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中國主流服飾漢服爲什麼不流行?西服是如何取代中國服飾的?

中國主流服飾漢服爲什麼不流行?西服是如何取代中國服飾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主流服飾漢服爲什麼不流行?西服是如何取代中國服飾的?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這個問題其實分兩個層面,一是現在的中國主流穿着爲什麼不是中國的傳統服飾(尤其是漢服),而是西服;二是爲什麼中國漢服在全世界流行不起來。

要明白第一個問題,就要先明白在中國歷史上,西服是如何一步步取代中國傳統服飾的。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傳統服飾並非一成不變,而是不斷變化,以適應此時此景的實用性和審美。從戰國時期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舉,到漢朝時期染織工藝的成熟,再到清軍入關,強迫漢人剃髮易服,中國古代的服飾在不斷地改變。

這些變化在史料中有所記載,比如在《舊唐書·輿服志》中就提到:

「太常樂尚胡曲,貴人御饌盡供胡食,士女皆競衣胡服。」

宋儒朱熹也講到:

「今之公服,乃夷狄之戎服,自五胡之末流入中國。」

所以在清末,當東西方文化交匯之時,人們和以前的古人一樣,自然而然地融合和改革服飾。

舉個例子,康有爲曾上書《請禁婦女裹足摺》和《請斷髮易服改元摺》,認爲女子裹足,不能勞動;辮髮長垂,不利於機器生產;寬衣博帶,長裙雅步,不便於萬國競爭的時代,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行新政。

中國主流服飾漢服爲什麼不流行?西服是如何取代中國服飾的?

▲康有爲(1858年-1927年)

這是從實用性的角度提出服飾改革建議。

在北洋水師任教的宋恕,則認爲「變法,必自易西服始。」他們都以「與萬國同風」爲參照,要求放足、斷髮、易服,把變衣冠作爲學習西方文明的一項重要內容。

這是從文化層面對服飾的改革建議。

不過,服飾的改變總是受風俗習慣、經濟條件等多方面影響,甚至反彈。清末駐英公使郭嵩燾因爲披了一件洋外衣而遭到彈劾。

也許那個時候的改革派大概最想問的是,爲什麼西服流行不起來,而不是「漢服爲什麼流行不起來」了。

那爲什麼西服成爲中國服飾,乃至非西方世界國家的主流服飾呢?

仔細說來,近代以降,許許多多的因素都影響了人類服飾的變化。

首先是經濟因素的影響。隨着西方工業革命在世界範圍的擴張,洋布、洋裝、洋貨紛紛進入非西方市場。比如在中國,批量生產的洋衣料,以價廉物美的優勢,受到當時中國人的普遍歡迎,從通商大埠,至內地城鎮,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衣者十之七八。

其次是文化與審美的變化。20世紀初期,電影和報刊開始流行,各種生動鮮活的形象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中,人們通過照片和影視意識到女性不同面向的美,使得女性更加關注自己的形體和容貌,現代服裝隨之流行開來。

中國主流服飾漢服爲什麼不流行?西服是如何取代中國服飾的? 第2張

▲20世紀40年代女性的時尚裝扮

最後,西服在現代生活中具有很強的實用性,使其在勞工羣體中更容易被推廣,隨着生產生活節奏的加快,西服最終完全取代了傳統的中國服飾。

但是要注意的是,中國傳統服飾的演變不是簡單地融合和吸納西服。一方面,我們的文化和審美逐漸接受了西服,另一方面,西服進入中國後也入鄉隨俗,自身有所改變也以符合中國人的日常穿着需求。

在這樣的服飾演變過程中,過去中國盛行的漢服爲什麼這麼快就被淘汰了呢?

這主要是因爲漢服只是符合農業社會的生活習慣,與工業社會的生活相去甚遠。

比如,漢服的廣袖長裙實在是給現代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再加上漢服不如短袖體恤涼爽,也沒有羽絨服保暖,真的是冬涼夏暖,讓人難以接受。

此外,漢服的形制和它所對應的傳統「禮制」,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的價值觀:包裹身體的深衣,遮蔽女子面龐的冪籬,配套三寸金蓮的鞋子,不同階層的穿衣等級,這些與現代人的價值觀相悖。

最後,西服也不是自古以來就是襯衫、西褲之類的樣式,它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如今,全世界普遍穿西式服裝,是因爲英國最先將世界拉入到現代化的大潮之中,它向全世界普及了輕便、便宜的布料。英國的戰爭與貿易所到之處,本土的服飾都會發生變化,這便是現代化的物質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