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韓信之死劉邦是喜是憂?一半歡喜一半憂!

韓信之死劉邦是喜是憂?一半歡喜一半憂!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韓信之死劉邦是喜是憂?一半歡喜一半憂!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劉邦曾經無限感慨的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字子房);填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供給軍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衆,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布衣出身的劉邦,自然有其獨特的魅力,他的手下人才濟濟,能臣衆多。然而,成功後的劉邦,卻逐漸顯露出政治家的冷酷無情,韓信,成爲他最忌憚的第一人。

韓信之死劉邦是喜是憂?一半歡喜一半憂!

韓信是蕭何舉薦給劉邦的棟樑,韓信的仕途之路一直很坎坷,在項氏叔侄那兒得不到重用,投奔劉邦吧,也只做些小官,不是負責接待工作,就是負責後勤工作,這纔有了蕭何追韓信的故事。蕭何,是韓信的伯樂,也是殺害韓信的陰謀人之一,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通過蕭何的推薦,韓信得到劉邦的重用,任韓信爲大將軍,韓信熟諳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隨幫助劉邦佔取關中。楚漢戰爭時,韓信平定了魏國,又擊敗代、趙,降服燕國,韓信發揮了其卓越的軍事才能,百戰百勝,縱橫天下,無愧於一代戰神,歷史上的許多戰術典故都源於韓信,諸如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臨晉設疑,夏陽偷渡、木罌渡軍,背水爲營、拔幟易幟、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爲歷代兵家所推崇。

楚漢之戰,劉邦的實力根本不及項羽,在這場以小博大的鬥爭中,韓信爲劉邦的勝出立下汗馬之勞。期間,劉邦立韓信爲齊王,其實,齊王之封是韓信自己爭取來的,當時劉邦被楚軍困在滎陽,危難之際,卻接到韓信差使者送來的信件,提出要求讓劉邦封他爲代理齊王“齊僞詐多變,反覆之國也,南邊楚,不爲假王以鎮之,其勢不定。原爲假王便。”劉邦非常生氣,大罵:“吾困於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爲王!”

當時張良,陳平勸解劉邦暫且息怒,不如先依了韓信“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爲守。不然,變生。”劉邦恍然大悟,選擇隱忍,給韓信回信,還很豪爽的說“大丈夫定諸侯,即爲真王耳,何以假爲!”乃遣張良往立信爲齊王,徵其兵擊楚,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最終項羽自刎烏江,天下歸於漢。

天子心,海底針,或許,正是韓信的這次邀封,在劉邦的心中留下陰影,不能釋懷,這是他心裏一直過不去的梗。韓信也爲自己悲催的命運埋下禍根。

公元前202年,西漢伊始,未央宮內,鶯歌燕舞,把酒言歡,劉邦宴請羣臣,慶祝勝利。寶座之上的劉邦卻心事重重,看着老部下們盡情放縱,任意所爲,甚至無視他這個王的存在。劉邦突然意識到,戰爭的勝利並不能說明他已經得到天下了,距離至高無上的集權制度還需要一段距離,可能需要一段更艱辛更復雜的過程。

秦朝以後,在全國推行郡縣制,西漢也承襲了這種制度,但是,西漢在推行郡縣制的同時又推行封國制,這種郡國並行制又稱郡國制。楚漢戰爭時,劉邦迫於形勢,分封了八個異性王,分別是:樑王彭越,楚王韓信,趙王張耳,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燕王盧綰,韓王信,他們的封地豐厚,領地廣袤,且握有重兵,可以說是西漢的國中之國,有“震主之威”,嚴重威脅着中央政權。這正是劉邦所擔憂的。爲了保障政權,鞏固自己的力量,劉邦自然不能放任這些王在外面掣肘,於是,劉邦開始向異姓王發起攻擊,消滅諸侯和建設國家同時進行中。

在這些王之中,韓信是功高蓋主,舉足輕重的,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他自然成爲劉邦第一個對付的目標。早在楚漢之戰時,韓信的謀士蒯通就曾經勸韓信自立爲王“古語云: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現在正是時候,將軍若坐失良機,日後悔之晚矣。”這些過往,增加了劉邦對韓信的猜忌,恰巧此時,有人上書告發韓信謀反,劉邦藉機奪去了他的兵權,把他貶爲淮陰侯。韓信心灰意冷,無限感傷“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

韓信被貶爲淮陰侯後,常常裝病不參加朝見或跟隨出行。陳豨造反,和韓信勾連。爲防止韓信叛亂,公元前196年,當時劉邦出征在外,呂后與陳平,蕭何合謀,把韓信誘騙到未央宮,誅殺之。未央宮,夜未央,庭燎之光,可以波瀾不驚,也可以殺機重重。

劉邦回來後得知韓信已死,一半歡喜一半憂傷,他問呂后,韓信臨終前說了什麼,呂后回答:“他說後悔沒有聽從蒯通的建議”。劉邦隨即命令抓獲蒯通,蒯通招供說,十年前勸韓信自立爲王,被韓信拒絕了,當時韓曰:“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鄉利倍義乎!”意思是說,漢王待我不薄,用他的坐駕讓我乘,用他的錦衣讓我穿,用他的飯菜招待我。我聽說,坐別人的車就要和他共患難,穿別人的衣服就要分擔他的憂慮,別人幫你填飽肚子就要爲他的事效死命,我又怎麼可以見利忘義呢!

此時此刻,劉邦嘆息,原來韓信沒有背叛我啊。韓信,這位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的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爲“國士無雙”的軍事天才,最後成爲皇權統治下的犧牲品,其他的異姓王功臣,也都沒有逃脫和韓信一樣的命運。劉邦剪除了所有的異姓王,之後王國首腦都是同一家族裏的人,在劉邦看來,血緣關係纔是最值得信賴,最可靠的關係。

歷史上大一統的王朝,狼煙滾滾,烽火不休,能夠有效地鞏固中央集權,更好的管理帝國,是歷代帝王樂此不疲,鍥而不捨的研究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