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李賢的生母到底是不是武則天?李賢真的謀反了還是被陷害的?

李賢的生母到底是不是武則天?李賢真的謀反了還是被陷害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賢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李賢的出身及被廢、被殺,一直是個謎。史書的記載,除了“官方說辭”外,又以曲筆的方式,暗示李賢很可能是武則天的姐姐武順所生,李賢的被害,也極有可能是武則天暗中指使。

真相到底是什麼?我們從史料的隻言片語中,將相關事件整理,並作如下邏輯分析。

李賢的出身及皇家混亂的私生活

武則天與李治一共生有四男二女,李賢是不是武則天所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這幾個子女出生時間上,是否有衝突。

長子李弘,出生於652年(《舊唐書》記載,651年五月李治守孝期滿,將武則天從感業寺接回,此時武則天已經懷孕);

次子李賢,出生於654年十二月(《舊唐書》記載,654年十一月武則天封后,十二月李治與武則天祭拜昭陵,路途中生下李賢);

長女安定公主,生於655年十一月;

三子李顯,出生於656年十一月(《舊唐書》記載);

四子李旦,出生於662年六月;

次女太平公主,約出生於665年。

李賢的生母到底是不是武則天?李賢真的謀反了還是被陷害的?

李賢與老大李弘出生時間,相隔了兩年多,與妹妹安定公主出生時間相隔11個月。李賢、安定公主、李顯三人出生時間太緊湊了點,可是並不違背生理特性。所以,從最可靠的鑑別手段,看不出疑點。

我們再回到另一條線索,李賢的傳說中的媽媽,韓國夫人武順。

武順是武則天的姐姐,生卒年限不詳,推測死於665年。武順嫁於豫州參軍賀蘭越石,生有一兒一女,兒子賀蘭敏之(642—671年),女兒賀蘭氏(?—666年)。

賀蘭越石早亡,武則天入宮後(651年)受寵,武順因此經常出入宮中。至於武順有沒有成爲李治的“二奶”,史書沒明確交代,只有暗示。但是武順的女兒賀蘭氏,被李治笑納,史書是有明確記載的:

“韓國出入禁中,一女國姝,帝皆寵之。”

賀蘭氏被李治冊封爲魏國夫人,比她母親韓國夫人還要高貴。一個“皆”字,其實就是暗示武順也被李治收納了。

李賢出生時,武則天30歲,李治26歲,武順至少31歲,賀蘭氏最多11歲(其兄長賀蘭敏之時年12歲)。

賀蘭氏死於666年,那年李賢12歲,按正常邏輯,賀蘭氏至少要比李賢大兩三歲。也就是說,從生理規律,李賢不能排除是武順所生的可能性。

分析了半天,都是無用功,既不能確認武順與李賢的母子關係,也不能排除他們的母子關係。那麼這個傳聞哪裏來的?《新唐書》記載:

“宮人或傳賢乃後姊韓國夫人所生,賢益疑,而後撰《少陽政範》、《孝子傳》賜賢,數以書讓勒,愈不安。”

也就是說,李賢是武順所生,僅僅是一個流言,難辨真僞,搞得李賢將信將疑,心慌意亂。很可能李賢因此追跡,刺傷了武則天的心,武則天寫了兩篇文章教導李賢,並多次責備他。李賢卻適得其反,心裏更加惶恐不安。

母子間的隔閡,爲後來李賢謀反事件埋下伏筆。

李賢謀反事件的真僞辨析

679年,正諫大夫明崇儼被盜賊殺害,有關部門居然始終追查不到真兇。武則天把懷疑的目光,盯上了李賢,理由是明崇儼曾經對武則天說:太子不堪大任,李顯貌類太宗,李旦面相最貴重。這件事傳到李賢耳朵裏,李賢一直對明崇儼懷恨在心。

第二年,武則天指使下屬告李賢謀反。朝廷組織了由薛元超、裴炎、高智周,三位宰相牽頭的專案組,負責審理李賢謀反案。他們在太子府馬房,搜出幾百副鎧甲,由此李賢的謀反罪成立。

那麼,李賢謀反是真的嗎?史書爲何影射武則天故意陷害?

1.李賢謀反案“不冤”

負責審案的三位官員,薛元超是武則天的政敵,當初上官儀因爲起草廢后詔書被殺,薛元超僅僅由於跟上官儀的私交,被武則天誣陷,流放雋州。十年後遇大赦,他纔回到京城。

裴炎在李顯稱帝后,投靠了武后。在此之前,他被高宗李治視作太子李顯的輔佐之才,出任太子舍人,跟武則天沒有政治上的媾和跡象。

李賢的生母到底是不是武則天?李賢真的謀反了還是被陷害的? 第2張

高智周這一年年近八旬,剛剛從宰相改任御史大夫的榮譽頭銜。審理完李賢案,他就提出致仕,被賜以散騎常侍身份退休。

假如武則天炮製冤案,主審官員一定要可控,這三個人都不是武則天集團的人,甚至是對頭。另外,他們也沒有因爲審理李賢案得到獎賞。還有一點很重,冤枉李賢絕對過不了李治這一關。

定案後,李治本來是想寬恕李賢的,在武則天的堅持下,纔不得不捨棄李賢。請注意李賢是儲君,是李治非常看好的儲君,除非武則天有本事拿李治當傀儡耍,否則絕不可能過得了李治這一關。

李賢身邊有個叫趙道生的男寵,承認是他奉太子之命,暗殺了明崇儼。《舊唐書》還記載了有個叫韋承慶的官員,勸太子遠離小人。還有個叫劉訥言的太子洗馬,向李賢進獻《俳諧集》(笑話集,當時是毀三觀的禁書)。

從這些細節可見,李賢除了才華之外,日常生活中不大注重小節,甚至可以說是放蕩不羈,非常像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所以,搞出私藏鎧甲之事也不意外。

2.李賢謀反案“很冤”

又爲什麼說李賢很冤呢?這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已,古人所謂的謀反,花樣太多。比如一句話沒說好可能被戴上謀反大帽子;也可能使用的物品超標,相互的禮儀不當等,被說成僭越;甚至有人覺得你心裏是如何如何想的,以此定你一個謀反罪。

也就是說古代的謀反罪寬得沒邊,你一不小心就掉進陷阱。比如李賢謀反,僅憑几百副鎧甲就能斷定嗎?謀反是一系列動作,應該有同夥吧,是誰?應該有具體事件吧,是什麼?一概都沒有,就定罪了,豈不是冤案?

假如搜不出鎧甲,也能定李賢謀反,比如他這樣的公子哥,少不了養馬,一旦碰到軍馬就是謀反罪。再比如李賢喜歡舞文弄墨,找幾首反詩還不是小菜一碟。

仔細想想,李賢憑什麼謀反?深受父皇寵愛,三次監國,老皇帝病歪歪,他謀哪門子反?

李賢的生母到底是不是武則天?李賢真的謀反了還是被陷害的? 第3張

3.李賢謀反案真相

李賢謀反案,大體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武則天炮製說

《新唐書》就持這個觀點,認爲武則天就是替小情人明崇儼報仇。這個觀點實在荒唐,明崇儼雖是美男子,但是李治對她的寵信遠比武則天還要厲害。就算武則天有膽量,李治在世,武則天哪敢隨心所欲?

李治晚年其實跟武則天若即若離,如果不是政治需要,早就廢了她,武則天可能不顧政治前途,作出這種作死的事嗎?

第二種:裴炎陷害說

這個觀點是“偏門”,是郭沫若先生提出來的假說,他認爲裴炎與李賢在權力分配上形成了矛盾,企圖幹掉李賢,扶立李顯。

第三種:李賢行爲過當說

我個人認爲,以上兩種說法都不成立,李賢在歷史上有被美化的傾向。李賢肯定不存在謀反的意圖,但是存在行爲失當,屢屢觸及法律的邊界。加之他與武則天,及朝中其他政治勢力的矛盾,導致他被孤立。

當然,他這些“過當行爲”,按當時的法律標準,就是謀反。

李賢身份問題是簡單的事件複雜化

歷史上除了李賢之死,還有安定公主之死,武順之死,賀蘭氏之死,甚至李弘之死,其實都經不住推敲。

按照《新唐書》記載或暗示,這些人都是死於武則天之手,雖然他們都是武則天的至親。可是《舊唐書》中就找不到相關記載,爲何兩本史書,出入那麼大?

因爲《新唐書》貶抑武則天的政治立場所導致!

李賢的生母到底是不是武則天?李賢真的謀反了還是被陷害的? 第4張

《舊唐書》成書於後晉,《新唐書》成書於北宋。很顯然,成書更早的《舊唐書》,其史料的可靠性,一定比《新唐書》強,《新唐書》從哪兒搞到《舊唐書》都沒有的史料呢?

北宋是文人士大夫集團最強盛的時期之一,也是儒家思想逐步僵化的開始,他們過度強調忠君,喜歡以道德審判對待時政。因此,武則天在他們的心目中,就是個篡位的逆臣,還是個以女流凌駕於男權的巫婆。

所以,《新唐書》裏關於武則天的記載,很多都不可信,完全把歷史當做了政治需要的工具。看清了這個本質,我們只需要對照《舊唐書》和《唐會要》等史料,基本上可以得出結論:

李賢的出身沒有爭議,他與母親武則天的矛盾,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個人的不檢點讓武則天失望,二是權力分歧激化矛盾,無論於公於私,武則天都不會允許李賢即位。都拜《新唐書》所賜,把簡單的事件複雜化了。

至於丘神績殺害李賢,真相永遠不可知了,或許是李賢有所行動,引起武則天的不安。丘神績應該被授予了臨機決斷的權力,覺得情況比較糟糕,於是採取了極端的做法,逼殺李賢以絕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