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西漢儒學大家董仲舒,他有哪些重要的思想?

西漢儒學大家董仲舒,他有哪些重要的思想?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4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董仲舒,接下來聽聽小編講一講他的一些故事。

董仲舒出生於公元前179年,西漢廣川(河北景縣廣川鎮大董故莊村)人,儒學大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義哲學家和今文經學大師。漢景帝時任博士,講授《公羊春秋》。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武帝下詔徵求治國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舉賢良對策》中把儒家思想與當時的社會需要相結合,並吸收了其他學派的理論,創建了一個以儒學爲核心的新的思想體系,深得漢武帝的讚賞,系統地提出了“天人感應”、“大一統”學說和“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爲武帝所採納,使儒學成爲中國社會正統思想,影響長達二千多年。其學以儒家宗法思想爲中心,雜以陰陽五行說,把神權、君權、父權、夫權貫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學體系。

西漢儒學大家董仲舒,他有哪些重要的思想?

董仲舒的出生並不平凡,他出生在一個地主家庭,家裏面還有非常豐富的藏書,這就爲他以後從事儒學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學習基礎。在他三十歲的時候,他開始招收大量學生,講授儒學。隨着他招收的學生越來越多,他的學識和名氣也越來越大。之後到了漢景帝年間,他被任命爲博士,專門講授經學。在漢武帝繼位之後,他出任江都國的國相,主要通過研究《公羊》等著作,推究陰陽運行的規律來預測颳風下雨。

在漢武帝元光元年即前134年,漢武帝下詔徵求治理國家的方法和策略。於是董仲舒就在他的《舉賢良對策》一文中,提出了“天人感性”、“大一統”等學說。董仲舒還認爲“天”是一切的根本,無論是自然還是人命都由天來控制,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思想都應該是統一的。他的這一建議最終能夠被漢武帝所採納,促進了當時社會穩定和經濟的發展。

董仲舒病逝於前104年,享年七十六歲。死後被葬在了當時京師長安的郊外。

董仲舒的思想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有許許多多的思想家。這些思想家根據時代的需求,會提出與時代相符或者是具有預見性的思想。這些主張在當時或者是後世都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董仲舒作爲我國漢代著名的思想家,他又有哪些重要的思想呢?我們接下來就來看一下董仲舒的思想。

董仲舒是西漢初傑出的大儒,他根據西漢初期政治上的需要,提出了一系列加強封建統治和發展封建經濟的思想主張,其中的一些對後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董仲舒的思想主要可以分爲三種,分別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天人感應和君權神授”,“三綱五常”。

第一種是爲了加強中央集權而提出的主張。清靜無爲的黃老思想已經不能滿足漢初的政治需求,儒家的大一統、仁義、君臣倫理等理論似乎更適合漢武帝時期。於是董仲舒提出的這個深受漢武帝的欣賞,纔有了著名了“天人三策”。儒家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成爲了“正統”思想。

第二種是爲了加強君權才提出來的。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應就是認爲人類的行爲與天道運行是有關係的。人類社會的興衰會影響天道,天上也會通過災異或祥瑞等現象對人間的統治進行評判。本意是爲了藉助天對帝王的行事進行一定的限制。

第三種就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了。“三綱五常”思想自董仲舒提出以來,一直受到歷代君王的重視,在中國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它對中國有好的影響,也有壞的影響,我們在繼承這些思想的時候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