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尊稱“足下”的由來 足下是什麼意思

尊稱“足下”的由來 足下是什麼意思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足下”,常用於對平輩或是朋友之間的敬稱。清人樑章鉅的《稱謂錄》說:“古稱人君,亦以‘足下’稱之,則‘足下’之爲尊稱。”那麼,爲什麼尊稱對方用“足下”這個詞呢?

據劉敬叔《異苑》卷十記載:“介子推逃祿隱跡,抱樹燒死。文公(晉文公重耳)拊木哀嗟,伐而制屐(以木作底的鞋)。每懷割股之功(介子推在重耳出逃中,介子推曾割自己大腿上的肉爲重耳充飢,亦稱“剮肉奉君”),俯視其屐曰:‘悲乎足下!’‘足下’之稱將起於此。”

這段記載說的是:春秋時代,晉國的晉獻公因爲寵愛驪姬,導致太子申生自殺,另外的兩個兒子重耳與夷吾則逃亡他國。重耳在北方遊牧民族的部落裏寄居十二年,後來重返中原,欲尋求各國的協助而復國。他翻山越嶺、長途跋涉,一行人飢寒交迫的到達了衛國,沒想到衛文公卻讓他們吃了難堪的閉門羹。

這時,重耳因爲長期的營養不良,染上了風寒,發著高燒,他喃喃囈語著想喝一碗肉湯。但是,隨行的人一樣也兩袖清風,上哪兒去籌錢買肉呢?忠心耿耿的介之推,一咬牙割下了自己大腿上的肉,煮出熱熱的肉湯,重耳喝了之後,居然不藥而癒。一行人也繼續前行,到達了齊國,並獲得齊桓公的支持,終於在流亡十九年之後,返回晉國,登上大位,成爲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

尊稱“足下”的由來 足下是什麼意思

晉文公執掌政權後,要之前隨同流亡的臣子們,說說自己的貢獻,再來論功行賞。看到衆人自我吹噓、爭相邀功的嘴臉,介之推非常厭惡,他自始至終都不發一語,晉文公也沒想起他來。介之推失望之餘,帶著母親退隱山林。有人爲他打抱不平,晉文公纔想起了他的恩澤,急忙派人尋訪,但是介之推已經淡泊名利,無論如何都不肯下山受賞。

有人向晉文公獻策,放火燒山逼他下山,卻沒料到這把火熄滅之後,衆人在滿山灰燼中,找到了抱著一棵樹被活活燒死的介之推與母親。悔恨不已又傷心欲絕的晉文公,除了命人厚葬介之推母子之外,並將這棵樹砍下來,製成一雙木屐,每當他穿著這雙鞋,就想起那段患難與共的往事,不由得慨嘆∶“足下,悲乎!”

因此,“足下”一詞,雖然和腳有關係,但詞意並不是將朋友踩在腳底下,而是取其睹物思人,感懷昔日之情,而衍生出對朋友敬稱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