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宋朝爲何要兵權三分?宋朝的三大統兵機構是什麼?

宋朝爲何要兵權三分?宋朝的三大統兵機構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宋朝的三大統兵機構是什麼?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兵部尚書侍郎之職,掌天下軍衛、武官選授之政令。"

自古以來,一個王朝的軍事實力就直接代表了這個政權可以在歷史上存留多長時間,而掌握軍事大權的機構往往會對帝王們的統治產生直接的影響。唐朝時期,兵部是最高軍事行政機構,掌管着軍中一切事務,但是到了宋朝,在宋太祖的領導下,兵部的大權逐漸衰落,轉而歸屬於樞密院,後又直接劃分爲三衙,權分三制。從而使得唐朝兵部統兵體制,在經歷了五代以後,演變爲後來宋朝的軍權三分制。

一、歷史遺留問題:五代以來樞密使權力過大,威脅皇權,從“傳統的兵部統兵到軍權三分”成爲必然

在唐朝時期,兵部是全國最高的軍事行政機構,在《唐會典》曾經有一段文字明確記載了兵部在當時國家軍事管理體系中的重要地位:

宋朝爲何要兵權三分?宋朝的三大統兵機構是什麼?

“三公,論道之官也。蓋以佐天子,理陰陽,平邦國,無所不統,故不以一職名其官。然周、漢以來,代存其任、自隋文帝罷三公府僚,皇朝因之,其或親王拜者,亦但存其名位耳。”

兵部在當時可謂是最高的軍事行政機構,大大小小的軍事事務都要通過兵部進行裁決,並且在兵部中都有詳細的文字記錄。但是在“安史之亂”以後,兵部的權力遭到了削弱,後來唐王朝政權逐漸衰微,在五代之後,兵部所控制的軍權已經大不如前,這是樞密使開始崛起。

到了宋朝,五代末崛起的樞密使直接被宋朝政權繼承,樞密使成爲國家最高軍事管理機構,在國家的軍事事務中發揮着主導的作用。

但是,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宋太祖趙匡胤漸漸發現,自五代以來,樞密使的權力越來越大,在國家的政治事務中,已經不單單侷限於管理軍事事務那麼簡單,有時候還會管理其他方面的事務,其權力已經嚴重逾越了職責範圍之內,影響到了皇權。

宋朝爲何要兵權三分?宋朝的三大統兵機構是什麼? 第2張

在宋王朝的政權剛剛建立的時候,統治者一般十分注意對於自己政權的鞏固,防止有些叛亂之人趁機起義。而兵權在王朝的統治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掌管兵權的機構權力已經遠遠大於其本來應盡的職責,必然會引起統治者的不滿。

此時樞密院的權力已經壓倒了相權,嚴重威脅了皇權,再加上宋太祖趙匡胤在總結五代經驗的基礎上得出的教訓,做出了將樞密院權力分割的決定。將統兵權直接劃分給三衙,並聖其爲中央最高統兵機構。

由此,樞密院開始掌管兵籍,虎符,有發兵的權力,卻沒有統兵的權力,但是三衙有統兵的權力,但是沒有發兵的權力,兩者之間相互制約,相互牽制,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新的軍事領導體制。

就這樣,宋朝的軍權三分制可以說是正式形成,這也是宋太祖趙匡胤對國家軍事體制做出的一個很大的調整。

宋朝爲何要兵權三分?宋朝的三大統兵機構是什麼? 第3張

二、宋朝的軍權三分制主要依託三大機構,分別爲:樞密院、三衙四廂和兵部

(一)樞密院——中央最高軍政指揮機構

樞密院在宋王朝剛建立的時候隸屬於當時的“中樞”機構,是最高的中央軍政機構。在宋朝的軍權三分制以前,樞密院掌管的事務很多,但是自三權分制以後,樞密院掌管的事務範圍逐漸縮小。

大致分爲以下幾種:首先,是管理邊防的事務,輔佐統治者管理國家軍事大事;其次,管理軍官的選拔,士兵的招募以及將帥的賞罰;最後,管理軍中的某些事務,均在自己的職責範圍之內,不可越權。

宋朝爲何要兵權三分?宋朝的三大統兵機構是什麼? 第4張

但是,樞密院的這些職責,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不同的情況下可以根據事情發展的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也就是說,宋朝樞密院職事,沒有獨斷的軍權。在軍權的分配上,與三衙相持,樞密院有發兵的權力,但是沒有統兵的權力,三衙有統兵的權力,但是沒有發兵的權力。也就是如《宋會要輯稿》中記載的一般:

“兵權隸之三衙,本之樞府。樞府有發兵權,而無握兵之重:三衙有握兵之重,而無發兵之權。”

這樣一來,樞密院的權力已經不足以對皇權構成威脅。

(二)三衙四廂——中央最高統兵機制

在宋朝,“三衙四廂”是最高的統兵機制,作爲最高的統兵機制,那麼宋朝的統兵權理所應當的掌握在三衙四廂帥主的手裏。

宋朝爲何要兵權三分?宋朝的三大統兵機構是什麼? 第5張

當時宋朝的兵種大致可以分爲五種:禁兵、廂兵、役兵、鄉兵和蕃漢兵。三衙四廂統領的主要是禁兵,禁兵是國家正規的軍隊,也是在作戰時軍隊的主要戰鬥力,在平時無戰爭之時主要負責的就是國家的防禦工作。除了禁兵,三衙四廂還統領廂兵。

“三衙四廂”中的三衙是殿前司、侍衛親軍馬軍司、侍衛親軍步軍司的統稱,四廂則是捧日步軍左、右廂、天武馬軍左、右廂,龍衛馬軍左右廂和神衛步軍左右廂的統稱。

根據史料記載,“三衙四廂”在前朝就已經存在,宋朝是在借鑑前朝的基礎上直接繼承過來的,在《宋史》中有一段文字記載:

殿前軍起於周世宋、足時太祖爲殿前司都虞候。初,詔天下選菜壯士送京師,命太祖擇其精、高者爲殿前諸班,而置都點檢.位都指揮使上。太祖實由受禪。

宋朝爲何要兵權三分?宋朝的三大統兵機構是什麼? 第6張

由此可知,三衙四廂確實是當時最高的統兵機構。

(三)兵部——中央掌民兵、廂軍的準軍機構

宋朝的兵部,是傳統的尚書省六部之一,在經歷了唐朝和五代之後,其職權逐漸衰弱,只掌管廂軍名籍和民兵。

由於統治者忌憚於自己的權力受到威脅,兵部在宋朝權力大大衰弱也屬於正常的現象。在本質上,兵部所掌管的民兵和廂軍在國家的軍隊中並沒有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

這些士兵,只是一些小兵小卒,在真正的戰事中並不構成主力軍,由兵部掌管這些士兵,對於統治者來說,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所以在三分制的宋朝軍權體制之下,這也可以視作是統治者維護自己權力的一種表現。

宋朝爲何要兵權三分?宋朝的三大統兵機構是什麼? 第7張

而且在宋朝,民兵和廂軍的選拔也很簡單,並不需要精通什麼作戰技巧,其實也就是一種掛名的兵種而已,在《宋會要輯稿》中曾有一段文字記載了當時民兵和廂軍的選拔標準:

“考試千牛、進馬,只令念《論語》十卷,逐卷取五科充試,以五十科爲終場,六通爲合格,隨科寫上淨本。不通者即於卷內親書念某科不通。”

三、從傳統的兵部統兵到軍權三分,實爲統治者加強皇權的集中體現,穩定了政局

宋朝軍權三分制自確立以來,就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當時不少的朝中大臣也非常認同統治者的這一舉措。兵權的掌握關係到國家的生死存亡,如果將這一權力集中於某一個機構上,或者是掌管兵權的機構逾越了本身的職責範圍,開始掌管更多的事務,這無疑會對統治者的統治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

當兵權開始被分割,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君主的權力就得到了增強,在奉行中央集權制的古代,君主的權力得到了保證,國家的政治局面才能得到平衡。叛亂髮生的頻率纔會大大減少,良好的社會秩序才能夠建立。

也正是在這個基礎之上,統治者纔會減少對朝中大臣的猜疑之心,更願意聽取賢臣的建議。真正做到《出師表》中的“親賢臣,遠小人。”有才之人得到統治者的愛戴,纔會主動爲國家的發展出謀劃策。上行下效,朝堂之中漸漸形成了一股和諧的氛圍,君臣關係也十分融洽。

宋朝爲何要兵權三分?宋朝的三大統兵機構是什麼? 第8張

這樣一來,宋朝的經濟和文化才能夠得到蓬勃的發展。在穩定的政治環境下,宋朝的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空間,統治者頒佈了不少措施來鼓勵農業的發展,社會生產力大大提高,不少新的農業生產工具也在這種情況下被髮明出來。

戰亂之後的經濟逐漸恢復。與此同時,在穩定的政治基礎之上,文化也到了蓬勃的發展。各種不同的文化交相輝映,構成了獨具特色的民間文化,極大地豐富了宋人的精神世界,也爲宋詞的產生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礎。

宋代軍權三分制,適應了時代發展的變化,是統治者根據當時國家的實際情況,制定的決策。它的確立,不僅避免了戰亂的發生,而且還在不費吹灰之力的情況下,達到了安內而無兵變的目的, 極大程度上加強了皇權,維護了統治,併爲後世所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