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劉筠是誰?爲何能成爲包拯的恩師?

劉筠是誰?爲何能成爲包拯的恩師?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包拯的恩師劉筠是誰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胸懷報國之志的包拯,在求學期間可謂品學兼優,他治學嚴謹,爲人正直,處理人際關係極爲慎重。正是他不凡的學識和人品,使他被當時一位頗有名望的文豪劉筠賞識,包拯也將其引爲伯樂,最後成爲忘年之交。

就在天禧五年(1021),包拯二十三歲時,劉筠離京就任廬州知府。這對包拯此後的人生道路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那麼這劉筠到底是何許人也呢?劉筠,字子儀,大名(今屬河北省)人,翰林學士,是“西昆體”詩歌的創始人,可以說是北宋早年的文壇領袖。劉筠爲人正直豁達,辦事嚴謹,很有骨氣。他之所以從一個京官變成廬州知府這樣的地方官,也正是因爲他的爲官正直。

劉筠是誰?爲何能成爲包拯的恩師?

宋真宗晚年時期,以宰相丁謂爲首的一羣奸臣弄權當道。當時,丁謂與王欽若、林特、陳彭年、劉承珪都以奸邪險僞著名,被人合稱爲“五鬼”。晚年的真宗皇帝十分迷信鬼神,丁謂等人便一味迎合,不顧國庫空虛,舉行泰山封禪儀式,建玉清昭應宮;不顧百姓生活困苦,命令各州增加進獻,同時廣徵徭役。這些行爲都遭到了時任宰相的寇準的痛惡彈劾,他們便羅織罪名,使寇準被罷相貶官。

滿朝文武對此敢怒不敢言。真宗皇帝死後,年僅十三歲的仁宗皇帝繼位,太后聽政。他們更利用職位之便,將真宗皇帝之死歸罪於寇準,大肆打擊與寇準關係相近的大臣。仁宗皇帝尚且年幼,丁謂便勾結了宦官,在事實上把持了朝政,所有的奏章都要經過他的審閱之後纔會被送往內廷。爲官正直的劉筠與丁謂這種奸臣勢不兩立,無法共處,可是丁謂把持着朝政大權,他也是無可奈何。

劉筠曾憤然說過:“(朝堂上)奸人用事,我連一天都待不下去了。”忍無可忍之時,劉筠只得上表請求辭官外任,出知廬州,從而與包拯結下了不解之緣。

劉筠出知廬州後,非常注重發現和培養人才,而包拯作爲廬州一帶出類拔萃的“三好學生”,自然得到了劉筠的賞識。《宋史·劉筠傳》中記載道:“包拯少時,頗爲劉筠所知。”得到劉筠親傳藝業的包拯,其學業也是一進再進,名聲漸顯。而包拯作爲廬州地方的一個“生於草茅”的學生能夠聞名全國,劉筠這樣一位文壇領袖式人物的提攜、賞識,在其間發揮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苦學有成的下一步按說便是參加科舉,考取功名,踏上仕途了。可是在天聖二年(1024),仁宗皇帝重開科舉時,包拯竟然放棄了這次朝廷開科取士的機會,原因在於“父母在,不遠遊”。包令儀夫婦固然爲包拯的至孝之心所感動,卻也爲包拯的前程感到不安。兩位老人不想拖累了包拯的仕途,爲了解決包拯的後顧之憂,他們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劉筠是誰?爲何能成爲包拯的恩師? 第2張

於是,包拯二十六歲這年,便在父母的安排下與董氏成親了。有妻子在家盡孝,包拯也就可以安心考取功名了。

當時的趕考學子要經過三層選拔才能成爲進士。首先是州郡發解試,即“鄉試”;然後是全國禮部試,即“省試”;最後便是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

天聖五年(1027),這年包拯二十九歲,朝廷再次開科取士。包拯順利通過“鄉試”後,卻對接下來的“省試”很是擔憂,原來當時的考試題目分詩、賦、論三個板塊,而一般考官都以詩賦成績取士,而這也正是包拯的薄弱之處。

這時,傳來一個讓包拯欣喜若狂的消息,仁宗皇帝特命貢院“將來考試進士,不得只以詩賦進退等第,而要參考策論以定優劣”。更讓包拯感到興奮的是,這次“省試”的主考官正是剛剛奉詔入京的樞密直學士劉筠。劉筠雖爲文壇大家,但並非只會做膚淺學術文章的老學究,在他看來,時事策論的好壞纔是學子爲官能否爲國爲民謀福利的關鍵所在。這使得擅長策論的包拯在“省試”中獲得了很大的優勢。

果然,包拯順利通過“省試”。於是,經過層層選拔,包拯終於來到了開封府,來到了仁宗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考場。考試有三個題目,分別是:《聖有謨訓賦》、《南風之薰詩》和《執政如金石論》。這幾個題目其實很有深度,考場上,甚至有學生提出題目難解,請求仁宗皇帝解釋一下。

終於到了放榜之日,榜單上寫着這次科考錄取的三百七十七個名字,分爲“六甲”六個等級,而包拯的名字赫然便在一甲(前三十名)之列。一甲進士即進士及第,一般都很有可能在今後的仕途中成爲朝廷高官或是執政大臣,放在今天就相當於可以進中央政治局。包拯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不僅得益於包令儀夫婦自小的良好教育,更要歸功於劉筠在廬州期間的言傳身教。

《宋史·劉筠傳》記載有“(劉筠)性不苟合,遇事明達,而其治尚簡嚴”。而《宋史·包拯傳》中也有對包拯與人交往不隨意附和,不以巧言取悅人,性情嚴峻剛直的描寫。可見,包拯一直受到劉筠親自指點,這也使得包拯形成了正直豁達,處事嚴謹的良好品質。劉筠對包拯的仕途走向乃至一生都有着不可忽視的影響。包拯進士及第後,更促進了包拯和劉筠的師生之誼。

劉筠是誰?爲何能成爲包拯的恩師? 第3張

另有史書記載:當第一甲進士唱名之時,突然日呈五色、光耀殿庭。滿朝文武都認爲這是百年難見的吉兆,象徵仁宗皇帝聖明,能夠選賢任能,連上天都爲此感嘆,爲此降下祥瑞。而事實上,這一科的第一甲進士中,韓琦、文彥博,後來都官至宰相。王堯臣、趙概成爲副宰相,包拯位至三司使、樞密副使(相當於“副相”),這些人確實都成了一代名臣。

熟悉北宋歷史的人都知道,在三十年之後,也正是以這一批人爲中堅力量,輔佐仁宗皇帝開創了歷史上有名的“嘉祐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