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邵飄萍的妻子是誰?邵飄萍和祝文秀的愛情故事

邵飄萍的妻子是誰?邵飄萍和祝文秀的愛情故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1月8日第十屆中國記者節當天,婺州公園邵飄萍銅像前,一位頭髮花白的奶奶操着帶無錫口音的普通話,朝着邵飄萍銅像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

這位奶奶叫劉秀瑾,今年87歲高齡,老家在江蘇省無錫市前洲鎮西塘村。她的婆婆祝文秀就是邵飄萍遇害前,走完人生最後七年的伴侶之一。到金華瞻仰公公的銅像時,老人還特意帶來了“邵飄萍犧牲後的十張喪事照”等一些首次公開的珍貴歷史資料。

祝文秀的身世

老人說,祝文秀原名祝振亞,1897年出生在無錫市前洲鎮西塘村一個做皮革生意的家庭,文秀兩字是邵飄萍取的。年幼時的一天,她父親喝了一點酒,騎馬路過無錫市的一條古董街。突然,馬不聽使喚衝進一間古董店內,將不少古董撞破了,賠了不少錢,致使家道中落。

邵飄萍的妻子是誰?邵飄萍和祝文秀的愛情故事

17歲時,天津一個戲班子到南方物色女孩子,相中了她,以一次借300元大洋安家費爲條件,收她到班子裏學戲。她母親徐三姐則隨她在戲班子內做繡工等雜活。跟着戲班子,她輾轉在京津一帶,唱過京劇,也唱過梆子。由於扮相俊俏,歌喉甜美,人稱“花小桃”。

與邵飄萍結婚

在北京時,她還曾跟梅蘭芳等京劇名家有所交往。她21歲那年夏天,漢口鬧水災,她正在北京的一個戲班子裏爲義演排戲。經邵飄萍年輕時一位老師的介紹,她認識了邵飄萍。剛開始她並不知道邵飄萍是幹什麼的,後來才知道他是辦報的,有人就勸她不要嫁給他。

邵飄萍的妻子是誰?邵飄萍和祝文秀的愛情故事 第2張

此時,邵飄萍已有妻室。交往一年多後,她覺得邵飄萍對她和與她相依爲命的母親頗好,就答應了這門親事,並與邵飄萍舉行了結婚儀式,先後住在北京羊皮市衚衕、剛家大院等地。

結婚當年的初冬,邵飄萍突然不辭而別。在老人提到的一篇回憶中,祝文秀提到,“後來,我才知道他逃離了北京。約兩天後的夜晚,飄萍掛電話給我,在電話中稱我阿文,說:‘我在天津,你快來吧!’我當即在天亮之前乘火車前往天津。在天津,我問他爲什麼要離開北京,他說北京有個姓朱的(即朱深,曾任段祺瑞控制下的靳雲鵬內閣的司法總長)要抓他。就這樣,我和他就在天津一所外國人開的旅館裏住了下來。我照顧他的生活,他繼續寫文章。有一天,爲了寫文章需要參考,他要我回京一趟。臨走時,他叮囑我要機靈一點,當心眼線盯梢。爲了避免盯梢,我不乘客車,改乘敞篷貨車到北京,不料一路傾盆大雨。到北京時,我已被雨水淋得像剛從河裏撈上來一樣。”

到京報館拿到書後,我來到火車站的站臺上等車回津。“你是祝小姐吧?”突然,她身邊一個人力車伕問道。她頓時直冒冷汗。沒想到,車伕身後走出一個頎長的身影,卻是邵飄萍。他接過她手上的書,叫她跟這名車伕的車子走。後來回到在天津的旅館後,她問起此事。邵飄萍說:“我想鍛鍊鍛鍊你。”

此後,她還幫助邵飄萍在京、津、滬等地探聽消息。26歲那年,她家附近一個姓白的軍閥公館忽然增加了崗哨,戒備森嚴。祝文秀感覺其中肯定有料,就裝扮成一個不懂事的丫頭,混過一道又一道崗哨。可能她的個子較小,崗哨們都沒有在意這個丫頭,終於讓她擠到公館內,探聽到這個白姓軍閥及家人被刺的消息。回家後,她連忙將所看到的情況告訴給邵飄萍。第二天,《京報》上就刊登了這則獨家消息。爲此,她還得到報館一件獎品———一款好衣料。

邵飄萍的妻子是誰?邵飄萍和祝文秀的愛情故事 第3張

在日本陪伴飄萍

一生中,邵飄萍去過兩次日本。第二次皖系軍閥對他緊追不放,在友人張季鸞的勸說下,邵飄萍決定前往日本。臨行前,邵飄萍打扮成工人模樣,祝文秀則打扮成傭人,從天津前往瀋陽再到日本。邵出國後,祝文秀則回到北京跟母親等人同住。

在日本時,邵飄萍常寄一些他的照片和小玩意兒給她,託同鄉陳和尚來看望她。聽陳和尚說她生活不好過後,就特意寫信說他身體生病了,叫她前往日本。

第二次赴日本避難期間,是邵飄萍人生中的一個關鍵時刻。在半年時間中,他研習了《社會主義論》、《社會主義研究》等跟馬克思主義相關的著作。他在國內產生深遠影響的兩部著作《綜合研究各國社會思潮》和《新俄國之研究》就是當時完成的。

劉秀瑾老人說,在日本期間,邵飄萍和祝文秀借住在大阪的一個寺廟內。這座香火不盛的寺廟由一對夫妻掌管,僅有三間客房,他們就租用了兩間,一間用作臥室,一間作書房,月租金20日元。那裏離邵飄萍上班的《朝日新聞》頗遠,之所以住在小廟內主要爲了考慮到那裏房租便宜。由於收入少,夫妻倆每日的租金僅限一至二日元,每餐僅一碟小菜。有一次,邵飄萍想給祝文秀開開葷,帶她去一家中國飯店吃飯。只點了三樣菜卻花了40日元,嚇得他們再也不敢下館子。

邵飄萍的妻子是誰?邵飄萍和祝文秀的愛情故事 第4張

但在精神上,他們是富足的。從祝文秀留下的珍貴照片中可以看出,光書架上所擺放着的書刊就有170多種。除了上面提到過的進步書籍,還有《社會主義社會學》《社會改造之原理》《世界大革命史》等,均爲日文。

在邵飄萍影響下,祝文秀還學習了日語。離開大阪時,她已能跟日本人對話和看懂書中的一些文字。解放後接受日本媒體採訪時,她還能用日語跟記者對話。

祝文秀一生未改嫁

1926年4月,邵飄萍被軍閥槍殺於北京天橋後,祝文秀的人生也隨之發生改變。劉秀瑾老人說,在好友張季鸞的幫助下,祝文秀帶着母親徐三姐輾轉在天津、上海等地,最後在沒有任何經濟來源的情況下,她們回到老家無錫西塘村。邵飄萍遇害時,祝文秀只有30歲,不少人勸她改嫁,但都被她一口回絕了,說“我遇不到邵飄萍這樣的人了”。邵飄萍遇害後第二年8月的一天,祝文秀隱隱約約聽到家門外有嬰兒的啼哭聲。打開門時,她母親已將遺棄在地上、哇哇大哭的一個嬰兒抱在懷裏,“你一生不曾生育,把他抱回家後也好有個依靠”。聽從母親的意思,祝文秀就將嬰兒取名爲祝韶華,“韶”和“邵”諧音,以示對邵飄萍的一種紀念。

在西塘村,祝文秀一直過着清貧的生活。長大後,祝韶華成爲一名小學教師。得知養父邵飄萍跟毛澤東有過交往,還是毛澤東的老師,祝韶華就幾次請母親給毛澤東寫信,祝文秀說:“不能靠先人的牌子要這要那,你當教師不是已經挺好了嗎?”受“文革”等影響,北京新聞界和文化界已沒有人提起祝文秀這個名字。劉秀瑾老人說,1982年4月,上海《文匯報》刊發了一篇消息,提到邵飄萍被追認爲烈士、骨灰即將安置在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其中只提到邵飄萍另一位妻子的名字。

看到這篇消息後,祝韶華就將此事告訴母親祝文秀,再度勾起老人的追思。赴北京參加邵飄萍骨灰安放儀式已不現實,劉秀瑾就偷偷跑到鎮上買了一隻綢緞製成的小花圈,寫了“邵飄萍夫人祝文秀”字樣的紙條一併裝進一個盒子內,寄往文匯報,請文匯報社轉交給北京有關方面。打開盒子,大家都感到驚訝:在無錫怎麼又冒出一個邵夫人?經從北京至無錫層層調查,無錫民政部門確定了她的烈士家屬身份。邵飄萍遇害後,不少遺物均被封存在京報館的一間房間內。但幾經折騰,這些東西已大多不知去向。而經歷“文革”,安放在其他家屬那兒的遺物也所剩無幾,就連邵飄萍生前的圖片都找不到。但由於偏居一隅,在祝文秀那裏,不少珍貴歷史資料卻躲過了浩劫。這些珍貴遺物包括“邵飄萍犧牲後的十張喪事照”等47張圖片,和包括毛澤東在內的北京大學新聞研究會名單等,爲研究邵飄萍革命的一生提供了佐證。

1988年,91歲的祝文秀在老家悄然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