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澶淵之盟”是個什麼樣的條約?大宋真的虧了嗎?

“澶淵之盟”是個什麼樣的條約?大宋真的虧了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澶淵之盟”是個什麼樣的條約?大宋真的虧了嗎?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澶淵之盟是宋朝與遼國訂立的一項合約,相當於停戰書,兩國之間因爲有澶淵之盟,所以後來的百年之間基本上沒有過什麼大的戰爭,而且還相互幫助,看上去一派祥和。但是,澶淵之盟背後的代價卻是,宋朝每年都要給遼國非常多的錢。從這樣兩個角度來看,澶淵之盟到底應該算是恥辱,還是一種成功呢?

“澶淵之盟”是個什麼樣的條約?大宋真的虧了嗎?

在多數人看來,澶淵之盟確實是一個屈辱的條約,北宋宋太宗在奪權以後,率軍北伐,滅北漢,侵大遼。一路上高歌猛進,遼國蕭太后於危難之中力挽狂瀾,攔下了北宋數十萬軍隊,並且揮軍南下,一時間,大遼與北宋劍拔弩張,澶淵之盟,也正是在這個時候簽訂的。

公元935年,石敬瑭爲了獲得北方勢力的支持,將燕雲十六州紅拱手讓出,從此,燕雲十六州再也沒有回到過大宋手中。

北宋進攻遼國是必然的,古往今來,一統河山一直都是皇帝的最終訴求,北宋皇帝自然更是如此,奈何,趙光義爲了限制將領軍權,事必躬親,將領不能隨機應變,最終大敗而歸,收復燕雲十六州,也成爲了北宋皇帝的空想。

蕭太后率兵一路南下,終於,在澶州,方纔被北宋將士頂住,南下不得。

澶淵之盟的簽訂一直以來都被認爲是屈辱的,北宋在受到遼國進攻的大前提下,不得已與遼國簽訂了屈辱的澶淵之盟,怎麼看,好像這紙條約都是典型的屈辱求和的條約。

澶淵之盟的內容,簡單來講,就是北宋每年給遼國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北宋與遼國從此也就不會再開戰。

“澶淵之盟”是個什麼樣的條約?大宋真的虧了嗎? 第2張

澶淵之盟的簽訂背景是遼國蕭太后兵臨城下,北宋無力應戰而簽訂的割讓利益的條約,實際上,北宋真的虧了嗎?

從戰爭的角度來看,北宋與大遼的戰爭,遼國並非是發起者,北宋纔是挑起戰爭的一方。燕雲十六州,北宋曾經一路高歌猛進,將燕雲十六州的許多土地都奪了回去,可是最終卻是無法守住既得利益,節節敗退。從戰爭的正義性來看,北宋並非正義的一方,北宋纔是侵略者,雖然北宋的目的是奪回失去的燕雲十六州,但北宋確確實實的纔是發起戰爭的一方。想想二戰後德國的結局,戰爭發起者戰敗後還能順利的求取和平,已經很不錯了,更何況代價只有那麼一點呢。

從土地歸屬的角度來看,儘管遼國並非漢人王朝,但是大遼也是通過和平手段,在北宋建立前很久就拿下了燕雲十六州,這時候的燕雲十六州,雖然說起來可能不太好聽,但的確是屬於大遼的。

即使是後來簽署了澶淵之盟,北宋依舊得到了部分曾經搶到手的土地。

北宋得到了大遼的土地,大遼也得到了北宋繳納的歲幣,雙方的關係更像是北宋拿錢租地。雖然名義上北宋簽署了城下之盟,但北宋卻是並未從中損失多少利益。

“澶淵之盟”是個什麼樣的條約?大宋真的虧了嗎? 第3張

當然了,從直接利益上看,北宋不僅避免了戰爭,還可以花錢租地,不需要再每年承擔戰爭帶來的鉅額軍費,怎麼看怎麼賺。

但北宋卻是要常年受到大遼的騷擾,爲了防備大遼進攻,北宋更是每年都要養活大量士兵,依舊負擔不輕。

北宋奪燕雲十六州失敗以後,更是丟掉了國運,從此積貧積弱,戰馬不足,軍隊戰鬥力低下。

可是,這都是在沒有大贏遼國的前提下帶來的後果,北宋是已經輸了戰爭,能夠以較小的代價獲得一百多年的和平,難道不比繼續打下去,甚至要亡國來得更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