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會萬象 > 歷史劇 > 羋月時的時尚:戴金飾、面施粉紅彩、留長指甲

羋月時的時尚:戴金飾、面施粉紅彩、留長指甲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看了昨天播出的《羋月傳》,相信不少人已被劇中珠光寶氣、雍容華貴的造型“亮瞎”了雙眼,也有人在心裏犯嘀咕:難道先秦時期就有這麼漂亮的配飾了嗎?在大家的印象中,先秦時期尚處於文明的早期,應該以古樸簡潔爲主,真實情況是怎樣的呢?劇中有哪些是不符合歷史的呢?

  先秦就有那麼“土豪”的金飾了嗎?

戰國時期各國並不是很富裕,民風簡樸,穿着上可能不會像劇中那樣華麗。然而對於一向崇尚奢華的楚國來說,劇中的款款華服也是可以理解的。更何況楚國的絲綢刺繡當時冠絕天下,江陵馬山一號墓出土的絲綢被稱爲絲綢寶庫。而楚國平民衣裳主要是麻織材質。可能是爲了突出戲劇效果和觀賞性,我們可以看到劇中到處都是金燦燦的頭飾,有人就懷疑了:那時候哪裏有這麼先進的工藝?其實金飾在戰國時期已經有很多了。《中華古今注》記載,秦始皇時宮女頭戴鳳釵:“秦始皇時以金銀作鳳頭,玳瑁爲腳,號曰鳳釵。”秦始皇時宮女都能戴金銀鳳釵,往前幾十年,貴族女子戴金飾應該不算稀罕,只是沒有電視劇中如此“土豪”而已,當時女子佩戴玉的更多。

  羋月愛用什麼“粉底”?

《羋月傳》中的女子個個明豔動人,妝容精緻,其實歷史上的戰國時期確實已經有很高超的化妝技術了。《詩·衛風·碩人》稱女子姿色,應是“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頸長而潔白),齒如瓠犀(一口碎齒,白而齊整),螓首蛾眉(瓜子臉,細長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當時視婦女之美,首先注意到的是臉部容貌,故女子施化妝,亦多重在臉上。《楚辭·大招》雲:“粉白黛黑,施芳澤只,長袂拂面,善留客只。魂乎歸徠! 以娛昔只。 青色直眉,美目媔只。”魏人張儀稱“鄭周之女,粉白黛黑,立於衢閭,非知而見之者以爲神”。可知當時的化妝美容術已相當成熟,通常是用粉搽敷臉上以增芳白,稱爲粉白,用青黑色畫眉鬢以醒神采,稱爲黛黑,用硃色脂膏塗脣,稱爲丹脣。如山東章丘女郎山齊墓出土樂舞陶俑,面部均施粉紅彩,櫻脣塗朱,應是當時流行化妝術的泛用。

羋月時的時尚:戴金飾、面施粉紅彩、留長指甲

用粉黛化妝可能有若干地區性差異。據《楚辭》所誦,似楚人好用蘭椒之類花粉,拌以礦物質色粉爲之,既增容貌鮮美,又有香氣沁發。北方列國似好用凝脂類油性粉黛,既可使膚色光澤,又適合北方乾燥氣候,增加皮膚滑潤。

  宮中女人個個穿耳掛飾?

人們還尚好留長指甲。如韓昭侯“握爪(指甲)而佯亡一爪,求之甚急,左右因割其爪而效之,昭侯以此察左右之誠不”。可見衆人都留長了指甲。孔子說:“爲天子之諸御,不爪剪,不穿耳”,把不剪指甲與不穿耳作爲宮中女御形體完美的兩大外徵。也許有觀衆已經注意到了劇中女人們除了頭飾繁複華麗,還有與頭飾或者服裝巧妙搭配的各種精美絕倫的耳飾。然而真實的情況是,穿耳掛飾在當時中土各國的貴族階層確實不多見,目前出土的中土人像藝術品也少見佩耳飾戴環的,倒是在西南地區滇人或諸夷中相當流行穿耳掛飾,但中土的普通社會中,這種人體裝飾法不能說沒有,唯沒有得到統治階級大力提倡而已,否則也不至於把“不穿耳”列爲單獨一項提出。河南三門峽上村嶺虢國墓地,即有一位墓主的雙耳部緊貼兩個玉玦,或可視爲穿耳之例證



環球趣事
科學探索
世界之最
娛樂天地
歷史劇