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紫禁城宮殿外的甩鞭之人,其中“甩鞭”有什麼講究呢?

紫禁城宮殿外的甩鞭之人,其中“甩鞭”有什麼講究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雍正王朝》裏一個人總在宮殿外面甩那個鞭子是什麼意思?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若將甩鞭之人放到現在,則很好理解,大到好幾萬人的演講,小到一個部門開會,說好幾點開始,在這之前,參會人員都會陸陸續續到場,時間點一到,就會有個人(可能是主持人),站起來,拿着話筒(或者不拿話筒),咳嗽一聲或者拍拍話筒,宣佈會議正式開始。而這個人,就相當於甩鞭人,他拿的話筒或者咳嗽發出的聲音,就相當於鞭子發出的響聲,其用意就是告訴與會人員,不要說話,注意安靜,會議馬上要開始了。

紫禁城宮殿外的甩鞭之人,其中“甩鞭”有什麼講究呢?

而這“甩鞭”則是古代宮廷舉行這種朝會時禮儀中的一個環節,稱之爲“鳴鞭”或者“響鞭”,也叫“淨鞭”。雖然我們現在經常在清朝的宮廷戲裏看到,但實際這個並不是始於清朝,早在五代十國時期,就已經有這個了。

只不過在清朝得到了進一步的規範,這個鞭子的製作也有講究,黃絲編織而成,鞭梢塗上蠟,長度也有一定要求,更難得的是,每次甩三遍,這三遍發出的響聲都要求一樣,不許有高有低,因此,這對於甩鞭之人也是有非常高的要求。

紫禁城宮殿外的甩鞭之人,其中“甩鞭”有什麼講究呢? 第2張

到了清朝康熙年間,對“鳴鞭”有一定的要求,每次朝會都需要進行兩次“鳴鞭”,一次是皇帝從中和殿出發到達太極殿時,鑾儀衛官會高喊“鳴鞭”,於是甩鞭之人就會響三下淨鞭。第二次就是朝會結束後,皇帝起駕回宮,羣臣退下,會再次響起三次鞭。

由此可見,這個“鳴鞭”,是封建時代君主專制威權的表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