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40萬趙國士兵已經被俘虜了,白起爲什麼還要殺了他們?

40萬趙國士兵已經被俘虜了,白起爲什麼還要殺了他們?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6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白起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中國古代流傳着一句充滿人文色彩的話:“殺降不祥。”意思是,殺戮這樣的事情,留在戰場上解決。等到硝煙散盡,那些有幸活下來的人,尤其是投降的俘虜,就不要再殺戮了,還是放他們一條生路吧。

所以,中國古代的將領,都不屑於殺掉投降的士兵。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中國古代也出現了一些殺降的將領。其中,名氣最大的當屬戰國名將白起。在著名的“長平之戰”中,白起擊敗了趙國軍隊,俘虜了40萬趙國士兵。接下來,白起做了一件極其殘暴的事情:將40萬趙國士兵全部坑殺。

40萬趙國士兵已經被俘虜了,白起爲什麼還要殺了他們?

白起爲何一定殺掉40萬趙國降卒?大致有3點原因。

一是趙國士兵反覆無常

根據《史記》記載,白起在“長平之戰”結束後,就如何處置40萬趙國降卒,與部下進行了商議。白起認爲,在這之前,秦軍已經攻陷了上黨,然而,上黨的百姓不願歸附秦國卻歸順了趙國。趙國士兵反覆無常,如果不將題目全部殺掉,恐怕日後會成爲災亂。

這種說法不無道理。秦國軍隊很難將40萬趙國降卒完全馴服。在未來的日子裏,40萬趙國降卒很容易成爲埋伏在秦國內部的定時炸彈,帶來無窮無盡的隱患。

二是秦國養活不了40萬趙國降卒

在戰國時期,不管是秦國還是趙國,生產力水平都比較低,很難供養一支巨大的常規武裝力量。

其實,秦國發起“長平之戰”時,國家的後勤保障也動員榨乾到了極致。秦昭襄王聽說趙國的糧道被切斷後,下達了全國動員令,徵調秦國14歲以上男子全部應戰,加封應徵者爵位一級.不僅如此,秦昭襄王還親自來到前線督戰,以阻絕趙國的援軍和糧草,傾全國之力與趙國作戰。就算如此,秦國軍隊依然出現了缺糧少衣的現象。可想而知,秦國根本就沒有辦法養活40萬趙國降卒。

40萬趙國士兵已經被俘虜了,白起爲什麼還要殺了他們? 第2張

三是殺掉40萬趙國降卒,能夠震懾趙國

白起不但是一名運籌帷幄的將領,還非常懂得打心理戰。他在打贏“長平之戰”後,並沒有將40萬趙國降卒全部殺掉,而是剩下了240個年紀小的降卒回趙國報信。白起這樣做,並不是什麼心存慈念——對他而言,殺人就像呼吸一樣簡單。實際上,他是想借這240個降卒,向趙國傳遞信息,以形成巨大的心理優勢,便於下一步直接滅掉趙國。

從後來發生的事情可以看出,白起這一招非常有效。當240個降卒回到趙國後,趙國上下爲之震驚,一片哀傷。白起乘勝追擊,率部攻打趙國都城邯鄲。不過,趙國派蘇代用重金賄賂了秦國丞相范雎,在范雎的進言下,秦昭襄王下令召回了白起大軍,使得白起精心策劃的計謀功虧一簣。

當然,無論怎麼說,白起殺掉40萬趙國降卒,都是一件極爲殘暴的事情。這一點,連白起自己都不得不承認。

“長平之戰”後,白起與秦昭襄王發生了不愉快的事情。在范雎的挑撥離間下,秦昭襄王派使者賜劍命其自刎。白起接到秦昭襄王的命令後,問自己:“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白起內心深處認爲自己爲秦國立下了很大的功勞,如果不是得罪了上天,怎麼可能會遭遇這樣的下場。

40萬趙國士兵已經被俘虜了,白起爲什麼還要殺了他們? 第3張

過了很久,他自己進行了回答:“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阬之,是足以死。”這時候,白起想起了死在手中的40萬趙國降卒,覺得自己是罪有應得,於是揮劍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