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史上公認的三位商聖都是誰?

史上公認的三位商聖都是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從商朝至晚清,古代曾涌現出不少大商人來。但被公認爲“商聖”的只有三位:陶朱公、白圭和胡光墉。

陶朱公就是范蠡,春秋末期越國的大政治家。在越國被吳國滅亡時,是他提出降吳復國韜光養晦之計策,並隨同越王勾踐一同到吳國爲奴,千方百計謀取勾踐回國,成爲輔助勾踐滅吳復國的第一謀臣,官拜上將軍。

但當勾踐復國之後,范蠡萌生退意。他了解勾踐是一個可以共患難但不能同安樂的人,於是他急流勇退,毅然棄官而去。首先他到了齊國,改名爲鴟夷子皮。但是齊國人知道他有很好的品德和很高的才能,就請他當宰相。由於他退歸林下的決心已下,不久又辭官而去。他到了當時的商業中心陶(即今山東的定陶縣)定居,自稱”朱公”,人們稱他陶朱公。他在這裏既經營商業,又從事農業和牧業。很快就表現了非凡的經商才能。在19年內有三次賺了千金之多。但他仗義疏財,他賺了錢,就從事各種公益事業。他的行爲使他獲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爲幾千年來我國商界的楷模。

陶朱公很有經商的頭腦。他根據市場的供求關係,判斷價格的漲落,即“論其(商品)有餘和不足,則知(價格)貴賤。”他發現價格漲落有個極限,即貴到極點後就會下落;賤到極點後就會上漲,出現”一貴一賤,極而復反”的規律。這就很符合現代市場規律的。因爲一種商品價格上漲,人們就會更多地生產,供應市場,這就爲價格下跌創造了條件。相反,如果價格太低,就打擊了積極性,人們就不願生產,市場的貨物也就少了,又爲價格上漲創造了條件。故他提出一套”積貯之理”。這就是在物價便宜時,要大量收進。他說“賤取如珠玉”,即像重視珠玉那樣重視降價的物品,儘量賣進存貯起來。等到漲價之後,就儘量賣出。“貴出如糞土”,即像拋棄糞土那樣毫不可惜地拋出。

就這樣,陶朱公不但自己致富,也爲平抑物價、避免豐年穀賤傷農與荒年民不聊生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史上公認的三位商聖都是誰?

陶朱公范蠡堪稱歷史上棄政從商的鼻祖和開創個人致富記錄的典範。《史記》中載其“累十九年三致金,財聚鉅萬”。就是說在從商的十九年中,他曾經“三致千金”——三次散盡家財,又三次重新發家。在秦漢時代,人們就把那些鉅富們稱爲“陶朱公”,其名字成爲了財富的代名詞。

接下來說說白圭。他是東周洛陽人,因擅長經商致富而名譽滿天下。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對其事蹟有詳細記載,並稱白圭爲“治生祖”。

頗富商業天賦的白圭從長期的經營管理實踐中,總結出一套經商理論,爲後世經商者所師法。他主張經商必須“樂觀時變”,即經常注意農業生產變化動向和市場行情,及時掌握時機經謀取厚利。採取“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經營原則,每年糧食豐收後,買進五穀,售出絲、漆,在蠶繭上市時,便購進絲棉等織物,而出售糧食。他主張經營廣大民衆生活必需品,市場既廣,銷路也好,不用與人爭買賣之價,就可以得到較多的利潤,這種利潤來自時令差價和豐歉差價。

史上公認的三位商聖都是誰? 第2張

薄利多銷的經營原則,也是白圭所奉行的經營圭臬。他說:“欲長錢,取下谷”。下等穀物雖然價低利薄,但爲廣大庶民所必需,銷量極大,故可取得鉅額利潤。同時他也很重視商品質量,認爲質量最高的商品才能贏得信譽,貨硬纔會有市場。

更難能可貴的是,白圭在經營實踐中,還明確主張要節約開支,勤苦耐勞,並能與他的僱工同甘共苦,“能薄飲食,忍嗜慾,節衣服,與用事僮僕共苦樂。趨時若猛獸摯鳥之發。”白圭認爲,一個商人要具備“智、勇、仁、強”四個條件,這也可以說是他所以能經商致富的要訣,“智”即要有權變;“勇”即要決斷;“仁”即人棄我取,人取我與;“強”即堅守時機。他曾這樣說過:“吾治生產,猶伊尹、呂尚之謀,孫吳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與權變,勇不足以決斷,仁不能取予,疆(強)不能有所守,雖免費公文網版權所有欲學吾術,終不告之矣!”

白圭是一代商業大師,後世商人把他尊爲本行業的祖師爺。宋景德四年,真宗皇帝封白圭爲“商聖”;民間稱白圭爲“人間財神”,並設神牌供奉。

最後說說胡光墉。他是清徽州績溪人,幼名順官,字雪巖,著名徽商。初在杭州設銀號,後入浙江巡撫幕,爲清軍籌運餉械,1866年協助左宗棠創辦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調任陝甘總督後,主持上海採運局局務,爲左大借外債,籌供軍餉和訂購軍火,又依仗湘軍權勢,在各省設立阜康銀號20餘處,並經營中藥、絲茶業務,操縱江浙商業,資金最高達二千萬兩以上。

胡光墉是中國近代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紅頂商人”,其經商才能、處世韜略,一直爲世人所稱道。他精心創下的胡慶餘堂,至今仍以其“戒欺”和“真不二價”的優良傳統矗立在杭州河坊街上。胡光墉的一生,極具戲劇性。在短短的幾十年裏,他由一個錢莊的夥計搖身一變,成爲聞名於清朝朝野的紅頂商人。他以“仁”、“義”二宇作爲經商的核心,善於隨機應變,而決不投機取巧,使其生意蒸蒸日上。他富而不忘本,深諳錢財的真正價值,大行義舉,贏得了商聖的美名。他經商不忘憂國,協助左宗棠西征,維護了祖國領土的完整;在救亡圖強的洋務運動中,他也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建立了卓越的功勳。

當然,胡光墉也未能擺脫商人以利益爲第一位的俗套,且在生活方面極盡奢靡,妻妾成羣。但畢竟人無完人、瑕不掩瑜,胡光墉無愧於“中國近代第一商人”、“商聖”的美譽。(劉繼興)

史上公認的三位商聖都是誰? 第3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