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薄胎紫砂爲什麼做得“薄如紗翼”?是爲了省泥料嗎?

薄胎紫砂爲什麼做得“薄如紗翼”?是爲了省泥料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3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薄胎紫砂爲什麼做得“薄如紗翼”?是爲了省泥料嗎?

紫砂壺有很多不同的品種,而這些不同也分很多方面,有的是因爲做工,有的是產地,有的是原材料等等,任何一個不同,製造出來的紫砂壺都可能是不一樣的。紫砂壺中有一種薄胎紫砂,與一般的紫砂壺不同,它的總體重量非常的輕,拿在手裏的時候給人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分量感不夠,所以很多人可能認爲這是在做的時候爲了省泥料才這樣的,但事實當真如此嗎?

薄胎紫砂爲什麼做得“薄如紗翼”?是爲了省泥料嗎?

人們常用“薄如蟬翼,輕似浮雲”來形容薄胎紫砂壺。正宗的“薄胎”又叫水上漂,它本是瓷器製作的“神技”。明清起,始有藝人將其運用在紫砂制壺工藝之中,傳世雖不多,卻開創性地達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奇妙效果。作爲一種實用器皿,這巧奪天工的薄胎壺亦要照顧到“觀賞”和“實用”的雙重要求,所以對制壺作者來說,也是對自己技藝的一個挑戰。至於薄胎是爲了省泥料一說,當然是一種誤傳。

薄胎壺看起來與普通紫砂壺毫無區別,造型同樣是沉穩厚重,上手卻很輕,印證了老子“大巧若拙”的道家理念。薄胎就是打泥片時打得比一般壺要薄,不算是一種工藝,而是一種技法,一種作者體現自己功力深厚的技法。由於胎薄、成形難,燒製時受熱不均而易燒裂的原因,因而薄胎壺對技術純熟程度的要求很高。

薄胎壺興起於廣東潮汕地區,這是由於薄胎壺製作時對環境的溼度也有嚴格的要求,可以看出薄胎壺的製作難度較大,要製作出一把完美的薄胎壺,並非易事。

薄胎紫砂爲什麼做得“薄如紗翼”?是爲了省泥料嗎? 第2張

紫砂壺的重量取決於壺胎的厚和薄!厚胎壺符合紫砂茗壺古樸雅拙的厚重的質感,壺體具有足夠的強度可抵禦不可預計的外力傷害,以確保“長命百歲”。薄胎壺價格相對來說較高,原因在於其透氣性好,難以燒製,做工難度大!考驗的是壺者的制壺功力。厚胎壺與薄胎壺有其各自的特點與優勢,關鍵取決個人的喜好

一把紫砂壺壺體很薄,拿在手裏很輕,是不捨得用泥料嗎?還是說明做工不好?

供春壺,一直是價值非常高的一款壺,由明嘉靖年間制壺藝人龔春所創,供春壺最大的特點就是薄胎,壺體的厚度一般是在0.2-0.3cm,其次是它的仿生工藝,壺身滿是樹皮褶皺和老樹癭節,被喻爲百壺之王,壺體厚薄也是及其考驗手工工藝的,並不是捨不得泥料,這反而是嫺熟的工藝一種體現。

薄胎紫砂爲什麼做得“薄如紗翼”?是爲了省泥料嗎? 第3張

薄胎壺表面與別的紫砂壺無異,唯一的不同就是拿起來比較地輕,容量小點的壺是完全可以漂在水上的。

薄胎就是要求打泥片的時候,泥片要拍的比別的壺薄,相對的泥片一薄,在塑身筒的時候就比較考驗技術,因爲身筒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塌了,即使成型了,放進窯裏面燒的時候,因爲受熱不均勻,也很容易鼓泡還有的就裂了,所以成品率相對來說也比較低。

想做薄胎壺,第一不僅心態要好,還必須要具備一定的實力才行啊,那我們就奇怪了,爲什麼做壺的老師要這麼“難爲”自己呢?其實薄胎的壺也是有好處的,遠的不說,擺在眼前的第一就是薄胎壺比起厚胎來可以很好地散熱,用來泡綠茶很好,因爲綠茶都是嫩芽,對水溫的要求很高,水溫高了,就容易一下子把茶葉燙“壞”,第二就是透氣性比厚胎還要更勝一籌,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這兩個,其他的就是仁者見仁,完全取決於個人的喜好了。

薄胎紫砂爲什麼做得“薄如紗翼”?是爲了省泥料嗎? 第4張

有人要問了,薄胎壺的厚薄程度有沒有講究呢?當然有啦,太厚那就是厚胎啦,太薄的話,哼哼,即使成功地做出來壺了,你敢拿去泡茶嗎?燙死人了吧,根本是失去了泡茶的意義,紫砂壺主要得以實用爲主,所以薄胎壺成品的價格高是有一定的道理滴!

那對於薄胎壺來講,使用過程中在養壺方面可要格外注意了,一定要比厚胎壺更加用心,第一肯定是要避免碰撞,第二就是在冬天,使用之前一定要先溫壺,特別是北方的朋友,不溫壺直接倒開水,溫差變化大,肯定要驚裂的,那時候只能自己默默的悲傷了,其他的養壺方法就是跟別的壺一樣,像是一壺事一茶啊,遠離油污啊,不要用清潔劑清潔啊諸如此類,更多養壺小常識可以參考一下我之前寫的專門關於養壺的哦

“在手疑無物,定睛知有形”的薄胎壺具備了實用和觀賞雙重特點,兩種原因對於紫砂壺來說已是不易,薄胎的難度是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