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會萬象 > 歷史劇 > 《我的孩子傑克》:英國詩人在一戰中的愛國情懷

《我的孩子傑克》:英國詩人在一戰中的愛國情懷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英聯邦國家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陣亡將士的墓園裏,都會有一塊紀念碑刻着“他們的名字永垂不朽”(Their name liveth for evermore)。此句出自聖經,由英國小說家吉卜林(Joseph Rudyard Kipling,1865-1936)選取,他的長子於1915年戰死沙場。電影《My Boy Jack》(我的孩子傑克)講的就是這段心碎的家庭故事,傑克由《Harry Potter》男主角Daniel Radcliffe 飾演。他有深度近視,根本不適合作戰,但是吉卜林動用了種種社會關係送他上前線報效國家,最後等來的卻是噩耗。之後自責的父親寫下了“如果有人問我們爲什麼死,告訴他們,因爲我們的父輩說了謊”這樣痛心疾首的詩句。

百年前的世界愁雲慘霧,整整一代英國青年在戰壕裏斷送了大好青春,其中不乏才華橫溢的詩人和作家。1914年8月一戰爆發後,“布魯姆斯伯裏文化圈”裏的一位詩人、文學評論家,年僅27歲的光彩青年Rupert Brooke參戰。他微溫的喬治風格在著名的詩篇《格蘭切斯特的牧師古宅》中一覽無餘,“教堂的鐘停在了兩點五十分,喝茶的時候還有蜂蜜嗎?”

《我的孩子傑克》:英國詩人在一戰中的愛國情懷

Rupert Brooke英俊逼人,雙性戀,人脈廣。通過時任海軍大臣的丘吉爾的引薦,進入了皇家海軍志願預備隊。他寫於戰時的十四行詩之後結集出版,題爲《1914 及其他詩》(1914: and Other Poems),其中以那首視死如歸的《士兵》最著名:

假使我戰死疆場,只請不要忘記:

異國他鄉的某處,

將永屬英倫。在那片豐饒的土地,

埋藏着一粒更加肥沃的塵土。

它生於英國,在那裏成長,並得以啓智,

曾愛戀她的鮮花,在她的小路漫步,

流淌着英倫的血液,呼吸着英倫的空氣,

在她的河流裏濯洗,受着故鄉陽光的庇護。

Rupert Brooke當然曾經揚帆遠航過。可他並不知道,在船上和腐爛的屍體一起漂流毫無詩意可言。1915年2月28日他所在的軍艦離港,去Gallipoli參加戰鬥。在途中的4月,被蚊子叮咬引發敗血症,殞命海上。他的遺體被草草葬在希臘的Skyros。

Rupert Brooke的愛國詩太有力量了,被戰時的國家機器大肆宣傳利用。1915 年3 月22 日的復活節,印格教長在聖保羅大教堂的講壇上朗誦了《士兵》。他的評語是:“純粹而升騰的愛國主義激情從未有過比這更爲高貴的表達。”當時詩人已在走向死亡的路上。丘吉爾在《泰晤士報》上的訃文盛讚Rupert Brooke 是“英格蘭最高貴的孩子之一”。

1915 年5 月,Rupert Brooke 的《1914 及其他詩》出版。據估計,這本詩集在戰爭中每兩個月就會再版一次,大不列顛的士兵們在陰慘的戰壕裏讀着愛國詩歌,然後與之一同化爲灰燼。

環球趣事
科學探索
世界之最
娛樂天地
歷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