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二十四節氣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爲什麼齊國有30個?

二十四節氣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爲什麼齊國有30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9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二十四節氣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爲什麼齊國有30個?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二十四節氣在我國已經流傳了數千年,這是古代先祖的智慧,這些節氣對於我們現在的生活來說依舊具有很大的意義。不過可能很多人都認爲,二十四節氣是從確定下來的時候開始,就一直不變的延續至今的,事實上並非如此,在春秋戰國時期,其他的諸侯國用的都是二十四節氣,但是隻有齊國有三十個,爲什麼他們會有三十個節氣呢?

二十四節氣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爲什麼齊國有30個?

齊國有個稷下學宮,學宮裏各種人才應有盡有,懂天文地理的也比比皆是,這些人身處於齊國的稷下學宮,但對齊人的風俗都非常不認同,曾說“明國異政,民人殊俗,不及天下。”這就是說齊人跟周人採用的節氣不同,是一種“異政”。在周人的觀念中,只要帶了個“異”字,都不是什麼好事情。東夷西戎是“異”,北狄南蠻是“異”;廢長立幼是“異”,無君無父是“異”。那麼,爲什麼齊人會特立獨行的推行這種30個節氣,而不推行24節氣呢?

在春秋戰國時代,中原人終歸還是以農業爲主的地區,農業生產與天文曆法的關係非常密切。春耕秋收要看天,祭祀祖先也要看天,朝堂中有專門的掌管天文曆法的官員,謂之於“太卜”、“春官”或是“宗伯”。這些官員在夏商時代即概括出春和秋的概念來,他們都是一羣對時間非常敏感的人。在殷商時代,他們把一年分成了12個月,其中有大月和小月之分,大月就是有30天,小月就是29天,這樣劃分出來全年就是有24個節氣,並分出了四個季節。到周王朝建立而後,即沿用了這種習俗。

二十四節氣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爲什麼齊國有30個? 第2張

而齊國跟諸侯列國所採用的節氣不同,主要來源於《管子》的記載,“唯聖人知四時,不知四時,乃失國之基……是故春三月……夏三月……秋三月……冬三月”,這是齊國採取的一年分爲四個季節的最可靠記載,更是華夏文明中四季分明的可信史料。根據後人的猜測,齊國的30個節氣可能採取的是十月曆,即全年只有十個月份,以36天爲一月,72天爲一季,正好360天就是十個月。如果每12天爲一個節氣,全年360天恰好就有30個節氣,齊國爲何會如此不同呢?

據傳齊國的30節氣跟齊國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點有關係,周人興盛的陝西地區主要是溫帶季風氣候,溫度較爲適中,降水明顯,冬季溫暖溼潤,四季也較爲分明。而齊人所處的山東地區,則屬暖溫帶溼潤性季風氣候,由於臨近海洋,春秋短暫,冬夏時間較長。如果能夠把短暫的春秋季節分得更爲細緻,則能給予人們更多的安排時間。當年姜子牙受封齊國的時候,顯然就看到這種特點,因此才把春秋季節的時間劃分得更爲細緻,《管子》中的春秋兩季各有8個節氣,冬夏兩季各有7個節氣,每個節氣都是12天,這即是把春耕秋收的時間都清晰的明確爲96天,農人蔘加農耕更加有章可循。

二十四節氣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爲什麼齊國有30個? 第3張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說的是“自此以下,陰陽之數,日辰之名,於世國異,政家殊俗。此但齊獨行,不及天下。”這就是說齊國的30節氣跟陰陽五行學說有所關係,而中原人的五行學說本也是起自齊國的鄒衍,鄒衍也是在稷下學宮參學數年而後,從齊人的生活習俗和傳統文化中,歷經分析總結才提煉出的五行學說,齊人的30節氣對其影響絕對非常之深。《管子》中把360天分成五個等分,每一個等分又有72天,全部歸屬於金木水火土五行,所謂“日至,睹甲子木行御……七十日而畢……睹壬子水行御……七十日而畢”,如此循環往復,就是鄒衍所說的五德終始,這種五行學說既運用於節氣,更運用於王朝更替。

那麼,說了這麼久,或許很多讀者還在疑惑,究竟這30個節氣是哪些呢?其實在《管子》中就有記載,春季的八節依次爲:地氣發、小卯、天氣下、義氣至、清明、始卯、中卯、下卯;夏季的七節依次爲:小郢、絕氣下、中郢、中絕、小暑至、中暑、大暑終;秋季的八節依次爲:期風至、小卯、白露下、復理、始節、始卯、中卯、下卯;冬季的七節依次爲:始寒、小榆、中寒、中榆、大寒、大寒之陰、大寒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