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漢朝的和親和宋朝的歲幣哪個更恥辱?原因是什麼?

漢朝的和親和宋朝的歲幣哪個更恥辱?原因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自古以來,中原統治地區經常面臨着與外族之間的關係,有些朝代很強硬,也有底氣,但是也有一些時候不得不低頭。漢朝時期就採取了和親的政策,遠嫁了很多“公主”,而宋朝時期就是出錢,被稱爲“歲幣”。但是不管是哪種方式,都還是有些恥辱的,因爲打不過,所以不得不這樣做,那麼這兩種辦法相比之下,哪一種更顯得恥辱一些呢?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漢朝的和親和宋朝的歲幣哪個更恥辱?原因是什麼?

喜歡和平是每個人共同的願望,可是也正因如此,和平才變得彌足珍貴,得之不易,在中國古代史上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在歷朝歷代換取和平的方式,比如我們大漢王朝換取和平的方式是議和靠公主出嫁聯姻,而宋朝爲求和平採用的方式則是議和全靠鈔票購買,那麼這兩種方式到底孰優孰劣?

1.爲了弄清這兩種議和方式,我們需要做一個對比,先看漢朝議和,即和親的情況。一般說起和親,我們通常都會認爲這是不大光彩的外交手段,因爲畢竟是我們拿着自己的公主嫁給匈奴等少數民族的老闆,以換取對方不再軍事騷擾我們,以此而得和平。可是在古代史上,和親真的都是如此屈辱嗎?

著名的歷史學家崔明德曾經在《中國古代和親史》一史學著作中,根據和親的目的和性質,把和親分了7大類,分別爲:安撫型、同盟型、政權型、互惠型、發展關係型、鞏固聯盟型、政治聯盟型。不過崔明德在書中明確指出了漢朝的和親性質屬於第一大類,主要是安撫爲目的之安撫型。

2.根據目前有史記載的數據來看,漢朝爲了安撫對方,一共遠嫁出了十幾位公主,從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前103年,將近一百年的時間裏,漢朝給匈奴送去的公主多達12位之多(或者比這個還多,具體數據需要翻閱更細微的史料),這12位分別是:

從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前176年,共有3位公主嫁給了一個人,即冒頓單于。那麼這個冒頓單于到底是何許人?竟然有如此威力,能夠迫使漢朝把三個公主都嫁給他呢?這個如果看了歷史的話,還真得說,漢朝嫁公主換和平,實在是爲形勢所迫。冒頓單于生於公元234年,比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大20歲左右。當劉邦在中原地區開拓事業,最終戰勝項羽,奪取天下的時候,這冒頓單于人家也沒閒着。冒頓單于在公元前209年殺掉自己的老爹自立,從此開啓了自己的霸業之路,此後統兵先後攻打征服了樓蘭等20多個少數民族部落,而冒頓單于也因此成爲歷史上第一位統一北方草原的霸主,手裏有一支所向無敵的精銳騎兵,數量高達三十萬。

在公元前200年,發生的那場白登之戰,雖然劉邦最後在陳平的謀略之下,僥倖逃出了冒頓單于的大軍包圍,但是卻讓劉邦對強大的匈奴之兵心有餘悸,於是此後爲了長久的和平,劉邦派遣使臣劉敬到匈奴那裏談判,以和親爲手段,建立互不侵犯的盟約。此後漢朝皇族遠嫁一位公主給冒頓單于。

此後到了公元前192年,漢惠帝劉盈時期,因爲冒頓單于的大軍不斷侵擾,不得不再次以和親爲手段換和平,再次選一個皇族公主遠嫁冒頓單于。到公元前176年,此時的冒頓單于已經老邁,再過兩年他就會死掉,可是匈奴大軍對漢地的侵擾再次令漢朝不安起來,不得已漢文帝再次走老路,選一皇族公主嫁給了冒頓單于。

公元前174年,冒頓單于終於掛了,可是他雖然掛了,他的繼位者老上單于不但繼承了老爹的牛氣哄哄的基因,是一個強主,而且還踩着老爹冒頓單于的路子繼續把匈奴的實力推向更強大,因此漢朝的和親之路還沒有結束。公元前174年,漢文帝選一公主嫁給老上單于。公元前162年,漢文帝再選一個公主嫁老上單于,這一點很意外,因爲再過兩年,即公元前160年,老上單于就會死掉。跟他老爹冒頓單于的情況一樣,都是娶漢朝公主兩年後去世。也許是巧合,抑或是天意。

漢朝的和親和宋朝的歲幣哪個更恥辱?原因是什麼? 第2張

不過冒頓單于這個家族血脈還真是強大,老子英雄不但兒好漢,孫子也很好漢,老上單于死後,其子也就是冒頓單于的孫子軍臣單于繼位,此人在位35年,對漢朝的影響很大,前後共接受了4位漢朝皇族公主做老婆,分別是公元前160年漢文帝選一公主嫁給軍臣單于;公元前156年和公元前152年,漢景帝先後選2位公主嫁給軍臣單于;公元前140年,被稱之爲漢武大帝的漢武帝選一公主嫁給君臣單于。

此後,漢朝還遠嫁了三位公主,分別爲細柳公主、解憂公主,以及古代史上最有名的和親公主王昭君。細柳公主是在漢武帝時期,公元前108年遠嫁烏孫昆莫獵驕靡。解憂公主也是在漢武帝時期,在公元前103年,漢武帝爲了加強與烏孫的聯盟,漢武帝就搞和親政策,把解憂公主嫁給烏孫岑陬。王昭君是在公元前33年,嫁給匈奴呼韓邪單于,爲促進漢朝的穩定和平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3.根據粗略史料來看,漢朝爲求和平以和親方式,先後給匈奴等少數民族送去了十幾位公主。可是反觀宋朝,雖然在武功上似乎跟漢朝不在一個檔次,無論從疆域還是國家的軍事實力來看,兩宋都不能跟漢朝相比。可是令人意外的是,宋朝沒有把自己的皇家公主送去換和平的。可是儘管如此,宋朝也並沒有因此而讓人刮目相看,反而令人感到十分軟弱和同情。這大概跟宋朝換取和平的方式有關,漢朝靠女人,宋朝則是靠鈔票。

做一個不恰當的比喻,漢朝更像是一個人丁興旺的大家族,所以對女人似乎並不是太在乎,而宋朝則像是一個家財萬貫的大財主,所以對金錢並不是很在乎,似乎在宋看來,凡是能夠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所以犯不着把自己的千金送到敵人那裏受蹂躪之苦。

4.在兩宋,前後共有大約5次議和,不過議和的籌碼都是鈔票,雙方更像是在談一樁大生意,不管敵方如何獅子大開口,宋朝方面基本都能接受,這一方面是因爲宋朝的經濟實力如同漢武帝時期的軍事實力,另一方面是宋朝的軍事力量確實不是金遼等國的對手,花錢消災換和平是最省心的辦法。

宋朝共發生5次議和,北宋2次,南宋3次,具體情況分別如下:

漢朝的和親和宋朝的歲幣哪個更恥辱?原因是什麼? 第3張

北宋這兩次是慶曆和議和宣和和議,慶曆和議的雙方是北宋和西夏,條件是北宋給西夏7萬兩銀、15萬匹絹、3萬斤茶葉,除此之外,在節慶之日,另賜西夏2.2萬兩銀、2.3萬匹絹、1萬斤茶葉。不過這個數字相比宋仁宗時期的國庫收入,不過是九牛一毛。再說宣和和議,宣和和議發生的時間,北宋已經日薄西山,馬上就要滅亡了,所以這一次和議已經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無非是稍微拖延了一下滅亡的時間而已。

接着我們看南宋時期的3次議和,分別爲紹興和議、嘉定和議和隆興和議。紹興和議的雙方是南宋和金國,和議的經濟條件是南宋每年向金國送歲貢25萬兩銀、25匹絹。這個數據比北宋時期,已是不可同日而語,銀兩數額犯了三倍。

嘉定和議的雙方依然是南宋和金,議和的條件比紹興和議更甚,或者說更喪權辱國丟面子。本來是花錢消災,捎帶也能挽回點面子,可是這一回倒好,花了錢,雖然消了戰爭之災,但是這面子可以說是顏面掃地。南宋先是給金支付戰爭賠款300萬兩銀,然後每年支付歲幣爲30萬兩銀和30萬匹絹,數額比紹興和議時期多了整整5萬,這個數額相當於北宋慶曆和議時期支付西夏的全額了。

隆興和議的雙方還是南宋和金,不過這次議和倒是南宋三次議和中成果最好的一次。在公元1161年,金國完顏亮兵分四路攻打南宋,可是金軍打到採石磯時遇到了一塊硬骨頭啃不動了,這塊硬骨頭就是南宋名臣虞允文,在虞允文的統領下,宋軍以1萬5千之衆完敗金兵15萬,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史稱採石大捷。之後,完顏亮因失敗惱羞成怒,失去理智下死令渡江而戰,結果引起部將譁變,完顏亮被殺。而金國方面新稱帝的完顏雍忙於收拾殘局,無力外用,忙派遣使臣來跟南宋和談。宋朝方面也並沒有立即答應,而是還想借採石磯大捷對金國採取強硬措施,以武力對待,結果搞了一個隆興北伐,卻因將領不和以失敗告終。

5.此外,還有南宋主和派密通金國,提示其以武力威脅南宋就範,金國方面會意,立即調集大軍逼近長江,南宋方面見此,方纔把和談再次擺上桌面,和談的結果是南宋每年給金國20萬兩銀、20萬匹絹。比紹興和議少5萬,比嘉定和議少10萬,算是南宋時期最成功的一次議和。另外隆興和議維持的和平時間也比較長,長達40年,這40年對於南宋和金國都至關重要,因爲這40年,南宋和金各自出現了一個聖主明君,南宋爲宋孝宗,他有乾淳之治;而金國則有金世宗,被後世史家譽爲“小堯舜”。

漢朝的和親和宋朝的歲幣哪個更恥辱?原因是什麼? 第4張

結語:總的來說,漢朝整體軍事實力比宋朝強大,但是面對強大的匈奴,漢朝也很頭疼,爲了謀求長遠的和平發展,以嫁公主聯姻的方式求得和平,有效果,但是都不能確保太長遠。可是這個方式,卻沒有令漢王朝丟臉,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漢朝在求取和平的方式上似乎有點弱,畢竟是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敵人,可是漢朝失去的只是幾個女人,卻保住了自己的國家,同時也沒有亡國於敵人。反看宋朝就不同了,雖然沒有拿自己的公主做工具換和平,而是拿鈔票買和平,但是宋朝卻最終沒有靠鈔票買來永久的和平,而是花了很多錢後,還是被敵人給滅了,這大概是宋朝令人瞧不上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