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古代“准考證”:上沒有照片如何識別考生的身份

古代“准考證”:上沒有照片如何識別考生的身份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中國古代,由於科舉考試成績與名利、仕途直接掛鉤,作弊現象尤爲嚴重。如何確保考試公平,各朝都有一套相應的辦法,其中以清朝的考試管理制度最爲完備,考場紀律爲“史上最嚴”……

  “准考證”上沒照片,如何辨識考生?

考試作弊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找人代考,古稱“代筆”,又稱“倩槍”、“槍手”。古代由於照片技術尚沒有發明,功能類似於現代准考證的“票卷”,“考憑”上是沒有照片的,考生憑票入場,“槍手”很容易混過去。爲防止有人鑽“空子”,清代考場實行“點名識認”。所謂的“點名識認”就是點名進場,對其進行辨認,這是考生入場必經的首道關口。入場前,在門外設序進牌,上面寫明牌數、省份名次,以便考生認明隨行,聽候點名識認。

古時的考場稱“貢院”,“點名識認”程序在貢院的最外一道“龍門”進行。點名好辦,識認不容易,守門人都是隨機新換的兵役,不認識考生怎麼辦?考生要拿出“識認官印結”。“識認官印結”是古代流行的一種行政文書,上面蓋有官印,證明考生身份的真實性,防止冒名頂替。這種文書實際作用是一種擔保書,一旦出事,“擔保人”跟着倒黴。“識認官”就是擔保人,其姓名登記在點名冊上,叫到考生時他就出來辨認。

這種辦法其實是一種原始的人工“人臉識別技術”,識認官臨場辨別無誤後會簽字放行。萬一識認官不到場,除了將其所報的試卷扣除以外,識認官也將被查處。對國子監、府學出來的特定人羣的考生,也可由其老師(助教)一類考官認可的人員出來辨認。需要說明的是,不只考生這樣,凡進入考場的人員都要嚴查,或出示“印結”,或使用專用“腰牌”(臨時身份證)。

古代“准考證”:上沒有照片如何識別考生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