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鑲白旗:清代八旗之一,因旗色爲白色鑲紅而得名

鑲白旗:清代八旗之一,因旗色爲白色鑲紅而得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鑲白旗在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爲白色鑲紅而得名,鑲白旗屬於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親統,而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清末時規模是84個整佐領,兵丁2.6萬丁,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萬人。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歷史

努爾哈赤剛死,兒子們就開始爭奪皇位。由於前述的原因,同母三兄弟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失敗,母親被殺,多爾袞沒有得到皇位,但保住了自己的15個牛錄,並依附在兄長阿濟格的旗下,反而是實力倒數第二的正白旗旗主皇太極當上了皇帝,而且皇太極趁機佔有了鑲白旗,以自己的兒子豪格作了旗主,爲了當皇帝名正言順,將正白和鑲白旗改名爲正黃和鑲黃旗。

鑲白旗:清代八旗之一,因旗色爲白色鑲紅而得名

說他改領正黃和鑲黃旗是不正確的,原來的正黃和鑲黃旗各有上司,他無法奪過來,別的旗主也不會同意。不但不能奪,皇太極還當衆發誓不能隨便沒收其它旗主的部下牛錄,即使旗主有罪被罰交出部下牛錄,交出的牛錄也只能在本旗內分配給其他領旗貝勒。

前面的敘述已經提到這時的正黃和鑲黃旗是實力最小的兩旗。所以皇太極還不能南面稱尊,爲所欲爲。爲了壯大實力,壓住強橫的兄弟們,雄才大略的皇太極不但沒有殺掉同母三兄弟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反而極力拉攏這三個小兄弟,因爲他們統領的正白和鑲白旗(原來的正黃和鑲黃旗)實力強大,尤其多鐸繼承了父親的親軍之後,成爲實力最大的正白旗主,但他只是一個11歲的孩子。

以後皇太極採用計策先後殺掉了鑲藍旗主阿敏和正藍旗主是莽古爾泰,吞併了正藍旗,將正藍旗和自己的正黃旗混編後再一分爲二,組成新的正黃和鑲黃旗,由自己親自統帥,從中還分出一部分牛錄實力給自己的兒子豪格壯大實力,豪格的鑲黃旗被改名爲正藍旗,改動的結果還是新的鑲黃旗實力最小。

爲了鞏固地位,皇太極對正白和鑲白旗採用分化的辦法,先是廢掉年長戰功高的阿濟格的旗主地位,用14歲的少年多爾袞作鑲白旗主,當多爾袞和多鐸長大成人後,又找岔子將正白和鑲白旗混編,以多爾袞作正白旗主,多鐸作鑲白旗主。

但這時由於歷史的淵源,正白和鑲白旗還是比較團結的,而且實力是八旗的第2和第1位,多鐸統轄的牛錄太多,他到那一旗,該旗就是八旗的最大一旗,皇太極死時,正是他的家天下計劃進行到最關鍵的時刻,他和他的兒子豪格一共有117個牛錄,是八旗的第一大勢力,三兄弟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則有98個牛錄是是八旗的第二大勢力,老代善(他兒子嶽託已死,所以代善轄兩紅旗)和濟爾哈朗則有96個牛錄是八旗的中間勢力。

佐領詳表

《光緒會典事例》:佐領成分,宗室一、覺羅一、蒙古四、滿洲七十八。鑲白旗滿洲都統第一參領所屬十六佐領:

鑲白旗:清代八旗之一,因旗色爲白色鑲紅而得名 第2張

佐領族屬編立年代佐領性質開創佐領人主要姓氏人丁來源

第一佐領 覺羅世管佐領覺羅永開覺羅氏和洛噶山

第二佐領 滿洲康熙13年公中佐領胡什塔本旗諸姓各佐領餘丁

第三佐領 覺羅康熙9年世管佐領覺羅白奇覺羅氏和洛噶山

第四佐領 蒙古國初公中佐領昂噶/科爾坤巴嶽特諸姓巴嶽特

第五佐領 蒙古康熙23年世管佐領西圖巴嶽特諸姓巴嶽特

第六佐領 滿洲國初世管佐領馬爾圖扎庫塔氏和格通邑

第七佐領 滿洲康熙12年世管佐領華善吳蘇氏瓦爾喀

第八佐領 滿洲康熙23年世管佐領木森吳蘇氏烏喇

第九佐領 滿洲國初世管佐領紀布喀達吳蘇氏瓦爾喀

第十佐領 滿洲康熙23年世管佐領烏光吳蘇氏瓦爾喀

第十一佐領 滿洲國初世管佐領紀布喀達吳蘇氏烏喇

第十二佐領 滿洲國初公中佐領備德/尼堪烏喇那拉氏鬆阿里烏喇

第十三佐領 滿洲國初世管佐領郎格文都氏訥殷

第十四佐領 滿洲康熙34年世管佐領鄂海文都氏訥殷

第十五佐領 滿洲康熙9年世管佐領素爾泰魯布里氏瓦爾吉城

第十六佐領 滿洲康熙23年公中佐領杭奇魯布里氏瓦爾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