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好水川之戰宋軍爲什麼是失敗?只跟主將輕敵有關嗎

好水川之戰宋軍爲什麼是失敗?只跟主將輕敵有關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們知道好水川之戰宋軍爲什麼是失敗,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世界歷史中,小國擊敗大國之事不勝枚舉,例如希臘在馬拉松平原與薩拉米海戰擊敗波斯、巴爾幹塞爾維亞等國大敗奧斯曼土耳其、二戰前期芬蘭重挫蘇聯陸軍等,而在中國古代,這樣的例子更多,發生在北宋仁宗在位期間的宋夏好水川之戰,就是其中一例。不過,以往對於這場戰爭的認識,多以宋軍主將輕敵,所以才被夏軍擊敗爲理由搪塞而過,結論粗糙且經不起推敲。因爲即使主將輕敵,爲什麼宋軍落入對方包圍圈後(尤其還是處在山谷的狹窄空間內),還可以鏖戰半日,去爲援軍的到達爭取時間。顯然,西夏元昊能夠打贏此仗,一定另有隱情。

而我們也看到,好水川之戰後,西夏國內反戰聲音不小,民力疲弊,並沒有因爲對宋戰爭勝利所繳獲的戰利品而獲益多少,元昊因爲各方施壓,最終不得不接受化干戈爲玉帛的建議,草草結束了對宋戰爭。所以好水川之戰對雙方影響究竟有多大,尚且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而將宋軍戰敗理解爲是主將輕敵導致的惡果,更是一種思維怠惰的表現。

好水川之戰宋軍爲什麼是失敗?只跟主將輕敵有關嗎

在筆者看來,真正導致宋軍失敗的原因,其實可以歸納爲三點,而這三點中,主將輕敵甚至是非常次要的因素。我們且來探究一二。

韓琦命令自相矛盾

首先,主帥自相矛盾的命令,是宋軍遭遇挫折的原因之一。北宋以制衡武將勢力膨脹的祖宗之法而立國,歷來注意控制前線將領的權力,對夏戰爭亦是如此。當然,由於西夏在當時的北宋政治精英眼中,其體量與威脅遠遠落後於北方強鄰契丹,所以北宋中央更是無意於在這場戰爭中給予前線將領更大的自由,以免他們成爲新的隱患。所以,在西夏元昊進攻渭州之時,北宋方面的部署是以涇原路經略使韓琦爲總指揮,此後,由他召集戰區內的宋軍將領來議事,注意,韓琦的這種召集,從程序上講既合法也不合法,合法是因爲他受朝廷委派,但不合法則是許多將領同他並沒有建立起直系的領導和被領導關係,而身爲鄰近戰區的環慶副都部署任福,同韓琦就是這樣一種關係。更讓人憂心的是,韓琦在綜合考慮了諸因素後,決定任命任福來承擔深入敵後的使命。

任福之前也是身經百戰,對戰區內情況比較熟悉,於是接受了這一任命。不過,韓琦給他的安排中,出現了兩個漏洞,第一個漏洞,就是韓琦讓任福率軍向西迂迴進發,繞到西夏軍後方的羊牧隆城來埋伏,以便戰役打響後來夾擊西夏軍隊。不過,戰爭局勢瞬息萬變,任福在挺進過程中,必然會遭遇西夏的小股部隊攔截阻擊,所以韓琦考慮到這種情況後,又告訴他根據形勢變化,能打就打,打不了就設伏,等待戰役全面打響。

好水川之戰宋軍爲什麼是失敗?只跟主將輕敵有關嗎 第2張

韓琦本是好意,想給予任福更多的行動自由,但是他要求任福率軍埋伏,又是死命令,爲了迫使任儘快到達伏擊地點,韓又以違抗命令便要將他斬首的話語相威脅。這裏行動自由與死命令可就自相矛盾了,任福在行動中,選擇哪個都不能算錯(從邏輯上講),而在後來的戰爭中,他偏偏選擇了前者,即在向伏擊地點挺進中遭遇西夏小股部隊阻擊,然後同其激戰,並逐步被對方誘入早已佈置好的陷阱之中。而任福之所以違抗韓琦的死命令,除了韓琦已經在臨行時給予自己行動自由的承諾外,韓琦有無權力斬首自己,恐怕也是一個容易被人忽視的問題。因爲首先斬首任需要有皇帝命令,其次韓琦又是臨時差遣,最後,雙方並非直接隸屬的關係,也給韓琦駕馭手下帶來不小的麻煩。因此,韓琦斬首任福的話,恐嚇成分居多,這也是任會違抗死命令,追擊西夏軍隊的原因之一。所以說任福輕敵固然不假,但最主要的因素,則是身爲主帥的韓琦對任福缺乏有效的控制,同時命令又極不明確,自相矛盾,這是宋軍在好水川之戰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

敵情不明,夏軍實施反包圍

其次,敵情不明,也是宋軍在這場戰爭中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人習慣性把它歸入主將輕敵的因素當中,可實際上,即便任福不輕敵,小心謹慎的按照原定計劃行軍,仍有可能會落入到西夏軍隊的陷阱當中。

在三川口之戰後,西夏的元昊嚐到了勝利的甜頭,他發現,對宋戰爭中,除了以小股部隊引誘對方進入伏擊圈外,主動出擊進行反包圍,也是一種高效的戰術,尤其己方對於戰場環境熟悉程度甚於對方,這也讓反包圍的策略能夠得到高效率執行。於是,就在任福向羊牧隆城前進的過程中,西夏的一部分主力,遠離了正面戰場,轉向任福的後方,即六盤山腳下進行埋伏設防,這一步棋不但截斷了宋軍前鋒的退路,還將韓琦預先設計好的前後夾擊,變成了主動送人頭。而當任福尾隨西夏誘敵之軍接近好水川口時,這支部隊立刻堵住了任福軍的退路,與元昊主力形成對宋軍夾擊之勢。所以由此來看,任福及時察覺到這樣一種危險,所以才選擇追擊西夏小股部隊。因爲如此,他將找到西夏大部隊藏身之處,並逼迫其提前決戰,而一旦夏軍中任意一支被任福擊破,他就能化險爲夷,避免自身被夾擊的命運。所以任福追擊西夏小股部隊到底算不算貪圖小便宜,還得具體分析。

好水川之戰宋軍爲什麼是失敗?只跟主將輕敵有關嗎 第3張

在筆者看來,任福畢竟是一軍統帥,絕不會連西夏的小部隊是誘敵都看不出來。而支撐其追下去的動力,除了己方訓練有素的弓手外,就是緊迫的戰場形勢,而這歷來是許多史家容易忽視的。歷史的發展有着無數的可能,那麼爲什麼不能是這一種呢?所以說,西夏軍隊的反包圍,是韓琦所未能夠意料到的,而身爲前鋒的任福認識到了,所以纔會走出提前與元昊決戰的險棋,只不過,這一險棋,還是落子慢了些。因爲就在任福望見好水川口的時候,他的對手,已經把他和他的部下,困在了核心。而距離他最近的友鄰部隊朱觀、武應等部,也於能家川被夏軍牢牢牽制住,無法同任福會合,好水川的宋軍,瞬間成爲了孤軍。

宋軍渴望速戰速決

最後,還有一點因素也值得注意。北宋仁宗時期的邊境戰爭,不同於神宗以後的戰爭形式。因爲神宗時期,王安石通過變法,極大的強化了國家對於社會財富的控制能力,例如以青苗法同農村放貸地主爭利,以均輸法等同商賈爭利等,都讓國庫儲備大大增加,因此,神宗以後的帝國官僚才能從容的採取構築堡寨,步步蠶食西夏領土的策略,來跟西夏玩消耗戰。

但仁宗時期的宋軍,就沒有這樣好的待遇了。因爲首先仁宗對於曠日持久的戰爭並不欣賞,其次又不願意長期保持武將權力,最後,仁宗時期對於社會經濟控制力度有限,財富積累緩慢,所以速戰速決,是當時的普遍聲音。任福立功心切的心理,自然也與這樣一種當時社會的大環境相契合,因此他纔會貿然出擊,尋找西夏軍隊進行大決戰。而宋軍在好水川的失利,也給了北宋統治集團當頭一棒,他與三川口之戰的失利等一起,激發了北宋王朝一場巨大的軍事革命,主動出擊的戰略逐漸被掃入了歷史的塵埃,取而代之的,則是步步爲營,構築堡寨來圍困夏軍的新型戰爭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