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秦漢女子服飾介紹 秦漢皇后與普通婦女着裝區別

秦漢女子服飾介紹 秦漢皇后與普通婦女着裝區別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皇后、命婦

秦漢婦女以深衣爲尚,其禮服爲曲裾繞膝式和直裾式,衣襟繞轉層數比戰國時的深衣有所增多,下襬部也有所增大。但是凡穿深衣的婦女,腰身都裹得很緊,另綴一根綢帶系扎,或繫於腰間,或束在臀部,由衣襟末端的地位而定。曲裾繞膝深衣分爲窄袖和寬袖二式。後夫人服飾均爲深衣制,凡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廟及皇后謁廟之服,皆紺上皁下;蠶服,青上縹下,隱領袖以絛;皇后以下至二千石夫人皆以蠶衣爲朝服,貴人穿蠶服,純縹上下;公卿、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入廟佐祭之服,皁絹上下,助蠶之服,縹絹上下。

普通婦女

由深衣發展而來的“袿衣”爲婦女的另一種常用服,其制與深衣大致相似,惟有服裝底部由衣襟曲繞形成燕尾狀的兩個尖角,此外,婦女還有穿襦裙,上襦爲斜領、窄袖,長僅及腰際,裙子是由四幅素絹連接拼合而成,上窄下寬,不施邊緣,下垂至地,裙腰兩端縫有絹條,以便繫結。婦女的下裳還有袴,起初女大多隻有兩個褲管,上端以戴繫住,後出現前後有襠的縛帶袴,叫“窮袴”,它爲宮廷婦女所穿。襦裙出現於戰國時期,漢代因循不改,用作婦女的常服,它是中國婦女服飾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東漢以後,穿此服者曾一度減少,至魏晉南北朝,又重新得以流行,從此盛行不衰,直到清代,基本形狀仍然保持最初的原樣,只是每個朝代根據時代的特點將襦裙的長短、寬窄加以改動。

秦漢女子服飾介紹 秦漢皇后與普通婦女着裝區別

據此,有人認爲漢代根本不存在這種服飾,只是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才重新興起。其實,漢代婦女並沒有摒棄這種服飾,在漢樂府詩中就有不少描寫。這個時期的襦裙樣式,一般上襦極短,只到腰間,而裙子很長,下垂至地。1957年在甘肅武威磨咀子漢墓中發現了襦裙實物,襦以淺藍色絹爲面,中納絲棉,袖端接一段白色絲絹。裙子也納有絲棉,質料用黃絹。可惜由於年代久遠,這套服飾在出土時已經粉化。本圖展示的襦裙樣式,即根據該墓發掘時的形象記錄復原繪製而成。採用的紋樣,主要依據有新疆民豐出土的“長樂明光錦”及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豹首紋錦”等。襦裙是中國婦女服裝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自戰國直至清代,前後二千多年,儘管長短寬窄時有變化,但基本形式始終保持着最初的樣式。

歌舞藝人

秦漢時期,出現了專職歌舞藝人。藝人頭梳高大的髮髻,髻上插滿珠翠花飾,身穿曳地長袍,衣襟左掩,袖端接上一段窄而細長的假袖,後世戲曲服裝上的水袖或許由此而來。

左中圖爲穿袍服的歌女與舞女,四川成都漢墓出土畫像磚拓片。右圖爲梳分髾髻、穿長袖袍服的舞女,四川彭縣出土東漢畫像磚。秦漢時期,我國的舞樂表演藝術在前代基礎上有較大進步,並出現了專職的歌舞藝人,以共封建貴族階層的觀賞。在漢代的壁畫、石刻、磚刻等藝術圖像中常可看到這樣的情況。本圖所列的陶塑舞女,服飾交代得比較清楚,頭梳高大的髮髻,髻上插滿珠翠花飾,爲典型的東漢裝束。身穿曳地長袍,衣襟左掩,即史書所稱的“左衽”。最有特點的是袖端接出一段,各裝一隻窄而細長的假袖,以增加舞姿的美觀。後世戲曲服裝上的“水袖”,可能就是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