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月餅起義與哪位皇帝有關?月餅起義的稱呼是怎麼來的?

月餅起義與哪位皇帝有關?月餅起義的稱呼是怎麼來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月餅起義,起源於元末時期,與朱元璋起義有着密切的關聯,自此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歷史起源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

月餅起義與哪位皇帝有關?月餅起義的稱呼是怎麼來的?

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將“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裏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祕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爲節令糕點賞賜羣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爲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其他習俗

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還有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託球舞等。

民謠

關於中秋節的民謠、童謠衆多,如《拜月娘》、《椅仔姑》、《中秋拜月歌》、《拜月娥》、《全家拜月》、《中秋夜》、《月姐姐》、《月光光》、《月餅》;臺灣民謠《中秋旅思》、《月夜思鄉》、《煎熬》等。

諺語

七月十五鬼節,八月十五人節(張家口)

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滿盤(邢臺)

男不拜月,女不祭竈(石家莊)

吃亂了月餅死公公(冀縣,冀縣風俗:新媳婦第一年在婆家過中秋,就要連續幾年,在孃家也是如此,否則就算吃亂了月餅)

五月回港扒龍舟,六月割禾有錢收,七月燒紙盂蘭節,八月賺錢買餅嘗中秋(茂名)

冬唔飽,夏唔飽,八月十五食餐飽(廣州,中秋節令,供果豐富)

八月十五停活的,冬至節,教學的(山西,中秋做工人停活,冬至宴請教師)

月餅起義與哪位皇帝有關?月餅起義的稱呼是怎麼來的? 第2張

到中秋,賽摸秋(鄂西·土家)

八月摸個秋,摘柚抱瓜不算偷(摸秋:習俗,月夜偷摘他人田園掛失果實不視爲偷。俗信,這天送子娘娘要下凡,所以未生育的已婚婦女摸秋若不被發現,可早得子。)

歇後語

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吃月餅——節日的美食

八月十五辦喜事——人月共團圓

八月十五生孩子——趕上節了

八月十五看桂花——花好月圓

八月十五吃年糕——還早

八月十五看燈籠——遲了大半年

八月十五過年——差了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