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先帝駕崩後,新皇繼位登基要經歷哪些程序?

先帝駕崩後,新皇繼位登基要經歷哪些程序?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2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新帝登基程序,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皇帝登基有一個很複雜的程序,要分三個步驟,並不是坐上龍椅就算登基。很多人認爲,先帝駕崩,新皇帝立刻產生,就應該算是先登基後守孝。其實不然,嚴格來講,應該是先守孝後登基。

新皇即位登基,一般要經歷三個程序:靈前即位;登基大典;改元建新。

第一道程序:靈前即位

國不可一日無主,尤其先皇駕崩之際,正是政治敏感期,新皇及時登基,是政治穩定的必要條件。先帝的守孝期太長,按照禮法,要經歷27個月(即民間所謂的三年),爲了照顧皇帝這個職業的特殊性,人們發明了“以日易月”,以27天代替27個月,也就是說,皇帝的守孝期爲27天。

即便如此,皇位空懸27天,有可能帶來極大的政治風險。可是古代以孝治國,不盡孝道會被視爲皇位不合法。比如朱棣攻入南京,第一件事趕緊先去擊敗孝陵,然後即位。

孝道要盡,皇位不能空,怎麼辦?於是有了第一道程序——靈前即位。按照先皇的遺詔(或者以先皇名義頒佈的遺詔),新皇帝在大行皇帝靈前即位,完成權力交接,履行皇帝職責。靈前即位的時間節點沒有規定,一般是大行皇帝駕崩當日,或者兩三天內。

新皇靈前即位的程序比較簡單,由先皇指定的大臣宣讀遺詔後,新皇就算順利接管了皇權。在場的所有大臣、侍衛、親屬,都要對新皇行君臣大禮。

需要注意的是,這時候新皇帝雖然接管了權力,也明確了君臣名分,可是從嚴格意義上講,他還只能算是“代理皇帝”,因爲他還沒有經歷登基大典,這一必要的程序。

第二道程序:登基大典

先帝駕崩後,新皇繼位登基要經歷哪些程序?

古人認爲,皇帝是天子,代天牧民,所以新皇登基,祭拜天地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同時江山社稷承之於祖宗,所以還得祭拜宗廟。當然,新皇登基也必須昭告天下,讓天下的臣民都知道並擁戴新皇。

這些程序很複雜,新皇守孝期間,禮部(太常)官員就要着手準備,包括選吉日。一般情況下,大行皇帝喪期一結束,新皇登基儀式要儘快舉行。完成登基大典,新皇纔算正式登基。

有人說,先皇駕崩數天,就要舉行新皇登基儀式,那是不可能的事,登基儀式這種喜慶的典禮,怎麼可能在國喪期間舉行?這是混淆了靈前即位與登基大典的區別。

新皇登基能不能立刻冊立皇后?一般不能,新皇帝第一件要做的事,是先冊立皇太后,以及皇太妃,把先皇的女人們都安排到位後,才能輪得到自己的女人。絕大多數情況下,皇后的冊立要等到第二年,以示對先皇的尊重。

其實不光冊立皇后,還包括很多新政的實施,也要等到第二年。

第三道程序:改元建新

孔子云:“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儒家思想認爲,爲了表達孝道,在守喪的三年內,兒子不能隨意更改父親生前立下的規矩,否則就是孝道虧損。當然,這其中也包括更改年號

從漢武帝創立年號後,年號就成了每一朝皇帝的政治符號。一般情況下,皇帝只有在遇到重大事件時纔會變更年號,即“改元”,每一任新皇帝登基,都要改元,以示新朝新氣象。

不過,按照儒家孝道,新皇登基的當年,不得更改年號,表示遵從先皇的遺志。第二年改元,纔是新皇登基元年。也就是說,從政治意義上講,先帝駕崩後的第一個春節,纔是新皇帝的登基的起始日期

除了王朝更迭外,幾乎很少有繼承皇位的新皇帝,敢突破這個規則,否則會被人譏笑,甚至被認爲得位不正。比如宋太宗趙光義,即位後立刻將“開寶”年號,改成了“太平興國”。很多人認爲,這是趙廣義得位不正,心裏發虛,想盡快與太祖趙匡胤脫鉤的表現。

當然也有比較特殊的情況,比如明光宗朱常洛,即位當年就將萬曆四十八年,改稱泰昌元年。但是後人都很“理解”,因爲朱常洛沒熬到第二年就駕崩了(在位一個月)。如果當年不使用泰昌年號,第二年直接進入朱由校的“天啓”,朱常洛將成爲沒有年號的皇帝。

先帝駕崩後,新皇繼位登基要經歷哪些程序? 第2張

以上分析可知,皇帝登基即位的第一道程序靈前即位,是權力交接過程,他雖然有了皇帝的實權,可是從法統上講,他僅是“代理皇帝”。第二道程序履行完畢,新皇纔算走完了所有合法程序,纔是真皇帝。第三道程序是政治旗號,從此舊時代結束了。

用通俗的話來說,第一道程序叫“權力合法”,第二道程序叫“法統合法”,第三道程序叫“政治合法”。

由此可見,先帝駕崩,新皇雖然已經完成權力交接,甚至也已經被稱作皇帝,可是從新皇即位程序的完整性上講,他還不算是合法的皇帝。因此,可以毫無疑問地說,新皇是“先守孝後即位”,守孝期間他只是代行皇權的“準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