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包拯到處得罪人爲什麼還能步步高昇?包拯背後的靠山揭祕

包拯到處得罪人爲什麼還能步步高昇?包拯背後的靠山揭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官場風雲變幻,人脈極其重要,而包拯是個遠近聞名的大清官,正直無比,到處得罪人,那麼他是靠什麼步步高昇的呢?今天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包拯出生廬州府(今安徽合肥),他的官場生涯有過犯錯被貶的經歷的,但是很快就會再度高升,並創下了爲官26年升遷27次的記錄,不僅宋代罕見,在中國歷史上也很罕見。在政治鬥爭極爲殘酷的宋代官場,他是如何生存的?

包拯是個極爲剛直的人,做地方官的時候,他不怕得罪人,一切依法辦理。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地方官掌控地方全權,他有這個機會。然而,包拯做中央官的時候也是如此,他不僅彈劾官吏,對皇帝也毫不客氣。

嘉祐三年(1058年),包拯升爲右諫議大夫、權任御史中丞。這兩個職位非常有意思,值得說一下。諫議大夫在唐代原本是宰相下屬的一類官職,是宰相與皇帝溝通的中介。一般諫議大夫是負責批評皇帝的,他們是由低級官吏升任,一般選擇名望高、資歷淺的人。

包拯到處得罪人爲什麼還能步步高昇?包拯背後的靠山揭祕

諫議大夫經常批評皇帝,皇帝一旦不開心,他們就會請辭,一旦請辭名望就會上升,未來的前途會更好。所以,諫議大夫對皇帝的批評是極爲嚴格的。這是代替宰相把宰相想說的話說出來而已,讓皇權與相權保持相對的緩和。

御史中丞屬於御史臺,原本也是政府下面的機構,後來從政府剝離出來,專門負責監察政府。不過,宋代的諫議大夫不設機構,由皇帝任命,也是監察政府的。於是,皇權加強了,御史中丞、諫議大夫都是針對宰相爲首的政府的。

另一方面,包拯是天聖五年的進士。這一年的進士總共錄取了1418人,這些人中,出現了這麼多高官,在大宋一朝是極爲罕見的。尤其是,出現了一甲前三名同爲宰執的局面,在當時前所未有。這一屆科舉出現的人才多,直接導致了包拯有機會獲得“同年”的幫助。

宋代的政治有明顯的“同年政治”的特徵,不僅宋代,其他的朝代也是如此。同年登科的人很容易結爲黨羽或者保持很好的同盟關係。包拯在這方面表現得尤其明顯。他在做中央官時,極爲迅速的升遷,與當時的宰相文彥博以及他的繼任者韓琦關係巨大。

這兩個人都是包拯的同年,同時包拯與文彥博還結爲兒女親家。文彥博第二次擔任宰相的時候,包拯被升爲御史中丞。文彥博是北宋政壇常青樹,三度擔任宰相,服務四位皇帝。而包拯正是在他的庇護下才平步青雲的。文彥博執政時代,包拯扳倒了兩任負責帝國財權的三司長官,最終自己做上了這個位置。

包拯到處得罪人爲什麼還能步步高昇?包拯背後的靠山揭祕 第2張

包拯與其他的同年高官都保持了極爲密切的關係。彈劾過中央要員,如“國丈”張堯佐、宰相宋庠、三司使宋祁與張方平等;也曾揭發過地方貪官酷吏,如王逵等人。現存《包拯集》的187篇文章中,其中55篇中明確批判了61位本朝人物。

這61個人物中,只有2位是天聖五年科的同年。除了這兩個人外,包拯爲官一生,從未批評過任何天聖五年科的同年。這就是包拯爲官的技巧和他聰明的政治運作。儘管他是一位清官,但是實現清官志向的手段也是比較靈活和世俗的。

從包拯的故事可以看出,成就一位清官的未必是他剛正不阿的精神和不向權貴低頭的氣質,而是他懂得在高壓下生存的技巧,同時又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獲得實現抱負的權力。僅僅是一腔熱血和滿腹慈善的人,是沒有辦法在大宋的官場活下來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