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歷史上大明宮遭受過哪兩次嚴重的破壞?分別是誰導致的?

歷史上大明宮遭受過哪兩次嚴重的破壞?分別是誰導致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明宮,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公元904年,朱全忠(朱溫)逼迫唐昭宗遷都洛陽,毀長安宮室民舍成丘墟。雖然,每次戰亂都會帶來人亡城毀,但朱溫“毀城”的目的卻是爲了自己造宮殿,做皇帝。

那麼,爲何朱溫修自己的房子,非得用人家房屋的材料呢?

這得先看看唐朝的皇宮——大明宮有什麼寶貝。隋唐之前,中原一片混亂,長安城已經沒有秦、漢時期的皇家建築了。到了隋朝,太極宮建成,唐朝初年,皇帝們大多住在這裏。此處的選址是按照《周易》的乾卦卦象理論而定,但卻忽略了實用性,是當時長安城地勢最低處,非常潮溼,也因此,就促成了大明宮的設計和建造。

同樣,大明宮的選址也符合《周易》乾卦卦象理論。整個宮殿建築羣佔地面積3.4平方千米,是明、清皇宮紫禁城的4.5倍。單從建築氣勢上來看,堪稱中國宮殿建築羣的巔峯之作。由大明宮開創的宮殿建築佈置方式,也奠定了東亞及後來的古代宮殿建築行制,是唐以後中國宮殿建築的範本,對中國明清故宮、日本、韓國及東亞宮殿建築產生了重要影響。

當年,朱溫脅迫唐昭宗東遷洛陽,順便也帶走了“皇宮”,動機很是簡單粗暴:他將要成爲皇帝,怎還會留下一座皇宮在別處?

歷史上大明宮遭受過哪兩次嚴重的破壞?分別是誰導致的?

這麼說,是朱溫拆了大明宮?

其實,大明宮自建成後,一共迎來了17位皇帝,壽命200多年,期間也有過修繕。不過,在皇帝唐玄宗期間,大明宮就遭遇過劫難。年輕時的唐玄宗很有幹勁,把國家治理得很不錯。但到了晚年,不僅寵信小人,還偏寵後宮。最終,安祿山瞅準了時機,大旗一扯造了反。

那時的唐朝軍隊已經不太能打仗了,結果,節節敗退。再加上,唐玄宗用人不當,安祿山直接兵臨長安城下。這時的唐玄宗只好棄城,帶着他的愛妃楊玉環,寵臣楊國忠等人逃往了四川。其實,翻看中國歷史上的戰亂時期,那些獲勝方極少有憐憫之心,在攻佔城池後,往往先是搶後是燒。

因此,這一次的長安城一樣未能倖免,使得大明宮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並且,此時的唐朝國力已經遭到了重創,根本沒錢修繕。到了唐德宗和唐憲宗時期,只是部分宮殿得以修繕。雖然,後面的幾任皇帝都有心再現大明宮的輝煌,但依然捉襟見肘下,這隻能是一個願望了。

歷史上大明宮遭受過哪兩次嚴重的破壞?分別是誰導致的? 第2張

這是大明宮第一次遭受大面積的破壞,很快又迎來了第二次,就是黃巢農民起義。

不過,這一次的性質和安祿山似乎不一樣,黃巢是扛着爲老百姓謀福利的口號。據說,他進入長安城時,百姓是非常歡迎的。

那時,唐朝的朝政越發昏聵,百姓的生活很是艱辛,不然黃巢也不會有那麼多的追隨者。雖然,這一次長安城短暫易主,但並沒有遭受太大的破壞。不過,在戰爭期間,建築物都會有所毀損,尤其是那些木質建築。而最主要的問題是,沒錢去維護、修繕,這對於建築本身而言,是最大的隱患。

並且,在黃巢起義平息不久,唐昭宗乾寧三年七月,李茂貞的岐山軍“犯京師,宮室間舍,鞠爲灰燼,自中和以來,葺構之功,掃地盡矣”“中和年以來,葺構之功”,指黃巢兵退後,對包括大明宮在內的長安城進行過修復,然而,不過五年,李茂貞的一把火又使此番努力“掃地盡矣”。此爲大明宮所經歷的第三次毀壞。

到了第四次,則是徹底拆除。李茂貞兵退後,唐昭宗任命華州節度使韓建爲修宮網使,整飾長安宮室,當時,已無力修復全部建築,主要是修整太極宮。但好景不長,天覆元年十一月,強蕃朱溫西入潼關,宦官韓全誨劫昭宗西去鳳翔,然後,“火焚宮城”。天佑元年,朱溫下令徹底廢毀長安城,而這一次則給了已破敗不堪的大明宮致命一擊。

歷史上大明宮遭受過哪兩次嚴重的破壞?分別是誰導致的? 第3張

想想看,這一4.5倍故宮的皇家建築羣,哪怕是有部分毀損,真正修復起來,都是一個很大的工程。當然,朱溫能帶走的只是那些可以順着河道而下的木料。至於其它東西,估計在拆解的過程中,很多都被棄之敝履了。

當年,修建大明宮時,可是舉全國優秀人才、藝術家,如:當時的大畫家閻立本。也許,有些雕樑畫棟會在歲月中黯淡了些許光彩,但當年矗立於龍首山的那份驕傲,卻是隨着這個建築羣的分拆,被一點點剝離,最終,只剩下了一大片瓦礫土堆。

2010年,大明宮遺址公園修建於原址之上。雖然,不見當年的恢弘氣勢,但單從正大門丹鳳門的“規模”上來看,依舊可以品味出“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盛況。這可是當年的盛唐第一門,東、西寬度有200米。穿過丹鳳門,迎面則是正殿含元殿,不過,先要穿過縱深630米的廣場,只是,如今只能目睹含元殿的三層夯土高臺了。

當年,選址龍首山,就是站在這裏(大明宮含元殿)向南望去,整個長安城就在皇帝的眼中。而大明宮的前朝區就修築於龍首山的最高處。只是,當年這麼一個集大成的建築,依舊抵不過朝代衰敗帶來的噩運。以至於,很多人感慨如此有價值的建築就這麼沒了,實在是中國的一個莫大損失。但但也有人持相反觀點,認爲雖然被拆,但依舊被利用,證明還是物盡其用的。

客觀來說,就算沒有戰爭的洗禮,木質建築若是沒有精心維護,也是很難完整保存至今的。即使朱溫不拆它,在後來的朝代更替中,它也會被當地官府徵爲他用,或者被民間當成造房子的原材料。

那個時候,哪有什麼文物保護概念,能有房住,能有飯吃,就很感激了。除非大明宮一直被當朝皇帝使用,或許能躲過劫難。不過,中國的皇都,幾千年來一直就是東遷的趨勢。而大明宮在此過程中,也是見證了其成爲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拆遷主體。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