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康熙的皇子爲什麼不甘於做個王爺,而是去爭奪那個血淋淋的皇位呢?

康熙的皇子爲什麼不甘於做個王爺,而是去爭奪那個血淋淋的皇位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8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清朝王爺,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看過《康熙王朝》人對其中九子奪嫡劇情的印象應該十分深刻,在奪取皇位中的腥風血雨步步令人膽戰心驚。有些人就十分不解,皇位只有一個,如若真的能爭到皇位,那便也就算了,可是這機率是十分小的,若在爭皇位中冒犯了未來的皇帝,當其繼承皇位後,恐怕連性命都保不住,安安分分地做一個王爺不好嗎?

當時的康熙皇帝有二十四個兒子,有九個參加了皇位的爭奪。"九子奪嫡"這個說法如果具體考究是不準確的,嫡子指的是皇后所生的第一個大兒子,所以,這個大皇子生下來便是儲君,即嫡子,不過,九子奪嫡中的"嫡"可能是用來代指儲君的。在史書中這一段被稱爲"康熙廢儲",同時這一事件也是九子奪嫡發生的直接原因。

康熙的皇子爲什麼不甘於做個王爺,而是去爭奪那個血淋淋的皇位呢?

最初,康熙立胤礽爲太子,也就是當時的二阿哥。但是這個太子越發表現的荒淫暴戾,在朝中結黨營私。直到康熙忍無可忍,宣佈廢除太子。這就給了原本覬覦太子位的衆多阿哥一個機會,雖說是九子奪嫡,但真正爭取皇位的只有四到五個阿哥,其他的皇子都是有派別和站位的。

人們對權力的慾望是無窮貪婪的,能做皇帝的機會,爲什麼甘於做一個王爺呢?太子之位的空出,讓所有的競爭者都不願意放棄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一旦成功,爲一國之主,載入史冊爲後人敬仰,這樣的誘惑任何人都難以抗拒。除這個原因之外,促使九子奪嫡場面出現的原因就在於清朝的王爺制。

現代人看來,王爺的生活十分優越,而且地位崇高,又是皇帝的兄弟,在宮中也可以說是萬人之上,還不需要像皇帝那樣天天爲政務勞累,批改奏章。總之,王爺在大部分人眼中,就是那種有錢,有勢,還不需要工作,整天遊山玩水,逍遙快活的形象。

可事實遠沒有那樣簡單。清朝的皇家子弟是十分的注重出身的,一個皇子想被封爲王爺,很大一定程度上取決於皇子生母的家室,如果生母的出生爲奴婢,則就算是皇子也很難被封爲王爺。

康熙的皇子爲什麼不甘於做個王爺,而是去爭奪那個血淋淋的皇位呢? 第2張

不僅如此,清朝對王爺還有一個特殊的制度——爵位遞降制。就是說,假如一個皇子被封爲王爺,那麼他正妻的長子成人後所受到的爵位會比他低上一級或幾級,除非立有軍功或受到其他封賞。而他的妻妾們的子嗣爵位會更低,這樣延續到最後,甚至會沒有封位,貶爲平民。就是這些皇家子弟不能接受的。

並且大部分皇子在年輕的時候多多少少都參與過皇位爭奪,他們之間多少都會有些隔閡,可以說所謂的兄弟情已經被權力的慾望吞噬的一乾二淨。所以他們都深知,其中的任何一個人當上了皇帝,剩下來的所有兄弟都不會有好下場,所以只能去爭奪。但那些既沒有本事又沒有勇氣去奪皇位的皇子,能選擇的那就只有站位,選擇一個有優勢的皇子,投入他的陣營,但即使這樣風險仍然很大,所以這樣看來,生在皇家也並非一件幸事。

退一萬步說,就算一個皇子他從來沒有招惹過未來的皇帝,而且平平庸庸,對皇位不抱有念想,對皇帝也造不成任何威脅,而且生母的家世也不錯,在這種情況下被封爲了王爺,那麼就代表他一生無憂了嗎?並非如此。清朝的王爺需要參與政務處理,稍微有點文化會被分一個小文官做,會點武功便會被派到軍隊工作,或是被髮往邊疆。若是在朝廷中站位不對,一旦被皇帝視做威脅,還會被各種打壓,甚至圈禁。

康熙的皇子爲什麼不甘於做個王爺,而是去爭奪那個血淋淋的皇位呢? 第3張

"九子奪嫡"以雍正帝登基告終,而失敗的大皇子和二皇子被終身圈禁,三皇子被派去守康熙的陵墓,後被關押直到死亡。八皇子被逐出皇族,迫其改名,死於獄中。九皇子被派往西北接受軍務,沒有任何的身份,與充軍沒有區別,後死於押送回京的路上。十皇子獲罪入獄,直到乾隆登基被放出。

皇位的爭奪一輸便賠上了一生,但誰讓他們生在皇家,那個九五至尊的位子,爭不爭由不得他們。那一點點的兄弟情在皇位的爭奪面前,在權力的面前,脆弱得不如一棵海浪中的稻草。哪有什麼一勞永逸的王爺做,只能在腥風血雨中撕破臉面,去爭奪那個鮮血淋漓的皇位。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