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三晉、三秦、三湘、八桂是怎麼來的?分別指的是哪些省份?

三晉、三秦、三湘、八桂是怎麼來的?分別指的是哪些省份?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0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三晉、三秦、三湘、八桂是什麼?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三晉是指戰國時期,魏國、韓國和趙國的合稱。春秋末期,晉國內部發生變動,原本掌管晉國大權的智氏被魏韓趙擊敗,而晉國也就此分裂,史稱“三家分晉”。到了現代,三晉還有另一個意思,是指山西省。三秦、三湘、八桂等說法,在現代意思中也代表了不同的省份,那這些稱呼背後都有着怎樣的歷史典故呢?下面就爲大家揭祕其中的答案,感興趣的朋友就一起來看看吧。

三晉、三秦、三湘、八桂是怎麼來的?分別指的是哪些省份?

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疆)二寧青陝甘,雲貴西四北上天,內重臺海福吉安。五千年的華夏文明不但濡養了廣袤的土地,而且孕育了深厚的地域文化。中華大地上每個區域,都有自己的名稱,除了那些古已有之、流傳至今且衆所周知的名稱外,還有一些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別稱。可以說,幾乎每個省份都有與衆不同的別稱,比如齊魯、燕趙、龍江……而其中一類別稱非常有意思,都是由數字做前綴構成的,比如三晉、三湘、八閩、八桂……,那麼,你知道這些別稱是怎麼來的嗎?

三晉,是山西省的別稱。山西簡稱“晉”,是因爲這片土地主要在春秋戰國時期晉國的疆域內。晉國自桐葉封弟到滅亡大約有700年,在春秋時期是一個實力強大的諸侯國,尤其是晉文公在位時期,晉國霸業達到頂峯。但晉襄公後晉國陷入了君主與卿族爭鬥的怪圈,卿族勢力越來越大,以至於到公元前 403年,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了。也就是說,韓、趙、魏都是之前晉國的一部分,所以,最初三晉指的就是韓、趙、魏三家。後來三晉演變成爲山西省的別稱。

三晉、三秦、三湘、八桂是怎麼來的?分別指的是哪些省份? 第2張

三秦,陝西省的別稱。陝西簡稱爲“秦”,是因爲春秋戰國時期陝西是秦國的治地。關中一帶是秦國發源地,公元前207年,在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鬥爭的壓力下,秦王子嬰退出關中,項羽讓秦將章邯、董翳、司馬欣接管秦地,封章邯爲雍王、董翳爲翟王、司馬欣爲塞王。將關中之地分封給秦朝三個降將,故後世泛稱陝西爲“三秦”,這就是“三秦”的由來。其實當年三秦之地不包括陝南,只是後來人們理解的“三秦”觀念變化,即將陝北、關中、陝南合稱“三秦”。

三晉、三秦、三湘、八桂是怎麼來的?分別指的是哪些省份? 第3張

三湘,湖南省的別稱。“湘”是湖南省的簡稱。春秋戰國時期,湖南全省都在楚國疆域內。秦國滅楚時,湖南境域基本爲楚之三郡,即洞庭郡、黔中郡、蒼梧郡。後世以湖南境域基本爲楚之三郡而稱爲三湘。但文人筆下更常見的是用“三湘四水”來代指湖南。“四水”是指湘江、資江、沅江、澧水四條河流,但“三湘”說法各有不同。一說是將“灕湘”、“瀟湘”、“蒸湘”統稱“三湘”,二說是將湘潭、湘鄉、湘陰,合稱“三湘”。三說是將“三湘”用作湘北、湘西、湘南三地區的總稱。四說是將瀟湘、資湘、沅湘謂之“三湘”五說湖南在民國時期全省曾分爲三道,故稱三湘。

八桂,廣西的別稱。“桂”是廣西省的簡稱。“八桂”的由來有種種說法,其中一個是說仙女攜桂飛過廣西,看到廣西美麗的山水而流連忘返,灑下八顆桂樹落在廣西……廣西桂樹多,早在古代奇書《山海經》中就有記載。《山海經 海內南經》:“桂林八樹,在賁隅西。”古代“八桂”代指桂林郡,桂林郡即是由桂樹多而得名。美稱廣西爲桂,可溯至先秦,秦始皇設桂林郡,就是以桂林盛產桂樹桂花而命名,廣西曆代首府設在桂林而拓展爲廣西別稱。“八桂”之“八”,其意爲大且多,茂盛叢生。桂樹大片成林、桂花滿地故稱桂林,桂樹桂花之多特美稱“八桂”,“八”泛指大而多,並非確切的數字。

三晉、三秦、三湘、八桂是怎麼來的?分別指的是哪些省份? 第4張

八閩,福建省的別稱。“閩”是福建省的簡稱。結合,《辭海》《辭源》的解釋看,八閩之稱是來源於古代行政區劃。《辭海》的解釋是:福建古爲閩地,北宋時始分爲八州、軍,南宋分爲八府、州、軍,元分八路,因有八閩之稱。《辭源》的說法是:福建省在元代分福州、建州、興化、泉州、漳州、延平、汀州、邵武八路,明改爲八府,所以有八閩之稱。這八個相當於府的行政單位,曆元、明、清幾個朝代,基本上無變化,所以八閩之稱一直沿用下來。另外還流傳着一種說法:晉時中原戰亂頻仍,衣冠南渡,始入閩者,有林、黃、陳、鄭、詹、邱、何、胡八姓,本系中原大族,入閩後先在今閩北地區及晉安(今福州)定居,而後漸向閩中和閩南沿海擴散,史稱“衣冠南渡,八姓入閩,故稱八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