓚的士兵要靠樹皮果腹;劉備當年逃亡,軍中“人吃人”的現象屢見不鮮,而曹操和袁紹甚至都曾公然把普通百姓稱作“菜人”。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 他們的糧食都是怎麼來的 第5張

因爲這種殺雞取卵的方式終究會入不敷出,沒辦法,存糧終有吃完的一天。

如此一來,各路軍閥的割據混戰就成了竭澤而漁的行爲,他們之間每進行一次戰爭,就要在自己的地盤上搜刮儘可能多的糧食充作軍糧,一旦這些軍糧被對手搶奪或者焚燬,就很難再得到補充,而爲吃口飽飯而參軍的士兵們必然會鬥志全無、作鳥獸散。

所以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那就只有自己種地。

所以曹操在北方初步穩定之後,便興修水利、四處屯田發展農業生產,連曹操手下第一大將夏侯惇都去屯田了,被稱爲屯田將軍。

曹操首先將荒蕪的無主農田收歸國家所有,把招募到的大批流民,按軍隊編制編成組.由國家提供土地、種子、耕牛和農具,由他們開墾耕種,獲得的收成,由國家和屯田的農民按比例分成”可以得出特點是國家提供土地、種子、耕牛和農具;按軍事編制組織流民耕種;收成由國家和屯田的農民按比例分成。屯田制的實施,讓糧食連年豐收,解決了曹操糧草不足的後顧之憂,還爭取了大量的人口,使他最後能夠順利平定軍閥混戰局面,統一北方

曹操當初爲了推行農業,甚至出臺了“踐踏麥苗者殺”這樣的嚴苛條令。

值得一提的是,一次曹操在行軍途中,因爲馬匹受驚,載着他奔入麥田,踩踏了大片麥苗。曹操剛告訴別人踩踏麥田就要斬首,現在自己不慎踩踏了麥田,這可真是打臉名場面。

用曹操的話說就是:“吾自制法,吾自犯之,何以服衆?”

當然了,曹操肯定不會被斬首,他還藉機好好的表演了一番,籠絡人心。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 他們的糧食都是怎麼來的 第6張

當時曹操抽出佩劍準備自刎,被衆人攔住。曹操對自己依舊不依不撓,想出了一個“割發權代首”的辦法。並使人以發傳示三軍,說:“丞相踐麥,本當斬首號令,今割發以代。”

總之在曹操的大力發展下,逐漸保證了軍隊的糧食供應,以至於徹底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它不僅在當時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還爲後世開創一種大規模的寓兵於農、兵農合一的先例,後來歷代封建統治者多有不同程度的效仿

當然了,這更多也是因爲天下局勢逐漸的穩定下來了。赤壁之戰後,曹操不再鬧騰,安心北方積蓄實力。戰爭少了,那麼接下了自然便是休養生息,恢復生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